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系统地介绍了复合固体推进剂玻璃转化温度(Tq)测试的几种表征方法,并评估了各方法的优良点。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DMA)获得的推进剂参数曲线可以看出,用损耗模量E″的曲线表征Tq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2.
复合推进剂在动态加载下伴随着自热效应,即存在明显的温度升高现象。为了定量描述这种热力耦合特性,基于不可逆热力学理论建立了非线性热粘弹性本构模型和相应的数值算法,编写了基于Abaqus的用户子程序,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数值算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发现,非线性本构模型成功地描述了复合推进剂在不同加载模式下的非线性力学行为和自热效应,自热效应对复合推进剂的力学行为有着直接影响,与不考虑自热效应相比,循环加载下应力-应变滞回圈的斜率降低显著,表明力学性能已受到自身温度升高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自热效应的热力耦合本构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复合推进剂的循环力学行为,滞回圈的形状与实验结果更为吻合,斜率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3.
评价复合固体推进剂中填料/粘合剂相互作用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便于评价复合固体推进剂中填料/粘事剂的相互作用,从填料充填弹性体应力应变公式出发,提出了一种简单而直观地评价填料/粘合剂相互作用的新方法。其在几种不同填料体系的应用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评价填料/粘合剂的相互作用,还可表征键合剂的作用效果,这一方法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硼化合物5527新型偶联剂在丁羟推进剂中应用研究的结果.5527与MAPO 组成复合偶联剂,能大幅度改善丁羟推进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从动态力学表征、损伤机理、动态断裂和动态本构4个方面,对固体推进剂动态力学行为进行了综述。分析表明,动态力学实验重点关注固体推进剂的初始弹性模量、屈服应力、强度等参数,填充颗粒破裂是动态损伤的主要形态,动态断裂主要集中动态起裂研究,并对3类动态本构模型性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梳理了下一步研究的重点,认为深化实验研究、力学数值模拟和含损伤热粘-超弹性动态本构模型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丁羟推进剂拉伸断裂行为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扫描电镜及附属微型动态拉伸装置实验手段,对丁羟基复合固体推进剂进行了断口微观形貌观察和电镜微型拉伸试件在应变状上的断裂行为分析。结果表明,从推进剂拉伸力学行为的微观结构变化以预示其宏 同力学性能,改善丁羟推进剂粘合剂与固体颗粒之间的界面性质,是固体推进剂力学性能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试验监测单轴定速拉伸试验试样的动态损伤破坏过程,阐述了HTPB复合固体推进剂材料的声发射特性,提出了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损伤变量定义,并给出了描述复合固体推进剂材料损伤发展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推进剂功能组分作用研究——(I)丁羟/AP体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测定药浆稳态和动态流变性的变化 ,研究了一些推进剂功能组分在丁羟粘合剂体系和丁羟 /高氯酸铵体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功能组分MAPO、H、LCM对HTPB粘合剂体系有内润滑作用 ;偶联剂MAPO可改善细高氯酸铵颗粒在体系中的分散性 ,作用效果有时间依赖性 ;TEA·BF3 一方面可改善细高氯酸铵颗粒在体系中的分散性 ,同时也增加颗粒间的吸附作用 ;防老剂H还是细高氯酸铵的优良工艺助剂 ;上述功能组分对包覆球形高氯酸铵的作用效果很小。流变学方法是研究推进剂这种复杂体系结构和功能组分作用的一种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9.
