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传波  夏智勋  胡建新  王德全  游进 《航空学报》2012,33(12):2153-2160
针对含硼推进剂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内硼颗粒聚团的着火过程开展了系统研究,考虑硼颗粒聚团内部气相扩散及颗粒聚团与周围环境的传热传质过程,建立了一维硼颗粒聚团着火模型,详细分析了环境总压、环境气体温度、氧气摩尔分数、聚团半径、聚团孔隙率以及硼颗粒粒径对硼颗粒聚团的着火温度和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硼颗粒聚团能够在比单颗粒硼着火温度更低的环境温度下实现着火,且着火温度随聚团半径、氧气摩尔分数的增加而降低,随环境总压、聚团孔隙率以及硼颗粒粒径的增加而增大;硼颗粒聚团着火延迟时间随环境气体温度、氧气摩尔分数和颗粒聚团孔隙率的增加而减小,随硼颗粒粒径的增加而增大。在较高的环境总压下,硼颗粒聚团的着火延迟时间随环境总压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前二硝酰胺铵(ADN)基液体推进剂在工程应用中均采用催化点火燃烧方式,而电点火可以避开催化剂高温失活、冷启动等问题。为了研究ADN基液体推进剂的电点火特性,在密封装置中开展了不同电极材料下推进剂液滴电点火实验,并研究了180V~230V电压范围内液滴着火延迟时间、着火持续时间以及燃烧过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ADN基液体推进剂能够通过电阻加热点火方式点燃。采用钨丝电极时,着火延迟时间、着火持续时间和反应总时间均随着电压增加逐渐减小,在230V电压时相对于180V时分别减小了25%,56%和38%。采用钼丝电极时,着火延迟时间在180V~200V范围随着电压增加逐渐降低,在200V~230V电压范围内基本不变;着火持续时间总体上随着电压的增加而呈现略微增加的趋势,但增加幅度较小;反应总时间在180V~230V电压范围内基本稳定在1.5s左右。  相似文献   

3.
4.
RP-3航空煤油着火特性的实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化学激波管中利用反射激波着火,采用壁面压力与OH自发光作为着火指示信号,测量了着火温度范围为1100~1600K,压力为0.1,0.2,0.3MPa,当量比为0.5,1.0,1.5时RP-3航空煤油/氧气/氩气混合气的着火延迟时间,分析了着火温度、压力以及当量比对混合气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并拟合得到了不同压力与当量比下混合气着火延迟时间的Arrhenius关系式.结果表明:在不同压力与当量比下,混合气的着火延迟时间的对数与着火温度的倒数呈线性关系,同时,随着着火温度与压力的升高以及混合气当量比的降低,着火延迟时间逐渐缩短.   相似文献   

5.
介绍卫星搭载实验项目导线着火前期特性硬件研制以及实验结果。空间飞行实验中获得了导线着火前期的温度和辐射特性,继而研究了导线过载电流、导线捆绑方式对导线绝缘层着火前期特性的影响,同时将微重力下的实验结果与地面功能模拟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微重力环境下自然对流基本消失,导线和电子电气元件的散热情况恶化,在过载情况下就可能过热,从而导致失火。空间飞行实验中导线先期着火征兆的获得,将为开发我国微重力下的着火监测和早期报警装置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飞机燃油系统雷电着火机理、雷电防护的主要措施和雷电防护试验。  相似文献   

