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介绍了气体流量计量发展的特点及需求,提出建立一套多介质气体微小流量标准装置。结合实际装置指标需求,比较分析了常用气体流量标准原理特点,确定采用了PVTt法原理,根据设计指标需求及原理提出了多介质气体微小流量装置整体初步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正压式pVTt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设计原理,并重点对其流量测量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影响因素所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和评定过程,并对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  相似文献   

3.
气体微流量标准装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气体微流量标准装置的工作原理,并对其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与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流量的校准范围为17.1~1.22×10 ̄(-5)PaL/s,不确定度为2%。  相似文献   

4.
m t法即质量时间法。它利用称量出在测量时间内的气体质量来求出所测量的质量流量。介绍了该装置的构成和原理 ,分析了装置的不确定度 ,通过对 1 4圆喷嘴流出系数的实际测量和理论推导 ,得出了 1 4圆喷嘴流出系数的经验公式 ,此公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该装置的工作压力范围为 (0 .1~ 1.5)MPa ,测量流量范围为 (1~ 10 0 )g s,相对扩展不确定度达1.4× 10 -4 ,远优于国内外气体质量流量标准装置 ,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简要分析了氦气流量校准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对系统的软、硬件及校准流程进行了讨论,提出并详细阐述了其计量容积的标定技术和计算方法,并在主标准器的结构设计上提出了新的思路,使装置的流量测量扩展不确定度可达0.03%(k=2)。  相似文献   

6.
气体微流量标准装置的测控系统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体微流量标准装置的测控系统在计算机控制下,采用电容薄膜规、光栅尺、铂电阻温度计等高精度传感器测出变容室内气体的压力、体积变化、温度等参量;并在流量测量的动态过程中将变客室内气体的压力波动控制在±0.01%之内;工作软件实现了对气体微流量标准装置的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和管理。气体激流量标准装置可以标准17.1~1.22×10-5PaL/s范围内的气体流量,校准不确定度小于1.93%;目前它已用于标准漏孔的标定和实用型气体流量计的校准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润滑油流量标准装置属于新建装置,具有可高低变温、大流量、宽量程的特点,变温范围为(-35~150)℃。对装置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列出主要性能特点,制定了检定要求和方法。通过实际测试及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合成,确定了装置不确定度。检定结果表明,此装置不确定度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定容式流导法微流量校准装置是气体微流量的计量标准,由定容式流量计和流导法两部分组成,定容式流量计用于大流量的测量,流导法用于小流量的测量。定容式流量计有两种工作模式,可测量流入定容室的气体流量;也可测量流出定容室的流量。该校准装置,可采用定容法和流导法对气体微流量进行校准,校准范围为(5×10-2~5×10-11)Pa.m3/s,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56%~1.70%。  相似文献   

9.
研制成功的气体小流量标准装置以被动活塞式气缸作为主标准器。活塞采用水银环密封方式,该方式可有效降低活塞与缸体摩擦,并且消除泄露。通过活塞自重形成稳定被压,保证主标准器内压力和气体流量稳定。主标准器流量范围为3ml/min~10L/min,不确定度为0.2%(k=2)。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气体流是标准装置的不确定度评定与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气体流量的校准范围(17-1×10^5)PaL/s,不确定度为2%。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高可靠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设计. 介绍了该流量控制器的原理和结构. 通过比较不同的气体流量传感器和阀门, 选择了可满足空间科学实验设备可靠性要求的MEMS传感器和针阀. MEMS质量流量计的输出电压(代表实际气体流量), 经过减法电路放大和A/D采样之后, 与设定电压(代表设定的气流流量)进行比较, 差值信号输入给PID控制器, 由其输出步进电机的控制脉冲数和方向, 步进电机驱动器驱动电机调节流过针阀的气体流量, 使之与设定流量相等. 给出了利用该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控制氧气流量的实验结果. 该系统可实现流量的灵活调节, 并具备空间科学实验设备所要求的性能, 为未来在空间利用气体流量连续可调的质量流量控制计进行燃烧科学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气泡雾化喷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组不同结构形式的气泡雾化喷嘴的试验研究,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喷嘴对液体介质粘度不敏感,在小气液比条件下获得了很好的雾化效果,雾化性能明显优于从国外引进的某些空气雾化喷嘴,该成果已于1993年2月7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型专利。  相似文献   

