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应用研究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光纤陀螺的研究方向、主要问题、研究方法,并用庞加球模型对光纤陀螺的漂移及其抑制途径作了说明.已经研制成小型化实验样机,灵敏度和漂移为0.5—1(°)/h量级.  相似文献   

2.
光纤陀螺温度建模及补偿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冯丽爽  南书志  金靖 《宇航学报》2006,27(5):939-941,1049
研究了干涉式光纤陀螺的温度补偿问题。首先分析了光纤陀螺仪温度漂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应用人工神经网络与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陀螺仪的温度补偿模型。最后对某型号陀螺进行了0~50℃环境温度下的大量恒温及变温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完善所建模型并完成了对该陀螺的温度补偿。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温度环境下,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光纤陀螺仪零偏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光纤陀螺标度因数温度误差分析与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靖  张春熹  宋凝芳 《宇航学报》2008,29(1):167-171
光纤陀螺在大角速度应用时,标度因数误差超过偏置漂移误差成为主要误差源。分析了引起数字闭环光纤陀螺标度因数温度误差的原因,推导出了标度因数温度误差数学表达式,并对各温度敏感参数进行了温度性能测试。使用第二闭环控制补偿了反馈通道增益的温度漂移,证明了第二闭环控制精度对标度因数的影响至多是一个三阶小量。测量了不同输出角速率和不同温度时陀螺输出误差值,用一阶多项式和三阶多项式建立了它们的关系。建立了一个双输入、单输出标度因数温度补偿模型,利用最小二乘误差准则计算出模型系数。在-25℃~60℃温度范围内,采用本文提出的控制和补偿方法可将光纤陀螺标度因数误差减小到100×10-6以下,并使标度因数非线性度小于50×10-6。  相似文献   

4.
阮颐  黄培中  卫炎 《上海航天》2004,21(5):61-64
为提高闭环集成光陀螺中电路的性能,提出了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FPGA)实现有限冲激响应(FIR)数字滤波器的方案,并给出了一个8阶低通FIR数字滤波器的FPGA流程、算法的设计及其实现。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滤波器电路工作正确可靠,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高精度光纤陀螺温度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温度是影响光纤陀螺(FOG)输出特性的主要因素,对于高精度光纤陀螺更是如此。从实验入手,在常温、低温和高温三种状态下进行研究,采用热敏电阻分别对陀螺的六个重要部位的温度进行监测,得出光纤陀螺启动阶段至稳定以后的输出曲线、零偏变化曲线、温度变化曲线。对输出曲线、零偏变化曲线、温度变化曲线分析,发现不仅光纤陀螺自身热效应会影响光纤环,而且环境温度变化也会对光纤环产生影响。针对上述现象,对陀螺采取温度控制,经实验证明,能有效地改善陀螺的输出特性。  相似文献   

6.
光纤陀螺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丽  王德钊 《航天控制》2003,21(3):75-80
介绍了光纤陀螺 (FOG)的基本原理 ,以及国内外光纤陀螺的最新发展情况。分析了目前普遍采用的几种光纤陀螺技术方案并对光纤陀螺的未来发展状况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美国光纤陀螺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美国光纤陀螺技术的现状及新进展.对光纤加分离光纤元器件和集成光路光纤陀螺作了评述.指出了我国在光纤陀螺研制和工程应用研究中值得借鉴的经验,提出了“八五”期间进行光学陀螺应用研究的方案和所要遵循的两条原则.  相似文献   

8.
金靖  王峥  张忠钢  宋凝芳  张春熹 《宇航学报》2008,29(6):1912-1916
在-40℃~60℃温度范围内测试了数字闭环光纤陀螺的标度因数、偏置和噪声,基于对测试 数据的分析指出,零偏稳定性大于0.3°/h的光纤陀螺的温 度误差主要来源于标度因数误差和偏置误差。利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零偏与温度、温度梯度 之间的线性关系和标度因数与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了零偏误差和标度因数误差的多元 线性回归模型。在模型中引入到达探测器的光功率作为新变量,提高了标度因数模型精度, 并使计算量减小40%。建模结果表明,标度因数误差回归模型的残差均方(RMS)达到1
(bit/(°/s)) 2,偏置误差回归模型的残差均方达到0.067(°/h) 2。  相似文献   

