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千年梦圆,举世瞩目,举国欢腾。作为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作者亲身参加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组织管理工作,亲耳聆听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同志的谆谆教诲,亲眼目睹了工程研制、建设、试验、实施中的累累硕果以及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该文对载人航天工程管理的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提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2.
文从载人航天的发展史着子,简要回顾了载人航天的历史,重点介绍了国际空间站的提出到工程研制的曲折历程,以期对国际载人航天的发展较全面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质量建设的总体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载人航天,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次历史性跨越,同时也使航天工程质量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挑战。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10年来,历经方案论证阶段、初样研制阶段和正样研制阶段,已成功进行了4次无人飞行试验,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如期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整个工程研制工作,在突破和掌握主要关键技术,进入研制、生产和试验阶段后,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千方百计保证飞行产品质量,保证飞行试验质量,为最终确保航天员安全、成功实施载人航天创造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4.
NASA的新的大学航天工程研究计划是重建美国航天研究和技术基础的国家政策的一部分,本文概述了这些计划的进展情况并且简要介绍了各大学航天工程研究中心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3,(12):12-25
11月7日下午,由中宣部、中直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解放军总政治部、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北京市委联合举办的载人航天工程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8位航天功臣用自己的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6.
航天可靠性工程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天装备具有高性能、高价值、小批量、组成复杂、高速飞行、环境严酷、多次分离等显著特点,要实现高可靠具有很大难度。总结了航天可靠性工程的3个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中国航天可靠性工程技术体系框架,并对体系框架中的各种可靠性工程技术及其在航天工程实践中的最早应用情况进行了简介。最后,面向未来一段时期航天装备体系建设的需求,初步提出了航天可靠性工程关键技术,供后续研究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     
《航天员》2010,(3):6-8
载人航天工程第五次发射场合练任务圆满完成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4月30日报道.历时近50天的载人航天工程第五发发射场合练任务近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航天育种工程的概念和特性,具体介绍了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的情况以及“基地”进行航天育种的实践活动和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载人航天工程具有规模庞大、系统复杂以及质量与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工程实施2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是科技成功的典范,同时也是质量管理的成功范例。本文思考与总结了中国航天为保障载人航天工程任务成功,在质量文化、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质量控制、质量基础保障能力等方面实施的精细、量化的质量管理实践与方法,为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以及其他大系统工程质量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日本新旧《航天基本法》的差异,重点分析了新《航天基本法》的特点、背景与内涵。分析了日本新“航天基本计划”的内容,以及日本今后航天发展的基本方针,9大系统项目及其措施。并总结了日本航天政策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1.
动态     
《航天员》2010,(3):44-45
<正>杨利伟出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官方网站5月21日发布消息:近日,经上级批准,航天英雄杨利伟出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现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相似文献   

12.
航天地面设备产品成熟度等级定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般工程产品成熟度等级、航天单机产品成熟度等级划分的基础上,结合航天地面设备产品的特点,提出了航天地面设备产品成熟度等级的定义,可应用于航天地面设备产品成熟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航天标准化工程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为支撑战略转型,推动自主创新,快速提升航天"软实力",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而做出的重要决策。方案明确工程的总体目标是:  相似文献   

14.
对航天测试接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接地电阻的降阻方法做了理论研究,并总结分析了接地网改造过程中的实验方法,数据和工程效果,为改善航天试验设施的测试条件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和工程实践结论及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06,(12):50-50
2006年10月21日~23日,首届航天科技出版研讨会在贵阳召开。来自航天两大集团20多个单位从事科技出版工作的3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包括9位单位领导和17位编辑部主任或期刊主编。会议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出版社、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和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208所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16.
星际飞行的医学保证规定了在航天飞行时,于火星表面进行科学研究和接近飞行后期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保持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及工作能力的环境条件所建立的医学、工程和组织的综合措施,根据分析长期轨道航天飞行的资料和预测2-3年长期航天飞行(包括停留在火星表面时机体机能改变资料),论证了生飞行医学保证的概念性结果。特别注意了向火星飞行时医学保证的关键性问题:对航天员的状态进行医学监督和预防微重力对航天员的不良影响,保持航天员适宜的工作能力,以及作为预防航天飞行不良影响措施的短臂离心机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     
《航天员》2013,(2):8-8
神舟十号任务动员大会顺利召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13年1月22日报道,载人航天工程第二十二次工作会暨神舟十号任务动员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2012年度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就和成果,并且全面研究部署了2013年度各项任务和工作安排,重点对即将实施的神舟十号任务开展了全面的动员。  相似文献   

18.
2005年的航天发射从次数上讲,虽不像2004年那样有八箭十星,但长征火箭的五次发射,特别是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仍飘溢出强烈的、把“自主创新”的内涵揭示得更加充分和更加深刻的信息。承担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和飞船系统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不仅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在担负国家重点装备研制生产任务中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填补了我国装备体系建设的空白。事实证明,惟有自主创新,惟有“靠自己”,才能使航天发射和装备研制绽放出引人瞩目的奇葩。  相似文献   

19.
杨利伟 《航天员》2013,(5):26-29
十年前,他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完美执行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圆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中国载人航天首飞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航天英雄杨利伟,与我们一起重温十年前那段极不平凡的岁月!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工程为航天装备研制模式变革提供了全新机遇,也对装备数字化建设的推进落地提出了巨大挑战。给出了航天装备数字化建设的定义与内涵,系统分析了我国航天装备数字化建设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围绕装备数字化建设的方案规划、能力建设、应用实践及持续改进这一复杂系统工程过程,提出装备数字化建设生态治理建议,保障装备数字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