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空间物理现象的特点是参数多、范围广、变化大、相关性强,因此需要经常进行综合性观测。为此.1971年3月“实践”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以后,我国就着手考虑空间物理探测卫星的研制。1972年4月.“实践”二号作为我国第一颗专用干空间物理探测的科学实验卫星列入了国家计划。七机部责成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和空间物理研究所对“实践”二号卫星的探测任务。探测仪器和卫星的技术途径等.进行调查研究。后来.由于航天技术发展规划的调整,发射“实践“二号卫星的运载火箭又几经变动.“实践“二号卫星的设计方案也经过多次演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茫茫太空之中,充满了带电粒子,它占整个宇宙物质的99.9%以上。地球也处于带电粒子的包围之中:紧紧包裹着地球的高能带电粒子组成了“辐射带”,低能带电粒子组成了“电离层”、“等离子体层”和“太阳风”。  相似文献   

3.
6月20日晚,西昌卫星发射指挥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在进行中星10号卫星发射前的最后准备。"3、2、1,点火!"红色按钮按下,长征三号乙火箭在烈焰中腾空。约25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进入预定轨道,整个控制中心响起一片掌声。试验队员们在心里长舒了一口气,有的女队员已经控制不住眼里的泪水。每颗卫星从研制到发射都凝聚着火箭发射队和卫星研制队伍的太多心血,这一颗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4.
江山 《太空探索》2014,(6):13-13
<正>4月28日,俄罗斯"质子"M/和风M型运载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俄本国"射线"5V数据中继卫星和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星"3通信卫星。卫星被直接送入地球同步轨道。两颗卫星均由俄信息卫星系统-列舍特淫夫公司建造。"射线"5V采用‘‘快讯"1000A平台,发射质量1148千克,设有8路Ku和S波段工作转发器  相似文献   

5.
2007年5月25日15时12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号”送人太空。同时,搭载了一颗浙江大学研制的“皮星一号”卫星。  相似文献   

6.
《太空探索》2013,(3):14-15
2013年1月30日下午16时零分,韩国从罗老航天中心成功发射"罗老"1号二级运载火箭,将"科学与技术卫星"2C成功送入近地点300千米、远地点1500千米、倾角80°的预定椭圆轨道。韩国卫星地面站控制人员于1月31日3时27分12秒与在轨运行的"科学与技术卫星"-2C成功建立了通信联系。  相似文献   

7.
2007年5月14日0时0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送上太空。这是中国首次以火箭、卫星及发射支持的整体方式,为国际用户提供商业卫星服务。5月22日,“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经过5次变轨,成功定点在东经42°赤道上空。该星定点成功,标志着中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通信卫星正式准确进入预定地球同步轨道位置,为尼日利亚卫星的运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4月27日6时48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2006年中国的首次航天发射。这颗卫星质量为2700余千克,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遥感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25日9时1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六号”03组两颗空间环境探测卫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0.
“实践五号”卫星星务管理系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中国在“实践五号” (SJ- 5)卫星上首次应用并通过考验的星务管理系统 ,是实现卫星运行管理、自主控制、信息传送以及星地大回路操作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它是由计算机网络来协调、控制星上各种功能部件的相互联系 ,完成包括信息流、动作流、能量流的动态作业所形成的一种星载柔性服务系统。它具备有如下主要技术创新点 :构成整星多级控制 ;引入内嵌式管理执行单元 ;星上现场网络技术 ;构造硬件和软件的封装技术 ;利用商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兼容型分包遥测技术 ;复合型遥控和遥操作实现技术 ;信息多路径的冗余备份和系统重构技术 ;测试床技术 ;分级整体辐射加固技术。星务系统的应用既提高了整星自治能力 ,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又分散了整星失误风险。从而 ,提高了整星级可靠性和运行功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去年11月28日和12月28日,“长二捆”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连续将美国马丁公司制造的“亚洲二号”和“艾科斯达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而且都使用了中国制造的火箭上面级,令国人骄傲。这里,透过发射台面的热闹场面,把一些内幕花絮奉献给读者,读来会有另一种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2.
“嫦娥一号”卫星飞行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空探索》2004,(6):5
  相似文献   

13.
微纳卫星深空探测任务中,通常所分配的测控资源有限,因此有必要对有限测控资源条件下微纳卫星的定轨精度进行分析。以微纳卫星深空探测为背景,采用"龙江2号"微卫星的轨道测量数据对其定轨精度进行了分析。"龙江2号"微卫星只有USB轨道测量数据,且环月段测控资源相对紧张,每天有两站跟踪,共约3~4 h的轨道测量数据。首先介绍了"龙江2号"微卫星飞行任务及其飞行过程中影响测定轨的因素;其次给出了定轨的动力学模型,对微卫星地月转移段的定轨精度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分析摄动力、动量轮卸载以及数据弧段长度的影响,给出了微卫星环月阶段所使用的定轨策略,并通过重叠弧段比较的模式,给出了微卫星环月段的定轨精度。研究结论可以为后续微纳卫星深空探测任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人造地球卫星,是现代尖端科学技术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研制和发射.无论在经济上、军事上,还是在科学技术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运载火箭的可能,1965年8月,中央专委原则批准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规划方案建议》,确定:我国发展人造卫星的工作,采取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方针;并确定整个卫星工程由国防科委负责组织协调,卫星本体和地面测控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负责,运载火箭由七机部负责。卫星发射场由国防科委试验基地负责建设。这样,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即进入工程研制阶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北航空事卫星一号”是广域航空器监视科学试验卫星。为了评估“北航空事卫星一号”监视载荷的性能,提出了ADS-B系统监视载荷的性能指标及统计方法,并利用“北航空事卫星一号”在轨观测数据,统计给出了“北航空事卫星一号”监视载荷的性能指标,包括监视覆盖半径、检测概率、识别概率、位置报告更新间隔及载荷消息速率。统计结果表明:“北航空事卫星一号”具备了在全球范围内对运输航空及通用航空器监视跟踪的能力;监视覆盖半径达1 710 km,检测概率大于35%,识别概率大于68%,位置报告更新间隔小于8 s。  相似文献   

16.
思飞  徐菁 《太空探索》2011,(9):34-39
北京时间8月6日零点25分,美国航宇局用宇宙神5号运载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起飞,发射了新型木星探测器"朱诺"号。火箭升空53分钟后,两者分离,探测器进入太空预  相似文献   

17.
18.
对“天巡一号”微小卫星的总体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并针对星务管理系统的功能给出了设计方案.从硬件和软件上提出了基于局部冷冗余备份的多项故障预防及故障处理设计,并设计了电源安全管理及软件容错等多项可靠性措施,提高了星务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符合“天巡一号”微小卫星星务系统采用单一中央数据处理系统,集成星务管理及姿态控制能力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2011年6月9日15时30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在经过8个多月的太空飞行圆满完成各项工程目标和科学探测任务之后,"嫦娥二号"卫星再次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与去年国庆节发射升空所不同的是,这次她将要在地面飞控中心的控制下,飞离月球,奔向更加遥远的深  相似文献   

20.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改进研制的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承载着中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1时25分45秒,天宫一号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