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套电解加工机床的研制成功再次证明:部分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以我为主、自行研制是技术引进的一种成功的方式。本文介绍了电解加工机床研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以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脉冲电解加工技术及其在模具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大电流矩形波脉冲电源的基本特点;介绍了脉冲电解机床及加工工艺概况;列举了脉冲电解加工工艺在模具加工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微细电解加工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微细电解加工的特殊工艺要求研制了微细电解加工系统,包括机床本体及配套的电气控制系统,采取直接进给加工和周期循环加工两种不同的运动控制方案进行微细孔电解加工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航空、医疗等领域内一些中小尺寸零件复杂曲面和窄深型腔的加工需求,研制了数控电解铣削加工机床,包括:设计了带X/Y/Z移动和C轴旋转的4轴联动机床结构,可实现2μm的重复定位精度;开发了具有快速短路响应及泄能模块的高频脉冲电解电源,并能够与电解机床控制系统实时通信;订制了过滤精度0.5μm,压力、温度可调可控的电解液循环过滤系统。最后以实例进行验证,采用圆柱电极以电解铣削方式在304不锈钢上加工出宽1.4mm、深8mm、R_a0.8μm,侧壁陡峭的大深宽比窄深盲槽,加工过程稳定,机床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煤矿机械厂生产需要,推进我国立式电解成型机床系列化,我所在研制成功双头卧式电解成型机床基础上,1988年4月又研制成DJL-20型20000安培立式电解,成型机床。到目前为止已研制出二台,第一台在张家口煤矿机械厂用于生产。第二台将交付宁夏大武口西北煤矿机械厂。 DJL-20机床是目前国内容量最大的通用立式电解成型机床,加工过程可实现自动循环,主要用于加工各类大、中型模具及各  相似文献   

6.
整体构件异形曲面电解加工运动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整体构件异形曲面的加工难题,提出了展成电解加工及电解光整加工的方法,分析展成运动方式,讨论确定机床进给运动方案,重点探讨直纹面整体构件叶片间通道电解加工及异形曲面电解光整加工的进给运动参数设计方法,分析并给出合理的流场设计方案。通过优化异形曲面电解加工的数控编程、完善工艺设计与试验,最终加工出了合格件。  相似文献   

7.
埃马克推出的多轴联动数控精密电解机床已被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用来加工高温合金、钛合金、钛铝合金的发动机主要部件,为诸如整体叶盘、单个叶片、扩压器以及涡轮叶盘的燕尾槽等复杂3D曲面工件加工提供了最佳工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数控展成电解加工中的阴极运动方式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科研和生产的实际出发,对数控展成电解加工中阴极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且从机床运动机构和数控系统两个方面提出了实现的方案.该方案已转化为实际的数控展成电解机床,获得了良好的加工效果.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万安培双头卧式电解加工机床的研制过程及采用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0.
航空部六二五所和航天部一一九厂共同研制的加工导弹舵机本体的设备和工艺已通过鉴定。参加鉴定会的有航空部、航天部、兵器部、机械工业部和辽宁省所属厂所院校共二十多个单位40多名代表。代表们听取了研制单位的技术报告,查阅了全部图纸资料、试验报告,并经现场加工零件,实测了零件及机床精度,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三工位精密镗床和四工位组合机床解决了导弹舵机本体生产中存在的“三低一高”问题,即加工精度和光洁度低,刀具寿命低,生产效率低,废品率高。一一九厂  相似文献   

11.
电解车削是电化学加工扩大应用的一种工艺方法,用于加工多种高难加工的回转形零件,例如航空发动机的细长轴、薄壁盘、钛合金和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盘、环等零组件。七十年代,因新机试制需要,我们在摸索性试验基础上,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台大容量的立式电解车床。加工压气机薄壁盘、涡轮盘和涡轮承力环等零件。机床容量为15000安培,24伏,工件最大允许尺寸为φ1000×300(高)毫米。实践证明,此机床的研制是比较成功的,其上的一些专用装置(引电系统、绝缘工作  相似文献   

