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结构-声学鲁棒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程中普遍存在的结构-声场耦合系统,充分考虑系统本身及外载荷的不确定性,提出了求解系统响应范围的区间有限元分析方法及鲁棒优化设计模型.从耦合系统的平衡方程出发,利用中心差分方法得到了系统响应的灵敏度计算公式.引入区间变量来表征信息不足的不确定参数,借助一阶泰勒展式,可以快速估算系统响应的区间上下界.在结构鲁棒优化设计过程中,通过引入灵敏度指标,将原不确定单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确定的多目标优化问题.为保证结构性能更加稳定,利用区间可能度刻画约束条件的鲁棒性.数值算例通过某弹舱模型弹性板厚度的优化设计,验证了所建立的鲁棒优化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随机模糊参数的结构模糊可靠性分析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结构模糊可靠性理论研究主要是建立仅考虑失效准则模糊性的结构模糊可靠性分析模型.在现有结构模糊可靠性分析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工程中结构参数的随机性和区间模糊性,提出了模糊概率密度函数的概念,并推导相应的模糊概率密度函数公式,给出了反映随机参数区间模糊性的隶属函数的类型和选取方法.建立了同时考虑随机参数区间模糊性和失效准则模糊性的结构模糊可靠性分析模型.讨论了模糊可靠性分析模型与常规的随机可靠性分析模型的相容性.并给出算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结构模糊可靠性分析方法更能全面地利用结构参数信息.  相似文献   

3.
在同时包含随机不确定性和模糊不确定性结构系统中,为了分别度量随机输入变量和模糊输入变量对输出响应的统计特征的影响,提出了随机输入变量和模糊输入变量的全局灵敏度新指标。在模糊变量可能性矩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混合不确定性下输出响应的特征。从输出响应可能性矩的角度出发,以输出响应的可能性期望为例,通过比较输出响应有条件和无条件可能性期望的概率密度函数(PDF)的平均差异,分别建立了随机输入变量和模糊输入变量关于输出响应的可能性期望的灵敏度指标。讨论了所提指标的性质,并采用Kriging代理模型来提高混合不确定性全局灵敏度指标的计算效率。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4.
检漏方法的灵敏度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方便地选择检漏方法 ,设计检漏系统和估算检漏系统的灵敏度 ,文章推导了一些常用检漏方法的灵敏度估算公式 ,这些公式在航天密封产品的检漏实践中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结构动力学中具有重特征值的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计算重特征值情形的特征向量导数,推广Nelson's方法被广泛采用,其中有些已被认为在某些情形下是错误的.本文利用数学定理和新的灵敏度定义给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导数的精确解.该方法数学上严格,无论是否存在重特征值均适用.为了实际应用,还讨论了用低阶特征值确定近似解的可能性,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无阻尼系统开始,讨论了物理参数的变化引起结构动特性变化的灵敏度。对于非比例阻尼系统的灵敏度分析问题,本文作了系统的推导;并证明在实模态条件下(比例阻尼系统),有关公式可以得到简化,从而导得了实模态情况与无阻尼情况下的有关简化公式。本文还对若干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软件可靠性早期预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软件可靠性早期预计方法.通过分析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给出了导致软件缺陷产生的因素.同时,深入讨论了软件可靠性早期预计的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建立了软件可靠性早期预计的模型,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步骤.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现有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方法.为保证系统性能的一致性,在启动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前,采用监督控制将初始跟踪误差镇定到给定范围.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可在存在模糊逻辑系统逼近误差的情况下,使系统跟踪误差小于预先给定的任意常数.文中用仿真算例验证了本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王南光 《宇航计测技术》1997,17(3):38-42,60
介绍卫星通信地球电磁干扰(EMI)的测试方法,着重讨论了测试系统的灵敏度,对影响灵敏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特别对测试天线的噪声温度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新的模糊度固定方法,并把算法应用到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中,将模糊度进行选择固定,以实现恶劣环境下快速、有效获得较高PPP固定解的目的。该方法以模糊度固定成功率和Ratio因子为约束条件,基于最小方差优先固定的模糊度子集选取方法实现PPP中模糊度的部分固定。算例从模糊度固定可靠性、收敛速度以及PPP固定解精度等方面对部分模糊度固定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得PPP模糊度固定的平均可靠性比传统固定方法提高了近一倍、参数解算的平均收敛时间缩短了1/4左右。因此,更适合在初始阶段观测信息较少或残余误差较大而难以固定全部模糊度的时候,快速获得较高精度的PPP固定解。  相似文献   