13.
发动机燃气喷流红外辐射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温流动中热辐射与流场是耦合的,但在发动机燃气喷流流场的温度范围内可以在流场计算中忽略热辐射的影响,于是流场与辐射场的模型方程可解耦.为此提出了模拟飞行器绕流流场红外辐射的解耦模型以及相应的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总变差减小TVD(Total Variation Diminishing)格式对流场进行模拟,再引入有限体积概念,应用所取得的流场参数,在同一组网格上计算流场中的红外辐射特征.以轴对称喷管内N2,O2,CO2,H2O,CO,HCl,H2等7组分高度欠膨胀冻结流与均匀绕流干扰流场为算例进行了验证性的模拟计算,并与已有试验和计算数据进行了对比,表明该算法是可靠的,可在较大幅度地降低计算量的情况下给出满足工程需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新型组合密封系统——气体螺旋槽与铁磁流体组合密封型式.在分别对这两种密封型式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组合密封实验.实验表明,这种密封型式可以达到从零速到设计转速整个范围内均具有所需要的密封能力.在高速旋转密封时,螺旋槽有效地抑制了铁磁流体的飞溅,并在铁磁流体破裂时,使其迅速恢复密封能力.所以该组合密封具有无污染、高可靠性等特点.同时指出,通过调节这两种密封型式的结构设计参数,可以满足不同的密封要求.这些性质是其它非接触式密封所做不到的.  相似文献   

15.
三、涡轮流量计仪表特性曲线的计算由动量矩原理可知,当转子处于平衡时,可得到力矩平衡方程 T_d=∑T_i=T_h T_b T_t T_m T_P T_f下面分别讨论各力矩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随着飞行活动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空域资源使用矛盾的日益凸显,全局飞行流量协同优化已成为减少飞行延误、降低飞行危险、确保空域运行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空中交通管理作为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迫切需要对军民航飞行流量实施统一、高效、兼顾各自特点的协同优化。在实际研究中,全局飞行流量协同优化问题具有大规模、多目标、难分解等特点,是一类复杂的工程优化问题。本文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思想,设计了一种基于军民航异质化飞行活动管制要求、考虑差异化调配方法与代价、兼顾军民航管制员各自工作特点、有效解决扇区网络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问题的全局飞行流量多目标协同优化模型--CMI模型;为解决种群在进化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自适应多目标遗传算法(DA-MOGA),并针对性设计了基于聚集距离和种群多样性的交叉变异概率动态调整机制。利用中国扇区网络实际数据,对本文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算法结果优于2种经典的多目标进化算法。  相似文献   

17.
约束通道对电弧推力器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采用基于局域热力学模型(LTE)的数值模拟方法对中等功率电弧推力器内等离子体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电流、入口压力、约束通道尺寸及不同推进剂对约束通道内等离子体流动的影响,分析了约束通道内非均匀流动现象,最后对推力器的性能、效率等进行了讨论。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电流的增加电弧高温区变粗变长,随着入口压强的增加电弧高温区半径减小而长度增加,随着约束通道半径的减小电弧高温区变得细长,随着约束通道长度的增加高温区的长度增长而半径无明显变化,氢气的高温区明显小于氮气和氩气;约束通道内只有小部分气体通过高温区被电离,大部分气体沿着壁面附近的低温区流动;约束通道内焦耳热约占总焦耳热的60%~80%,主要受约束通道长度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CO2气体保护焊恒流特性控制中弧长稳定性差问题,提出了弧长的波形模糊逻辑控制方案,介绍了波形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和模糊逻辑控制器设计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波形模糊逻辑控制系统完全实现了弧长恒定控制,得到焊接过程稳定,飞溅小和焊缝成形好等优良的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相含率测量方法在测量三相流相含率时只能对某单一相进行检测,针对此问题,基于电容耦合电阻层析成像(CCERT)技术与声发射技术,建立了相含率测量模型,提出了一种三相流各相相含率的非侵入式测量方法。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在静态情况下建立CCERT技术的相含率测量模型,同时在鼓泡床上进行动态实验,采用差压法进行同步测量作为参考值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实现了对两相相含率的非接触测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声发射技术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建立声发射技术的气相相含率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测量出三相体系中的气相相含率,结合CCERT技术测量出三相体系中的不导电相相含率,从而利用非侵入式测量方法得到三相流中的各相相含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竖直管内不同工况下气液两相搅拌流内的大振幅界面波特征参数(波形、波幅、波长和频率等)及运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系统分析了流动参数对大振幅界面波特征参数及运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重力和气流剪切力在大振幅界面波不同运动阶段的影响程度不同,大振幅界面波在运动过程中存在与气流先逆向后同向的运动特点,证明了液泛现象普遍存在于搅拌流内,揭示了造成搅拌流液膜振荡剧烈的原因;搅拌流内,大振幅界面波波形符合正态分布函数特征,且波幅较环状流内扰动波波幅大,但是波幅和波长变化趋势与环状流内扰动波变化趋势相似,即波幅和波长随着气速的增大而减小,随液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当气速较小时,临界波幅随着液量的增加逐渐趋于定值;而大振幅界面波平均产生频率随气速和液速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