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247个类星体的X射线性质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些X射线资料是由爱因斯坦卫星在0.5—4.5keV的能带内观测到的。主要结果是:在各种视亮度和红移(或距离)的已知1619个类星体中,都有百分比相近的部分为X射线源。Ⅰ型Seyferc星系的发射线Hβ与[OⅢ]的等值宽度比REW同X射线光度Lx强相关,这可作为Ⅰ型Seyfert星系的X射线光度的一个新指标。光学辐射以及2.5GHz以上的高频射电辐射都同X射线辐射相关,说明这三种辐射的区域依次相邻而且机制也相似。色指数U-B和B-V都同X射线辐射不相关,但U-B同B-V弱相关。  相似文献   

2.
由爱因斯坦天文台最近观测到的273个类星体、Ⅰ型Seyfeft星系的软X射线光度(Lx为0.5—4.5keV)资料,与它们的红移z值构成一个连续序列(图1)。利用球对称吸积模型计算得到:高红移的类星体,由于其较大的吸积率,在这个序列上停留的时间较短(~106年);而低红移类星体及Ⅰ型Seyfert星系停留的时间较长(~108年)。利用现有的107个类星体的射电单色光度lr,光学单色光度lo以及X射线单色光度lx的资料,讨论了类星体大尺度谱的硬度,发现类星体的光学光度有两个不同的演化阶段;文中还定性地讨论了类星体射电辐射机制不同于光学和射电辐射的机制之处。  相似文献   

3.
对ISEE-3人造卫星在1980年5月—1981年8月中,观测到的48个X射线耀斑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有1/3是在6个活动区中重复爆发的.研究这部分X射线耀斑的物理性质与所在活动区的黑子面积、活动区类型及磁结构的关系,得到了一些结果:(1)发生在同一活动区中的X射线耀斑,其硬X射线峰值积分流量及谱硬度与活动区黑子面积成正相关;(2)多次爆发X射线耀斑的活动区全部具有δ型磁结构;(3)发生在不同活动区中的X射线耀斑,其物理特征与所在活动区的面积大小无明显关系.由此可以认为,活动区磁场梯度的大小,亦即活动区电流的大小,在爆发耀斑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此外,还用电流环模型从理论上讨论了上述特征.  相似文献   

4.
《太空探索》2005,(8):37
NGC40:天文学家发现类太阳恒星猛烈死亡的新证据 这张NGC40的X射线(蓝)和光学(红)合成图像显示了环绕一颗死亡的类太阳恒星的炽热气体。NGC40是一个行星状星云.这一类天体因为在小型望远镜视野里看起来像行星盘而得名。  相似文献   

5.
《太空探索》2005,(11):33
年轻亮星的混合 钱德拉望远镜对恒星星团Trumpler 14的照片,显示了大约1600颗恒星和温度高达数百万度发出X射线的弥散气体。这个星团是银河系中的大质量亮星最密集的地方之一,是位于巨大分子云边缘的船底座复合云区的一部分。后者包括至少8个星团。  相似文献   

6.
《太空探索》2005,(2):47
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观测到距离地球127光年外(仅仅比宇宙年龄早10亿年)年类星体SDSSp J1306。令人惊讶的是,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类星体的早期阶段,其X射线能量发布(X射线谱)特征在周围其它老年类星体上却探测不到。图片左上方的小天体是位于其前方的一个距离我们更近的星系。  相似文献   

7.
《太空探索》2005,(3):35
这是三幅由钱德拉望远镜拍摄的同一位置的不同分辩率的照片,上面是一幅拼凑起来的银河系中心区域——天鹅座A的照片,图中的方框[A]显示了位于左下的那幅照片所放大的位置,在那里“钱德拉”探测到2000多个X射线源。同时图中的方框[B]显示了位于右下的那幅照片所放大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太空探索》2005,(10):35
永不“凋谢”的超新星 通过使用欧空局的XMM-牛顿X射线望远镜,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一个于1979年爆发的超新星SN1979C在X射线波段上的亮度同几年前一样,这一发现非常令人吃惊,因为通常这类天体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会变暗。通过对这颗超新星的光环进行研究,天文学家能够得到关于这颗恒星的大量历史资料——包括爆发之前以及爆发之后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GOES-7卫星的1分钟记录资料研究了1991年3月和6月期间6个大X耀斑伴随的软X射线爆发特性和源强度的关系。结果指出:对X射线耀斑,其射线辐射流量上升快的在日冕中激起的激波速度也较快.数值模拟研究指出,这可能反映爆发能量释放速率是源强度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2月10日,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欧洲大型运载火箭阿里安5在它的首次商业发射中,把欧空局最大的一颗科学卫星送上太空。这是一台X射线望远镜,名叫X射线多面镜(XMM),它能以前所未有的灵敏度收集宇宙中的X射线,并将与不久前升空的美国“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协同工作。后者对暗弱天体虽不像XMM那么灵敏,但它能持续巡视宇宙的各个细枝末节,得到的图像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