9.
朱金妙 《中国航天》1992,(12):28-31
光纤陀螺是一种在90年代将取代传统机械陀螺的新型陀螺。本文评述了光纤陀螺相对于激光陀螺的优点,它的种类与构成,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从光纤陀螺的原理、分类出发全面介绍了世界各国光纤陀螺的研究进展和开发动向。分别探讨了各种光纤陀螺的技术问题与解决措施。最后肯定了诸振腔式光纤陀螺的开发方向,并认为有可能成为更小型的高性能光纤陀螺。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运动场景和噪声混叠的红外图像,提出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红外图像运动补偿滤波算法。首先,算法设计采用运动补偿滤波算法,通过帧间相关性和阈值判断等方法,有效实现图像区域检测分类;其次,对分类后的区域选定不同参数的滤波处理,有效抑制噪声,改善图像显示质量;最后,硬件使用流水线结合并行处理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图像处理的速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FPGA的红外图像运动补偿滤波算法设计资源消耗低,将运行优化算法耗时降低到了1 ms内,为红外图像实时处理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策  沈晓卫  章彪  胡豪杰 《宇航学报》2019,40(7):811-817
针对微机械陀螺零偏受温度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布谷鸟搜索算法(CS)和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的陀螺零偏温度补偿方法。首先,将平滑处理后的陀螺数据作为样本点,采用基于径向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方法构建漂移模型,把数据从低维空间映射到高维空间进行线性拟合。然后,利用改进布谷鸟算法对支持向量机的惩罚参数、核函数参数以及不敏感系数进行优化,避免了人为选择参数的盲目性且提高了建立模型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经CS调节支持向量机算法补偿后,陀螺输出精度更高。与最小二乘分段拟合方法、BP神经网络方法相比,陀螺输出数据方差分别平均减小了63.2%、43.4%,最大误差分别平均减小71.63%、48.3%。  相似文献   

13.
根据星载电子设备CMOS电路中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闩锁的发生机理,提出了输入/输出回路的抗锁定、二次屏蔽防止单粒子触发锁定等遏制闩锁触发条件,以及工作电源限流、闩锁检测与解除等遏制闩锁维持条件的设计,并给出了应用检测电路、板级锁定检测与解除、电流敏感器件检测电流和FPGA闩锁监测等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卫星用反作用飞轮控制器的可靠性及实现其小型化,对基于MicroBlaze软核为控制核心的反作用飞轮控制器设计进行了研究。根据MicroBlaze软核开发环境,给出了反作用飞轮控制器结构和包括软硬件的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内核配置与设计,介绍了片内电流环实现、直流无刷电极控制模块和模/数(A/D)转换等关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反作用飞轮控制器体积明显减小,可靠性高,实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5.
阐明了新一代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的特点,以及器件、内部模块、PowerPC405处理器的结构与组成。分析了其在星载嵌入式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并给出了设计过程。采用最新的FPGA系列产品内嵌32位减少结构系统计算机(RISC)硬核和3.125Gb/S高速串行接口,可使星载嵌入式计算机的设计更为灵活,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机抖激光陀螺捷联系统中惯性器件的温度补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鹏飞  龙兴武 《宇航学报》2006,27(3):522-526
研究了机抖激光陀螺和加速度计的温度特性。通过重复性温度实验,得到了激光陀螺零偏的温度补偿模型;通过静态特性测试,得到了加速度计的补偿模型。结果表明,得到的模型可以有效补偿惯性传感器的漂移,使陀螺的精度提高了4.6倍,加速度计的漂移小于一个脉冲,并可以通过温度补偿来缩短系统的预热时间,由原来的半小时到基本不需预热;系统的精度提高了1倍。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高码速率数据流的分接要求,提出了一种由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实现遥测数据解扰分接的设计方案。该方案用-XILINX SpartanⅡ XC2S50芯片实现搜索帧同步、数据解扰和数据分接单元,用超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VHDL)进行编程,可处理码速率768kb/s的数据流。因用单片FPGA实现。减小了电路体积。  相似文献   

18.
高速DQPSK解调器的算法及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敏  朱克勤 《上海航天》2004,21(2):24-27
介绍了一种高速四相差分相移键控(DQPSK)解调器的算法。该方法基于锁相环原理,并采用了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芯片进行载波恢复、差分解码、时钟恢复和判锁等,其设计与实现不仅方便,而且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