11.
采用BP算法的模糊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不熟悉的过程进行模糊控制时,由于对过程的不了解,很难得到合适的控制规则.基于模糊控制器的一种解析结构,提出了将模糊控制器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由神经网络对系统进行辨识,并为学习系统提供必要的信息,将控制对象视为神经网络的输出部分,采用BP算法根据神经网络提供的信息对经验规则进行修改,从而改善模糊控制系统动态响应.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对模型参数变化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能够较快地修改系统的原控制规则,使对象输出较快地跟踪系统的输入.  相似文献   

12.
在全飞行包线内大机动飞行时,飞机的飞行参数变化剧烈,飞机模型呈现出严重的非线性,采用常规控制方法不能保证在整个飞行包线内均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控制方法.该方法将模糊控制函数的优化和模糊控制系统增益自适应调整集中于一体,可大大改善系统的品质和适应能力.该方法已用于综合飞行/推力系统设计.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模糊控制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一类静不平衡控制系统设计了最优控制器,在最优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的设计中,性能指标是时间变量相乘的二次型,并且在系统设计中同时考虑了性能指标对参数变化的灵敏度,实际的控制系统由常用器件构成,实验结果表明,实际构成的最优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与理想的模拟结果相当接近,此类控制系统可用于航空及航海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电阻炉温控制的特点,即只有升温单向控制、滞后较大且具有参数时变性,利用模糊推理合成法建立模糊模型并进行模糊控制器设计,为提高模糊控制的精度,引入模糊变量K,构成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系统.该系统可根据误差和误差变化在线自动调整控制器参数,使系统的稳态精度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基于LMI的模糊增益调参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技术将增益调参的控制律设计转化为相应的LMI凸优化问题,结合 模糊控制和H方法,给出了一种基于LMI的模糊参数化的飞控系统增益调参控制器的 设计方法,该方法解决了传统增益调参设计中以经验设计的弊病,并保证了系统的全局 稳定性及鲁棒性能要求.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型飞机模型上,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简便有 效,且控制器鲁棒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阐述基于模糊优化算法的导航系统惯性元件误差补偿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遗传算法与模糊逻辑推理相结合,保留遗传算法的强全局搜索能力,把隶属函数作为遗传的个体通过选择、交叉及变异等遗传操作使模糊规则得到进化,实现模糊规则的在线优化,进而根据优化了的模糊规则,再对遗传操作及参数在线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优化模糊规则,使得模糊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自进化"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该模糊优化算法对导航系统惯性元件的误差补偿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CO2气体保护焊恒流特性控制中弧长稳定性差问题,提出了弧长的波形模糊逻辑控制方案,介绍了波形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和模糊逻辑控制器设计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波形模糊逻辑控制系统完全实现了弧长恒定控制,得到焊接过程稳定,飞溅小和焊缝成形好等优良的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18.
运用结构驾驶员模型研究人-机闭环系统,根据Hess建立的衡量任务完成难易程度的模型和驾驶员的评价函数,拟定了飞行品质的计算方法.针对2个被控对象模型进行了飞行品质的计算.分析了驾驶员剩余、系统输入、大气紊流以及驾驶员模型参数变化对驾驶员评价品质的影响,以便更透彻理解和揭示Hess提出的操纵品质评价指标的内涵,这对飞机设计应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企业生产系统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入80年代,企业生产系统所片环境的变化引起了与其相关的诸多方面的变化,也使传统的生产系统评价体系不再适应现代生产系统;发展适应现代环境的生产系统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生产战略角度论述了企业生产系统综合评价的重要意义及其内涵的发展与演变,对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构造了适合现代企业生产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生产系统进行评价,应用本文所述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