7.
货舱烟雾探测系统作为飞机探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货舱的烟雾或火情状况进行探测、监控和告警。介绍了民用飞机货舱烟雾探测系统的组成,对两种常用的货舱烟雾探测器的类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对货舱烟雾探测的相关条款进行了分析说明;对货舱烟雾探测系统设备级试验、系统级试验和机上试验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针对烟雾探测系统当前存在的设计难点和适航验证试验,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甲烷/空气射流抬举火焰的大涡模拟计算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超  张培  叶桃红  陈义良 《推进技术》2014,35(5):654-660
为了研究中高温伴流中的自动着火特性,采用大涡模拟(LES)和均匀搅拌器(PSR)结合假定概率密度函数的建表湍流燃烧模型对甲烷/空气射流在高温伴流中的抬举火焰数值研究,并比较反应进度的不同概率密度分布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PSR建表方法能够捕捉到高温伴流抬举火焰的点火过程,能够正确预测火焰的抬举高度,但在火焰稳定燃烧区域该建库燃烧模型还存在不足。同时,反应进度的亚格子脉动对准确模拟抬举高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航空煤油替代燃料的反应机理,并对航空发动机燃烧过程进行详细反应动力学研究,选用正癸烷作为航空煤油的替代燃料,建立了该替代燃料的化学反应详细机理与简化机理。分别采用详细机理与简化机理对正癸烷在激波管中的着火过程、在预混燃烧炉内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耦合该简化机理与CFD计算软件Fluent,对某单管火焰筒内燃烧过程、排放物及活性中间组分的生成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与采用C12H23为燃料的单步总包反应机理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简化机理计算得到的着火延迟时间、反应物与各主要生成物摩尔分数的整体变化趋势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与采用C12H23为燃料的单步反应机理相比,采用正癸烷为替代燃料的简化反应机理能更好地对单管火焰筒的燃烧与排放特性进行详细的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美琪  陈雷  曾文  杨昆  宋鹏  郑玮琳 《推进技术》2022,43(4):370-376
为了研究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OH自由基)对航空煤油着火特性的影响,选择正癸烷骨架机理作为航空煤油替代燃料.用零维均质完全混合模型和零维完全预混模型对等离子体点火和燃烧过程进行计算分析,计算敏感度和各组分摩尔分数来揭示活性粒子的添加对正癸烷着火特性的影响,并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对反应机理进行了适当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后机...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RP-3航空煤油着火特性的实验数据,建立该燃料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在化学激波管中利用反射激波点火,采用壁面压力与OH自发光作为着火指示信号,对RP-3航空煤油/氧气/氩气混合气在着火温度范围为1100~1600K,压力分别为0.1,0.2与0.3MPa,当量比分别为0.5,1.0与1.5,燃料摩尔分数分别为0.25%,0.5%与0.75%时的着火延迟时间进行了实验测量;分析了着火温度、压力、当量比以及燃料摩尔分数等对混合气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拟合得到了上述工况下混合气着火延迟时间的Arrhenius的关系式,并与相关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压力或不同当量比下,混合气着火延迟时间的对数与着火温度呈直线关系;随着着火温度、压力与燃料摩尔分数的升高以及当量比的降低,混合气的着火延迟时间逐渐缩短。  相似文献   

12.
刘宇  曾文  马洪安  陈保东 《推进技术》2016,37(9):1742-1751
为了揭示可燃小分子气体H2添加对RP-3航空煤油着火特性的影响,采用激波管实验装置对RP-3航空煤油的着火特性进行了实验测量,获得了多工况下RP-3航空煤油的着火延迟时间。以RP-3航空煤油的正癸烷、甲苯和丙基环己烷三组分模拟替代燃料的燃烧反应机理为基础,构建了RP-3/H2混合燃料的Zeng-Jachimowski燃烧反应机理,并对该机理进行了验证。采用该机理对RP-3/H2混合燃料多工况下的着火延迟时间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Zeng-Jachimowski机理可以较好预测高温条件下RP-3/H2混合气着火特性;当H2添加比小于70%时,着火延迟时间随H2添加缓慢减小,当H2添加比大于90%时,RP-3航空煤油/氢气混合气活性显著提升,着火延迟时间随H2添加急剧减小;通过对H,OH和O活性自由基的浓度及H自由基生成速率ROP分析解释了H2添加对RP-3航空煤油着火延迟时间的非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种航空煤油数值模拟替代燃料的化学反应简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一种航空煤油数值模拟替代燃料(正癸烷)着火与燃烧的化学反应详细机理(包括67种组分,344个反应)进行反应流与敏感性分析,建立了该替代燃料的化学反应简化机理(包括50种组分,118个反应).分别采用详细机理与简化机理对正癸烷在激波管中的着火延迟时间、在预混燃烧炉内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实验数据相比,采用详细机理与简化机理计算得到的着火延迟时间、反应物与主要生成物的摩尔分数与炉壁距离的整体变化趋势吻合较好.正癸烷可以作为航空煤油的一种数值模拟替代燃料,同时,所建立的化学反应简化机理能很好的描述正癸烷着火与燃烧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今年10月28日,美国Armadillo航空航天公司研制的月球着陆器,在竞赛中因发动机问题和其他机械故障而突然起火。  相似文献   

15.
燃气发生器结构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庆  李清廉  王振国 《航空动力学报》2008,23(11):2062-2067
为了确定最佳的燃气发生器结构,对不同结构的燃气发生器进行了对比试验,考察了喷嘴尺寸、燃烧室长度、燃烧室构型等因素对燃气发生器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喷嘴尺寸,燃烧性能基本不受影响,但却可以缩短燃气发生器的点火延迟时间,并且增大流量调节范围;增加燃烧室长度可以明显的提高燃烧效率;燃烧室的构型对燃烧性能有很大影响,收缩-扩张型着火段影响了燃烧过程,降低了燃烧效率,燃气发生器设计不宜采用这种构型.   相似文献   

