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DMD数字光刻成像畸变问题,提出一种优化DMD微镜像素灰度值提高光刻成像质量的方法。将微镜像素的灰度值编码为0,1二进制位串,然后利用梯度下降法优化微镜像素的灰度。对矩形掩模图和T型掩模图进行仿真验证表明,两种图形的误差值(PE)分别下降了83.9%、80.5%,该方法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数字光刻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计算机控制系统及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等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及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SKJ-II型数字随动系统平台上开发了嵌入式控制器,以代替传统的台式计算机、输入输出接口卡及控制软件;建立了SKJ-II型数字随动系统平台的数学模型,其中包括电控箱、直流力矩电机、测速发电机、光电编码器的模型,并且介绍了数字位置随动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的简化,经过合理选择ACR和ASR调节器,可以得到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可以近似为一阶比例惯性系统,为便于教学,设计了基于串行通信的PC机大屏幕显示方式,实现了波形显示及给定轮、反馈轮的形态学显示。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设计开发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螺旋旋转屏和数字微镜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技术,对原体扫描显示系统原型进行了改进.采用螺旋旋转屏构建体扫描显示系统的成像空间,可改善平面旋转屏体扫描系统中存在的成像空间较小、体素数量较少和体素重叠死区严重等缺陷.利用DMD空间光调制技术,在体素激活子系统中提高了三维数据传输的带宽,达到同时激活多个体素的目的.研制了基于螺旋旋转屏和DMD的体扫描显示系统原型.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原型与前期平面旋转屏系统相比,在成像空间、视觉死区、切片上的体素数量及体素激活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柔性制造系统或制造单元中的柔性夹具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柔性夹具系统的建立是以成组技术中零件相似性理论为依据。CAD系统软件的开发是以柔性夹具系统硬件设计为基础,该系统在IBM PC微型计算机上实现。这个夹具CAD系统将用来设计在柔性制造单元内的加工中心机床上加工的33种壳体零件用的柔性夹具。夹具设计人员根据待加工零件的要求和所作的工艺分析,便能用此系统输入原始数据,系统就会提示设计人员选择和设计夹具元件、定位精度分析、计算夹紧力。此外,该系统能生成夹具元件图形,并能借助图形输入板菜单在显示屏幕上拼装夹具装配图,在屏幕上修改图形直到满意为止。装配图可由绘图机绘制输出。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圆管反应器中四束侧向对撞射流与轴向流形成的混合流动.应用激光粒子散射成像测量了侧向分散相在混合流中的浓度场分布,得到了不同的浓度分布图形随侧向流与轴向流速比关系,揭示了内在有规律的独特的浓度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6.
高分辨率卫星在轨成像过程中,由于微振动影响造成相机内部敏感光学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图像质量的退化。为了准确测量微振动对高分辨率卫星成像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靶标图像的空间相机微振动测量方法。文章首先对微振动中影响图像质量的不同因素进行了阐述。然后介绍了在图像上直接测量像移的方法,分析了微振动对空间相机成像的影响,得到像移偏差的准确数值,为卫星成像质量的影响分析及最终修正以提升卫星成像质量提供依据。最后,以某空间相机为研究对象,对此相机在整星条件下的微振动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微振动在相机焦面产生的像移,研究了微振动对高分辨率卫星成像的影响。研究实例证明了文章提出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改进设计、隔振和抑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获取高分辨视网膜图像的难点在于是否能够消除成像系统中像差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改善图像质量、提高视网膜细胞组织的观察分辨率,提出了结合自适应光学成像技术和视网膜图像后处理算法的方法。通过视网膜成像系统中的自适应光学技术实时校正人眼像差并获取初始视网膜图像,根据成像系统中的残余像差重建光学传递函数作为图像复原模型初始参数估计,最后对视网膜图像进行条件约束迭代半盲解卷积复原,进一步消除像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从而得到高分辨率视网膜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由这种方法处理的视网膜图像质量能得到明显提高,其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参数(GMG,LS和PSV)比原始图像提高近1倍,在视网膜细胞的空间频率范围内(70~90 cyc/deg),复原后图像的功率谱平均值比原始图像提高了10倍左右,基本能满足观察分辨率要求。  相似文献   

8.
用PC- 586 微机取代PDP系列机实现NEFF720 模拟和数字量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风洞控制系统、PSI780B 电子扫描测压系统的全部功能。自行开发了32 位代码软件,使用标准WINDOWS风格的人机交互界面,中文显示,操作简便。引入虚拟仪器概念,适时图形显示实验进程及实验数据,可扩展成多媒体的风洞实验数据采集、马赫数控制、迎角控制、数据处理及风洞管理、培训一体化系统  相似文献   

9.
双凸极发电机电压调节的DSP控制实现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采用励磁电流负反馈技术的模拟调压器在航空发电机调压器上得到了应用,对这种模拟调压器进行研究,可以得到其对应的传递函数。文中将模拟调压器的传递函数进行数字化,得到了可以应用于数字调压器的控制算法。针对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的调压要求,设计了以TMS320C32为核心的数字调压器硬件平台。采用上述控制算法的数字调压器对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进行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数字调压器中,采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复杂电气系统的可靠性问题进行了数字仿真研究。提出了以网络最小路为基础的直接数字仿真方法,它的特点在于不仅可以求出系统可靠性的点估计值,还可以得到统计值的分布函数。这种方法直接根据系统的可靠性网络,建立各最小路失效时间的随机样本,并获得系统的失效时间样本,经过N次仿真后进一步求出系统的指标。另外,这种直接数字仿真方法概念清楚,仿真过程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