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星南半球     
正这是一幅木星南半球的图像,影像左侧是木星的南极地区,右侧是一团逆时针旋转的庞大风暴系统。这团椭圆形的风暴系统比著名的大红斑要小得多,直径大概只有地球的一半。它是活动在这颗气态巨行星南半球的串状白色椭圆风暴系统之一。  相似文献   

2.
行仁 《太空探索》2003,(12):42-45
1989年10月18日美国发射的“伽利略”号空间探测器是世界上第一个木星专用探测器,它曾经完全改变了科学家对木星及其卫星的认识。今年9月21日,它第34次环木星运行时在人工控制下坠入术星大  相似文献   

3.
刘茜 《太空探索》2006,(7):52-53
木星上现在正在生成一个新的红斑,这让天文学家和爱好者们都兴奋不已。2月27日,菲律宾的克里斯多佛·郭利用一架0.28米的望远镜和一台CCD相机拍下了这个红斑。形成这个红斑的风暴有一个官方名称“卵斑BA(OvalBA)”,不过人们更喜欢把它称为“小红斑”。它的大小约为著名的木星大  相似文献   

4.
季文 《飞碟探索》2005,(2):26-28
其他的星球是否有和我们一样有智慧、有文明的生物存在?科学家一直这样期待着。于是,在1972年,人类第一次向“外星人’’发出讯息。那年的3月2日,“先锋10”号发射前往太空探测木星,科学家顺便携带了一封给外太空的信。这是因为经过对木星的探测以后,“先锋10”号仍将继续太阳系以外的太空飞行。  相似文献   

5.
飞掠木卫二 2003年9月21日,NASA实验室聚集了1000多名代表,这些人多是参与“伽利略”计划的科学家,与“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共事多年,而今天他们却要亲自见证这颗探测器撞向木星,这是因为“伽利略”号的燃料即将用尽,在木星引力的作用下,它的运行轨道可能发生变化而导致与木卫二相撞,这是科学家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他们必须断然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2003年7月的《科学》杂志上,美国亚利桑拿大学、布朗大学和其他五个学院的科学家们联合发表了一份科学调查报告:经过研究“伽利略”号太空船传回的大量资料和图片,科学家们发现木星的卫星“艾奥”的火山正喷射出非常热的熔岩,使它的表面温度成为太阳系最热的。科学家们同时指出,最少有12个不同的火山口在喷出温度超过1200℃的熔岩,而且有一个火山喷出的熔岩,其温度高达1700℃这比最接近太阳和最热的水星的温度还要高出3倍。但是,离开了“艾奥”的火山地区,其他的地方都是在零摄氏度以下。“艾奥”在近年依然在不断变热,这可能是它与木星的…  相似文献   

7.
胡德良 《飞碟探索》2013,(11):31-31
这听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但是的确有多达1000万吨的钻石可能储存于土星和木星上。观测到的证据证明,土星上的雷暴可以不断地产生碳粒子。此外,新一轮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显示了碳在极端环境下的特性。因此,两位科学家产生了这样的设想:土星和木星都有可能为钻石的形成提供稳定的环境。“我们现在知道,固体钻石所承受的最高限温是8000K,如果高出这个温度,钻石就会熔化。而且,对于土星和木星内部的压力和温度分布,我们也能够测量得更加准确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行星科学家凯文·贝恩斯说,“这两个情况结合在一起,首次向我们表明:固体钻石可能存在于两颗行星大范围的纵向区域中。”不久前,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举行的一次会议上,研究人员提交了这篇研究论文,贝恩斯是该论文的合作者。  相似文献   

8.
火星尘风暴     
“火星环球探索者”上的磁力计和电子反射计,测量出火星的古代火山口地区有非常强烈的磁场。科学家认为以前火星高能量的内部还未熄灭时,整个星球有着非常强烈的磁场,而现在发现局部地区有强烈的磁场就是从前遗留下来的。除了上述,NASA的科学家还观看了一场火星尘风暴。开始之时,风暴只是很小,从南极边缘开始,但它扩展得很快,所覆盖的范围相当于南大西洋的面积。“火星环球探索者”的勘探工作仍在进行中,相信人类对火星的认识会因此而进一步增加。火星尘风暴@白茹  相似文献   

9.
欧罗巴:孕育生命的希望之星○裴克山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外星生命是当今科学家们探索宇宙奥秘的一大主题,那么在太阳系的众多卫星中,最有可能孕育生命的大抵是木星的第二卫星——欧罗巴星。根据“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不久前发回的照片显示,木卫二这颗木星的“月亮”表面...  相似文献   

10.
阿容 《飞碟探索》2003,(3):14-14
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科学家从“旅行者”号太空飞船传回的资料发现,木星有两个光环。后来,他们又发现了木星的第三个光环。由于这个光环比较透明,被科学家称为薄纱光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教授根据“伽利略”太空飞船搜集的资料发现,木星的光环,是由于流星撞击木星四个小卫星所产生的尘埃产生的。因为木星的卫星体积不大,没有足够的引力,所以不能阻止流星的尘埃飞离卫星表面。木星的直径约为14.3万千米,而尘埃形成的光环分布在离木星核心9万千米~25万千米的上空。红色的光环约16千米宽,是由流星撞击离木星最近的两个卫星所产生的尘埃…  相似文献   

