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石墨渗铜喉衬材料烧蚀机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研究石墨渗铜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石墨渗铜喉衬的热传导测试结果,以及石墨渗铜与发动机高温燃气的化学反应,得出了石墨渗铜喉衬的烧蚀机理。结果表明.在石墨渗铜材料发动机喉衬烧蚀过程中仅能出现铜的相变和表面液态铜流失及石墨基材本身的热化学烧蚀和机械剥蚀。而不能出现铜蒸气的自发汗现象.且铜元素不与燃气发生反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石墨渗铜喉衬稳态烧蚀速率怙算的公式。  相似文献   

2.
石墨渗铜材料的烧蚀模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石墨渗铜材料的特点,探索了它的烧蚀和传热模型。认为烧蚀计算可以不考虑铜与燃气的化学反应;导热计算按铜的液相、熔化、固相三层进行.在碳基材料热化学烧蚀模型和移动边界下当量热容瞬态导热方程隐式求解的基础上,对于石墨渗铜喉衬的复合结构全喷管进行了考虑粒子侵蚀下烧蚀与传热耦合的计算.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石墨的耐烧蚀性能,利用压力浸渗方法将AlSi合金渗入石墨孔隙中获得石墨/AlSi耗散防热复合材料。利用小型烧蚀实验发动机开展了不同推进剂和压强工况下石墨/AlSi耗散防热复合材料喉衬和C/C喉衬的对比烧蚀试验研究,总结了推进剂铝含量、燃烧室压强对相对烧蚀性能影响,并分析石墨/AlSi耗散防热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机理。结果表明,石墨/AlSi耗散防热复合材料喉衬线烧蚀率低于相同状态下C/C材料喉衬的线烧蚀率,其中在铝质量含量5%、压强12.5 MPa工况中石墨/AlSi喉衬线烧蚀率降低92%。分析认为石墨/AlSi耗散防热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机理主要为:石墨孔隙内的AlSi合金通过熔化和气化相变吸收热量,降低了石墨基体的热负载;AlSi合金的熔化后在表面形成的液态膜阻碍了燃气中氧化性成分向石墨基体中的扩散;合金气化产生的Al、Si蒸气在引射作用下注入边界层,与边界层中氧化组分发生反应,降低其中的氧化组分浓度;AlSi合金氧化后形成的Al_2O_3-SiO_2玻璃态熔融层减弱燃气对喉衬机械剥蚀作用。最终石墨/AlSi耗散防热复合材料喉衬表现出优异的抗烧蚀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了体积烧蚀在材料内部造成的微结构演变情况。给出了材料微结构沿烧蚀轴线方向的分布规律。研究了体积烧蚀对碳/碳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役条件下碳/碳材料发生体积烧蚀会使材料内部的密度、石墨化程度等发生变化,这些微结构变化对材料整体烧蚀性能的影响存在复杂的耦合效应。体积烧蚀对碳/碳材料整体烧蚀性能的影响并不总是消极的,在一定条件下反而有利于材料烧蚀性能的提高。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有效的提高碳/碳材料的烧蚀性能理论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石墨渗铜喉衬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抗热震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粗粒级高强石墨加压渗铜工艺,制备了石墨渗铜(CIG:copper-impregnated graphite)喉衬材料。对其微观结构与抗热震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渗铜提高了原石墨的热导率及整体增韧的综合效果,使石墨渗铜材料比通用的5种石墨材料具有更好的抗热震性能,更好地适应了小型高性能战术导弹、航天飞行器高压强大流量SRM对喉衬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变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喉栓烧蚀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三维C/C和钨渗铜两种不同材质,开展了发动机喉栓的静态烧蚀及动态烧蚀研究,揭示了静态和互变条件下喉栓发动机的烧蚀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压静态条件与互变过程相比,喉栓烧蚀率有明显差别,高压静态比互变过程烧蚀更严重,互变过程引起的热环境变化没有造成烧蚀异常增大.因此,在工程中可采用高压静态烧蚀试验来考核喉栓材料,简化试验系统;在文中试验条件下,钨渗铜喉栓最大径向烧蚀率为0.085 mm/s,三维编织C/C材料最大径向烧蚀率为0.545 mm/s,钨渗铜比C/C材料更适用于喉栓;发动机非轴对称结构、粒子冲刷和沉积现象对烧蚀影响较大,采用同轴结构可改善流动的对称性,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其他因素对烧蚀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固体火箭发动机喉衬材料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宋桂明 《固体火箭技术》1998,21(2):51-55,61
介绍和综合了固体火发动机机喉衬用主要材料,包括难熔金属,石墨等,并比较了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给出了这些材料的热震与烧蚀性能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用扫描电镜观察碳毡-碳复合材料的烧蚀样品,结果表明:预氧化PAN纤维和中强度PAN碳纤维在石墨化过程中,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复合后碳纤维的三维结构模型图,并对烧蚀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碳/酚醛(C/Ph)复合材料因低成本、制备周期短的优点成为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对其进行基体改性是提高材料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改性C/Ph防隔热材料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陶瓷颗粒、碳纳米管、石墨烯、氧化石墨烯、无机元素硼、钼等化学改性的方法以及结构上的改性,如酚醛气凝胶和中低密度碳/酚醛材料等,对比分析了改性对C/Ph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隔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改性C/Ph复合材料烧蚀过程中的机理,梳理了C/Ph复合材料基体改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后续发展建议:深入改性烧蚀机理研究,使材料抗烧蚀性向可调控、精细化、体系化方向发展;解决烧蚀率不易控制的问题;优化抗烧蚀组元设计,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石墨填充碳/酚醛模压复合材料技术成形导轨面材料,通过试验,研究和分析了材料各组分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石墨含量为10%,碳纤维含量为30%时,石墨、碳纤维填充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烧蚀性能较好,且摩擦系数低,适于用作导轨表面材料。  相似文献   