复合固体推进剂脱湿过程细观建模与损伤定量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固体推进剂脱湿涉及导弹武器的贮存和使用情况。针对复合固体推进剂脱湿过程细观建模与损伤定量表征开展研究。首先为研究复合固体推进剂在外界载荷作用下的细观损伤演化规律,基于随机序列吸附法、热膨胀原理和分步填充的思想,实现了高体积分数颗粒填充,并通过几何合并的方式,加入粘合剂基体和颗粒/基体界面,建立了高体积分数固体推进剂三维细观结构模型。该细观几何模型将固体氧化剂(AP)颗粒与羟基封端的聚丁二烯(HTPB)粘合剂基体的连接界面处设定为内聚力单元,基于双线性损伤内聚力模型,考虑粘合剂基体与时间相关的粘弹特性,开展了不同应变率下固体推进剂的颗粒/基体界面脱湿数值模拟。提取内聚力界面单元高斯积分点的几何体积和刚度衰减率SDEG数据,定义固体推进剂材料内部脱湿面积,对其细观损伤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该三维细观结构模型能有效表征固体推进剂的细观结构。在外界载荷作用下,颗粒/基体界面脱湿容易出现在大颗粒及颗粒比较密集的区域,界面损伤导致颗粒承载能力下降,且应变率越高,推进剂内部越容易出现损伤。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随机算法生成了指定体积分数的复合固体推进剂细观分析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及对细观场量的均匀化处理,对复合固体推进剂不同随机分布、颗粒尺寸分布及在不同应变水平下的力学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颗粒分布随机性及颗粒大小对推进剂松弛性能的影响,并预测推进剂在宏观上的松弛行为。类比于时间温度等效原理,建立了复合推进剂时间-应变等效,并通过该原理将各应变水平松弛曲线沿时间轴平移,得到复合推进剂的预测松弛模量主曲线,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该方法生成的细观分析模型,可直观描述细观结构损伤对推进剂松弛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不同配比方案复合推进剂的宏观松弛行为,对复合固体推进剂的配方设计及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外GAP推进剂研制现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综述了缩水甘油叠氮聚醚(GAP)及其推进剂的热、力学及弹道性能,GAP推进剂有较高的燃速和能量,但其燃速压强指数和温度敏感系数偏高。GAP推进剂的力学性能较差,改性GAP和支化GAP更具吸引力。GAP推进剂可用于燃气发生剂、微烟推进剂、高能推进剂及改性双基推进剂。  相似文献   

12.
丁羟推进剂粘合剂网络结构调控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把扩链剂的使用作为调整丁羟推进剂粘合剂网络及其形态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采用扩链剂、交联剂和真实固化参数(Rt)等综合的方法调控丁羟推进剂性能,可望比单纯控制名义固化参数(Ro)获得更好的力学性能及其稳定性。推导了丁羟推进剂粘合剂系统网络调整的通用计算公式和各种特定条件下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复合固体推进剂单向拉伸力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馨才 《宇航学报》1995,16(2):20-25
本文提出了复合固体推进剂单向拉伸力学模型。导得的数学表达式指出:推进剂的伸长率不仅与弹性粘结体的伸长率和固体填料体积分数有关,而且还与界面粘结层厚度和固体粒子直径有关。理论计算结果较T.L.Smith和F.Bueche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推进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对动态力学性能和静态力学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对应关系。通过对采用动态力学分析(DMA)法得到的动态储能模量主曲线和材料试验机得到的静态松弛主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这种关系。提出了根据动态和静态力学性能关系,利用动态储能模量主曲线得到静态松弛模量和静态强度,以评估推进剂老化状态的非破坏性方法。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估推进剂的寿命状态。  相似文献   

15.
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相(微相)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合固体推进剂中存在两种形式的相分离,一种是由于粘合剂体系的混溶性差或是由于粘中合剂和增塑剂的结晶及凝胶作用造成的;另一种为聚氨酯粘合剂基体中软硬段的微相分离,两种相分离可以同时发生,但其对复合固体推进剂性能的影响不同,粘合剂与增塑剂的相分离有可能导臻推进剂性能的严重下降,而适宜的微相分离则能显著提高推进剂的力学性能,可以采用微相分离促进剂、离子化和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的方法来改善推进剂的微相分离,提高其务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NEPE推进剂用中性聚合物键合剂的分子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性聚合物键合剂(NPBA)是美国Kim C.S.发明的一种新助剂。这种键合剂可显著提高NEPE推进剂的力学性能。本文根据Kim C.S.发表的专利和论文,介绍了降温相分离沉积包覆的原理,归纳提出了NPBA的分子设计方法,并且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文献报道的NEPE推进剂力学性能较低的主要原因,以及添加了中性聚合物键合剂(NPBA)后使其力学性能得以显著改善的作用机理;列举了NPBA在不同含能极性粘合剂类推进剂中的作用效果;还讨论了使用NPBA的过程中应重视的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