11.
经过6年多的长途跋涉,“伽利略”木星探测器终于在1995年12月抵达木星附近,开始了对木星及其主要卫星(4颗取名为伽利略的卫星)为期两年的探测活动。可惜的是探测器的主天线失灵,获得的资料只能靠小型的副天线慢慢传回地球。最近,它传回了许多令科学家欣喜的照片。  相似文献   

12.
生命信号曲     
令人鼓舞的类地行星难以想像的两个讨厌的地方。其一,在大熊星座,环绕恒星大熊47运行的一颗行星,离地球200万亿千米(34光年),其质量至少是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的2.5倍,像木星一样,它可能主要由毒气组成,有时卷起足以吞噬地球的大飓风;其二,处女星座环绕处女70的一颗行星(有些科学家认为它是一颗褐色的矮星),同样离地球约有200万亿千米,质量超过木星的6倍,气候尤为恶劣。  它们是1995年12月由旧金山州立大学天文学家杰弗里·马西和保罗·巴特勒发现的。两个类似地球的行星似乎都不宜居住,但仍然是第一手具体有形的证据,说明地…  相似文献   

13.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老大哥。中国古代称它为“岁星”,西方以罗马主神“尤皮特”命名之。木星的庞大体积能装下1300个地球,其质量相当于其他8颗行星加起来的2.5倍,相当于地球的300多倍;木星距离太阳7.78亿千米,距离地球6.28亿千米;自转周期9小时50分,公转周期11.8年。木星是一个没有固体外壳的流体星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含有少量氨和甲烷。木星内部是铁和硅构成的固体核,地心温度可达3万摄氏度,不断向外辐射能量,放出的能量是它吸收太阳能量的两倍多。木星有浓密的大气,永远被色彩斑斓的浓云…  相似文献   

14.
今年1月15日,美国航天科学家说,伽利略号探测器拍到了精采的木卫一火山照片,并将最后一次寻找活火山。 木卫一是木星17颗卫星中个儿较大的一个。它的平均直径为3630千米,稍大于月球。其轨道呈圆形,距离木星42万千米,自转周期与绕木星转动的周期相同。该星基本上是岩体结构,周围有稀薄的大气层。人类已向木星发射过5个航天器,有3个探测到木卫一上有火山爆发现象。  相似文献   

15.
1997年 12月 8日~ 12日,在美国三藩市举行的地球物理协会会议上,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太空科学高级研究员巴富及科迪斯的报告指出,无人驾驶太空探测船“伽利略”号正环绕木星及其卫星做出探索。根据由探测船上传来的“紫外光分光仪”的资料,有以下发现:离木星最远也是最大的四颗卫星之一的“卡利斯托”,发现有氢原子逸出,这表明此颗卫星的冰层之下可能有氧气存在。科学家推测,“卡利斯托”上的冰层受到太阳光照射,从而分解成氢原子及氧原子。其实,在 1996年“伽利略”号就已发现在“卡利斯托”邻近的卫星“简尼美”,同样逸出氢原…  相似文献   

16.
天空画廊     
正1大红斑的特写2017年7月11日,“朱诺”号飞到了木星大红斑的正上方,在不到10 000千米的距离上拍下了这幅特写影像。这个太阳系最大的风暴系统,目前直径是16 350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3倍。  相似文献   

17.
<正>在40年的漫漫征途中,"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了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可谓将这些行星"一网打尽"。对几大行星的探测1.木星1979年2月25日,"旅行者1号"发回了大家期待已久的木星的大红斑。它是一个在木星赤道以南22°存在了很久的巨大反气旋风暴,自1830年开始,已经被持续观测了187年,但这次我们看到的是高清!第一位看见大红斑的人一般被认为是罗伯特·虎克,他在1664年描述木星上的这个斑点;然而,虎克所  相似文献   

18.
行星冲日     
《飞碟探索》2008,(5):5-5
太阳系中最“魁梧”的行星——木星将于2008年7月9日冲日。届时,天文爱好者通过肉眼便可以在晴朗的夜空看到木星,它是7月星空中最亮的一颗星。如果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还可清晰地看到木星的大气条纹和环绕在它周围的4颗伽利略卫星。  相似文献   

19.
发现第3个红斑 科学家从哈勃空间望远镜在2008年5月9日拍摄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图像中发现,木星上一个白色气漩变成了深红色,出现第3个红斑,天文学家将这些红斑称作"行星麻疹".  相似文献   

20.
美国时间2016年7月4日,美国“朱诺”(Juno)木星探测器历经近5年的飞行,终于成功抵达木星并进入木星轨道,总飞行距离达到2.83×109km。美国时间2016年7月10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朱诺”传回的首张照片。“朱诺”进入木星轨道后,将在木星大椭圆极轨道上工作约20个月,围绕木星飞行37圈。按NASA目前的计划,“朱诺”将于2018年2月结束任务,届时将离轨并撞向木星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