12.
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叶片弯扭严重、进排气边小、材料加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采用常规锻造、辊轧、铣削、电解加工方法极难在高效率、低成本的前提下保证其几何精度和表面质量。而常规多轴联动磨削效率过低,且面临复杂的加工残余应力变形问题。因此,利用反向分段残余应力加工控制方法与研制的矩形阵列磨削机床相结合成功实现了多个型号叶片的多主轴同步磨削加工。其中,利用分段方法实现了工件的局部刚性化,等效减小了本段材料的加工变形,利用反向加工顺序消除了本段微小残余应力变形对其他各段的位置移动和误差放大,解决了柔性体局部材料加工过程定位基准的变位问题,使加工残余应力变形的影响减少至接近于零。所加工出的叶片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分别达到30μm和40μm以内,采用4主轴机床后磨削效率较此前单主轴机床的提高近4倍,该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叶片加工成本,并为采用更多主轴机床矩形阵列加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阴极安装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并根据展成电解加工特点,导出了机床运动时各轴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及跃动计算公式,从而为数控程序的编制、机床运动性能的分析和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分析方法及研究结果对于一般数控机床设计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液体静压技术用于老设备改造,在我部一些工厂已取得一定成效。最近,四一○厂与北京航院合作,把一台因缺乏轴承已停用数年,价值70余万元的瑞士MAAG60磨齿机用静压轴承改装,使机床恢复了原加工精度,解决了生产急需。部内不少精密设备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轴承问题。我们希望各厂能从四一○厂与北京航院改装MAAG60磨齿机的工作中吸取教益,采取措施,解决现存的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数控展成电解加工整体叶轮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针对整体叶轮扭曲叶片型面的加工提出一种新方法--数控展成电解加工,介绍了这种加工方法的机床及多轴联动方法,给出曲面处理及数控编程方法。通过对展成加工过程的分析和简化,进行了成型规律研究,得出加工中存在的理论误差表达式,提出改进方案消除了部分加工误差,并通过试验验证。用这种加工方式已加工出符合要求的整体叶轮,并已在航空发动机中装机使用。  相似文献   

16.
这里介绍的是在壁厚1.1毫米的附件上电解加工八个槽的问题。零件如图1所示。该零件原用机械加工制造,需先钻定位孔再铣槽。铣槽后大量毛刺留在槽子下部并往内翻,要花费大量时间和劳动力打毛刺。机加单件工时定额为65分钟。现采用电解加工一次成型,不到10分钟即可同时加工好6个零件,效率提高十倍。采用此种方法无需专用电解加工机床,一般的电解设备均能满足要求,只需根据所加工的零件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解夹具,采用固定式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遵照“鞍钢宪法”的精神,走三结合的道路,与四一○厂、一○○厂对多小孔火焰筒发散壁加工进行了研究,研制了一台DMC—2型电脉冲机床和一台JMD—2型两回路晶体管复合脉冲电源。二者配合使用,一次可加工出2100多个直径0.5毫米的小孔,加工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根据试验,该设备还可加工涡轮导向叶片、涡轮叶片上的气膜冷却孔、窄槽和型孔,也可加工中小型精锻模、  相似文献   

18.
上海第五机床厂在上海机床电器厂、华中工学院的协作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设计制造成功这台数字程序控制转塔式镗铣床。 这是一台多工序加工机床。它的转塔的八根主轴能自动进行镗孔、钻孔、扩孔、铰孔、攻丝、铣槽、铣平面加工,能使相当复杂的零件在一次装夹下完成所有的加工工序。特别适用于加工批量不大、种类繁多、精度要求较高的座标孔系零件。 这台机床是采用电液脉冲马达为伺服机构的开环控制系统。八把刀具可按指令选择其中任意一把。主轴头转塔定位分粗、精两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温合金复杂曲面叶片进排气边尺寸和形状的高精度要求,开展了精密电解加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振动进给电解机床与优化电极设计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电解加工叶片进排气边尺寸形状精度。使用电导率85~90m S/cm,温度25℃的Na NO3电解液,叶盆和叶背电极振幅0.4mm,振频40Hz可加工出中心型面进气边形状满足设计要求,排气边接近设计要求的试件。在此基础上,探索采用振动光饰工艺作为精密电解加工技术的辅助手段解决叶片进排气边形状控制难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对大直径整体叶轮的叶片特征和过去电解加工(ECM)方法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叶片分步加工的电解加工方法.首先确立了分步法的加工顺序,采用专用仿真软件对叶片的被加工区域进行划分,使前道工序加工后留下的区域满足后道工序的电解加工要求;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工序的加工运动路径,并根据机床运动配置形式给出了叶片加工所需的四轴联动算法,通过软件自动生成数控加工自动编程;借助于CAD/CAE/CAM软件设计了一组加工阴极并进行了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区域划分,叶盆、叶背和叶根的加工过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叶背、叶根的加工精度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该工艺方法可望较高精度地解决大直径整体叶轮叶片型面加工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