16.
RP-3航空煤油模拟替代燃料的化学反应详细机理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化学激波管中对RP-3航空煤油的着火特性进行了实验测量,获得了多工况下RP-3航空煤油的着火延迟时间.根据RP-3航空煤油的化学组成及物理特性,提出了由体积分数分别为0.65,0.1,0.25的正癸烷、甲苯与丙基环己烷3种组分组成的模拟替代燃料,并形成了该模拟替代燃料的化学反应详细机理.采用该化学反应详细机理对该模拟替代燃料在化学激波管中多工况下的着火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压力与当量比下,RP-3航空煤油着火延迟时间的对数与着火温度的倒数呈线性关系,并且随着火温度与压力的升高以及当量比的降低,着火延迟时间逐渐缩短;同时,在各工况下采用该化学反应机理计算得到的该模拟替代燃料着火延迟时间与RP-3航空煤油着火延迟时间的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超声速混合层燃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超声速混合层燃烧研究是解决超声速燃烧难点的有效途径,对于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领域在过去20多年中开展了大量工作,需要对此进行总结。由于无反应超声速混合层流动特性研究是超声速混合层燃烧研究的基础,因此,首先综述了该流动特性,包括瞬时流场结构和时均统计特性;其次,讨论了着火特性,包括着火距离和着火过程;再次,综述了火焰特性,特别是火焰结构;然后,关注了熄火特性;接着,对释热和可压缩性影响进行了总结;最后,给出了燃烧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通过综述可知,超声速混合层燃烧研究仍需开展大量工作。在着火特性、火焰特性和熄火特性方面,后续研究可重点采用湍流数值模拟和详细反应机理,研究着火过程、火焰传播过程和熄火过程,以及流动参数、热力学参数、组分参数和外界因素对着火距离、火焰结构和熄火位置的影响;在释热和可压缩性影响方面,后续研究可采用高精度数值或实验方法,重点研究高释热和高可压缩性条件下有反应超声速混合层的瞬变特性和统计特性;燃烧不稳定性方面,后续研究可采用高精度数值或实验方法,重点研究超声速混合层燃烧不稳定性产生的普遍准则及其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8.
民用飞机防火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防火系统由探测系统和灭火系统组成。色机防火系统对指定防护区的过热、烟雾或着火状况进行探测、监控和告警,并提供有效的灭火或者火情抑制措施。一且探测到防护区发生过热、烟雾或火情等危险情况,系统向驾驶员发出告警,以便驾驶员采取相应处理程序。系统提供灭火措施,可对火情进行抑制或扑灭,保证飞机和人员的安全。系统对设备的工作进行状...  相似文献   

19.
夏益志  王勇  洪流  杨伟东  陈宏玉 《航空学报》2020,41(1):123254-123254
为研究撞击式喷嘴凝胶自燃推进剂着火及火焰特性,在单喷嘴矩形燃烧室内进行了凝胶一甲基肼/四氧化二氮(MMH/NTO)喷雾燃烧过程试验研究。试验采用撞击角为75°、90°、105°的两股互击式喷嘴和撞击角为90°的两股燃料撞击一股氧化剂(F-O-F)、两股氧化剂撞击一股燃料(O-F-O)三股互击式喷嘴,首先结合高速摄影与纹影技术拍摄了燃烧过程纹影图像,随后采用高速摄影直接拍摄了燃烧过程火焰自然辐射发光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提取了火焰着火距离、火焰轴向传播速度、火焰夹角以及反应距离,并分析了喷嘴类型、燃料射流速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凝胶MMH/NTO燃烧主要发生在液膜破碎成液丝之后,射流速度越快,燃气扩散速度越快;凝胶MMH/NTO推进剂采用撞击角为105°的两股互击式喷嘴时着火距离最短;凝胶MMH/NTO着火时火焰轴向传播速度随燃料射流速度增加而增加,撞击角为90°时火焰沿喷注面下游传播速度较快;凝胶MMH/NTO稳态燃烧时火焰夹角随燃料射流速度增加而增加,反应距离随燃料射流速度增加而减小,其中撞击角为90°的两股互击式喷嘴火焰夹角最大,撞击角为105°的两股互击式喷嘴反应距离最短。  相似文献   

20.
超燃研究地面实验中通过燃烧加热方式获得的高焓气体中通常含有H2O和CO2等污染组分,污染组分可能造成地面实验与实际飞行中燃料着火特性不一致。为了正确评估这两种污染组分对碳氢燃料着火特性的影响,在预加热激波管中研究了H2O和CO2对RP-3航空煤油着火特性的影响效应。根据超燃研究的实际应用需求,以压力为0.05,0.1,0.2MPa和化学当量比为0.5,1条件下RP-3航空煤油在纯净气体中着火特性为基础,分别进行了单独加入4%和25%的H2O,单独加入3%和10%的CO2,以及同时加入15%H2O+10%CO2条件下,污染组分对RP-3航空煤油着火特性影响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0.1MPa时,H2O和CO2单独以及同时存在时对煤油着火基本都没有影响。在0.05和0.2MPa时,H2O对煤油着火具有明显促进作用,CO2对煤油着火产生阻滞作用;当H2O和CO2同时存在且压力为0.05和0.2MPa时,污染组分15%H2O+10%CO2在较大温度范围内表现出对煤油着火的促进作用。从燃烧反应机理和热物理性质的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