11.
杨瑄  赵东民  余贞勇 《宇航学报》2008,29(6):1932-1935
推进剂的侵蚀燃烧对发动机的内弹道性能会产生不利影响,侵蚀燃烧的程度取决于药 型设计的通气参数。设计了一种侵蚀燃烧试验发动机,并在不同通气参数情况下,进行 了多发某低燃速推进剂侵蚀燃烧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数值分析,得到了该低燃速推进剂 侵蚀燃烧的临界流速、侵蚀常数与燃通比之间的关系,并对此进行了试验验证,为类似推进 剂药柱通气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利用透明窗发动机——高速摄影装置研究氧化剂粒度对复合固体推进剂侵蚀燃烧影响的方法。对基本配方相同,只是氧化剂粒度不同的三种复合固体推进剂进行了实验研究。经过测试、分析和计算,得出了不同氧化剂粒度推进剂的侵蚀效应对气流速度和压力的关系式,进而得出了氧化剂粒度的大小对复合固体推进剂侵蚀效应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采用“片型装药发动机中止燃烧法”,对87型复合推进剂的侵蚀燃烧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侵蚀比与燃气流速和压力的半经验关系式,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试验所得的数据是合理的,表明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燃烧温度较高且又易变形的复合推进剂。  相似文献   

14.
将X射线高速实时荧屏分析技术用于无喷管助推器的地面试验中,获得了助推器喉部燃面的退移规律,并由此获得了瞬时燃速和侵蚀比.研究表明,无喷管助推器在工作过程中,喉部燃速呈线性下降趋势,侵蚀比约从1.8降低到0.5.对文中研究的推进荆,在1000 m/s燃气流(喉部)的作用下,当压强大于2.1 MPa时,侵蚀比大于1,并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加;当压强小于2.1 MPa时,出现负侵蚀现象.文中研究结果为无喷管助推器的性能预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二维轴对称燃烧室侵蚀与喷管流场的一体化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宇  张振鹏 《宇航学报》1997,18(1):47-54
本文从Navier-Stokes方程出发,采用先进的矢通量分裂算法,对二维轴对称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及喷管的内流场进行了一体化数值模拟,其中耦合进了燃面侵蚀燃烧的加质作用。计算中对超音速为主的流动进行了抛物化处理,对不同格式对亚跨超音速混合流场的适用情况进行了数值试验。本文除了给出主要的内流场参数预示结果外,还将侵蚀结果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石墨材料与N2O4介质的相容性,对4种不同石墨材料进行了N2O4介质浸泡试验。针对试验结果,从石墨材料气孔率、浸渍树脂、石墨基材、石墨元素分析及石墨微观结构等方面,研究分析了石墨材料介质浸泡后影响其密封性能的原因。分析认为石墨杂质和微观组织结构对石墨材料耐N2O4介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Recent data from space missions reveal that there are ongoing climatic changes and erosive processes that continuously modify surface features of Mars.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seasonal dynamics of a number of morphological features located at Inca City, a representative area at high southern latitude that has undergone seasonal processes. By integrating visual information from the Mars Orbiter Camera on board the Mars Global Surveyor and climatic cycles from a Mars'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and considering the recently reported evidence for the presence of water-ice and aqueous precipitates on Mars, we propose that a number of the erosive features identified in Inca City, among them spiders, result from the seasonal melting of aqueous salty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ims at extending the universal erosive burning law developed by two of the present authors from axi-symmetric internally burning grains to partly symmetric burning grains. This extension revolves around three dimensional flow calculations inside highly loaded grain geometry and benefiting from an observation that the flow gradients normal to the surface in such geometries have a smooth behavior along the perimeter of the grain. These are used to help identify the diameter that gives the same perimeter the characteristic dimension rather than a mean hydraulic diameter chosen earlier. The predictions of highly loaded grains from the newly chosen dimension in the erosive burning law show better comparison with measured pressure–time curves while those with mean hydraulic diameter definitely over-predict the press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