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多Agent协商的方式解决动态、复杂的分布式卫星系统构形自主保持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CORBA开发固体火箭发动机虚拟样机时,由于CORBA技术还存在一些缺陷,我们结合了Agent技术来弥补不足。采用Agent技术将各应用模块包装成为自包容的自治问题求解Agent,使其能对环境变化自主地做出响应。并基于目的采取行动。将多个A-gent按照组织学原理建立组织模型。即多Agent系统MAS(Multi Agent System)。各Agent通过CORBA的协作机制实现系统层次上的复杂功能。同时介绍了分布对象技术、Agent技术及多Agent环境。  相似文献   

3.
颜军  李勇 《航天控制》2013,31(1):32-37,50
针对基于多Agent的航天自主运行系统,梳理了模型描述的内容和要求.为了满足多Agent之间协同规划以及Agent内部自主规划的要求,提出了活动和方案两级的规划系统描述模型.在活动一级建立与时间、资源的约束关系,实现Agent之间的规划分解、交互协商.以方案描述系统组成部分的运行状态,并通过方案衔接约束和能量参数的定义,使Agent具有局部优化和适应变化的能力.使用选择性约束和优先级等参数,使规划活动更为灵活和鲁棒.Agent知识描述语言使用类似C++的语法,使用预定义类和函数来实现规划知识的描述,方便实现过程性运算,易于扩展.通过规划模型描述的实例验证了描述语言的描述能力.模型语言的处理程序已经应用于仿真系统,可以针对应用场景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4.
张健  戴金海 《上海航天》2006,23(1):31-34,40
介绍了Agent的一般概念,分析了DS-1型、ST7型、混合型、基于结构分解型,以及基于功能分解等典型卫星自主控制体系结构的组成和实现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卫星自主控制体系结构设计应遵循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5.
基于星务管理系统的小卫星自主健康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小卫星电子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卫星能够自行规划工作流程,实现在轨自主管理,需要构建合理有效的小卫星自主健康管理系统。文章以星务管理系统为基础,针对目前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套小卫星自主健康管理系统。它包括整星级、系统级和部件级3个层面。设计了自主健康管理执行模块构成整星级层面,其中包括自主健康管理规则库和自主健康管理任务执行模块。文章提出的小卫星自主健康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小卫星自主诊断、自主运行能力,最终实现小卫星长寿命、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6.
赵磊  沈毅 《航天控制》2006,24(1):57-60
随着小卫星技术的发展,今后由多颗微小卫星近距离编队飞行将成为在轨航天器部署的主要形式。本文把多Agent思想引入卫星编队,提出了基于多Agent卫星编队软件结构,根据编队中不同卫星Agent的智能水平和相互关系给出了4种分布形式,在把智能水平最高的主星Agent模块化结构做重点介绍的同时,以避免两星碰撞为例阐述了模糊控制逻辑在主星决策Agent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10月22日,自然资源部在京组织召开3颗2m/8m光学卫星(即"高分一号"02、03、04卫星)在轨交付仪式,3颗2m/8m光学卫星正式交付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进入业务化运行阶段。这是我国自主建造并成功组网运行的首个民用高分辨率业务卫星星座,也是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建设  相似文献   

8.
浦江一号卫星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占胜 《上海航天》2016,33(3):1-12
浦江一号(PJ-1)卫星是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颗快速响应型试验卫星。卫星采用模块化柔性结构设计,在保证卫星结构高刚度的同时实现了卫星装配的灵活性;采用即插即用总线技术实现了星载产品的快速互连互通、快速更换和功能重构;采用基于星上数据处理的自主任务规划技术实现了多种有效载荷的协同工作;采用星上数据处理融合技术提升了卫星快速服务效能;采用功能冗余设计技术保证了卫星的可靠性,简化了卫星配置;采用基于数字化仿真的卫星总体设计技术和分布式验证技术优化了卫星研制流程,缩短了研制周期;采用整星一体化测试技术,大幅缩短了卫星综合测试时间。卫星搭载了多种新型星载产品,为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奠定了基础。PJ-1卫星于2015年9月由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验证了"1周靶场发射,1d交付使用"的快速模式,开创了我国快速响应型卫星应用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安若铭  安伟光 《宇航学报》2008,29(6):2068-2072
为了提高卫星这类大规模复杂系统的诊断速度和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MAS 的卫星电源系统分布式诊断框架。框架的核心部分是两类诊断Agent:一类是自适应全局Age nt,负责全局诊断,采用多信号模型的诊断方法;另一类是子系统驻留Agent,负责局部诊 断,采用参数估计的诊断策略,并引入Box\|Jenkins的建模方法。通过通讯Agent和电源专 家Agent实现多Agent间协调工作。在电源系统中的应用表明,两种诊断Agent间优势互补, 提高了诊断效率,并能准确地给出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国防与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航天大国和组织纷纷倾力建设。目前,已经投入运行的有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正在建设的有欧洲的GALILEO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全球定位系统(COMPASS,中文音译名称BeiDou)。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第一步已实现,从2000年到2003年,成功发射了3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建立起完善的北斗导航试验系统,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于2012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