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锋是海洋动力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目前主要利用卫星遥感海面温度数据分析海洋锋.由于夏季中国近海海域海面温度趋同特性,无法利用海面温度数据分析海洋锋,而卫星遥感海色数据可以有效弥补海面温度检测海洋锋的不足,提高海洋锋检测的准确性.基于多源卫星融合数据,利用梯度检测算法对中国近海海域进行海洋锋研究,结合海面温度和蓝绿波段...  相似文献   

2.
高分三号卫星在海洋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引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沿岸大国,海岸线约1.8万km,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面积500m~2以上的岛屿约6500多个,内水和领海主权海域面积38万km~2,我国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km~2。我国在全球海洋政治、经济、交通、安全、科研上拥有广泛的战略利益。遥感卫星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已经广泛用于海洋领域,为海洋监视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空中交通管理》2009,(8):F0002-F0002
交通运输部救助飞行队是国家唯一一支海上专业空中救助力量,主要担负人命救助。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抢险救灾和国家指定的特殊的政治、军事等抢险救助任务。在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的统一垂直领导下,现已发展成拥有交通部北海第一、东海第一、东海第二、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4支救助飞行队,大连、蓬莱、上海、厦门、珠海、湛江和三亚7个救助飞行基地、配备了12架救助飞机(10架救助直升机、2架固定翼1的救援体系。分别担负渤海海域、黄海海域、东海海域、台湾海峡和南海海域范围内的海上人命救援和社会公益性抢险救助任务。形成了覆盖重点海域的海陆空立体救助体系,提高了我国沿海海域人命救助的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我国是陆海兼备的海洋大国,拥有约300万km~2管辖海域,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1/3。海洋拥有丰富的油气、渔业、矿产等资源,我国对海洋资源、安全的依赖程度日趋上升,海洋战略意义日益凸显。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中,我国面临诸多挑战。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加强对我国的围堵遏制,周边邻国不断加强军事实力,给我国海洋安全带来严峻挑战。钓鱼岛争端、东海及南海划界等争端不断涌现。此外,海上风暴、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每年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5.
知识资料窗     
知识资料窗卫星海洋观测从人造地球卫星上用遥感器感测来自海面的电磁辐射以监视、分析和研究海洋环境的技术。卫星海洋观测技术对于研究大面积的海洋动态现象、提高海洋水文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运事业和沿岸及近海工程建设,以及监测海洋污染等都具有...  相似文献   

6.
海洋卫星AIS载荷设计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全球海洋船舶位置监视,用户在我国海洋系列卫星上配置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卫星AIS覆盖范围大,面临严重的信号碰撞问题,且AIS工作频段低,易受卫星平台低频干扰影响。用户及卫星总体要求AIS载荷提升对卫星电磁环境适应性以降低卫星AIS频段电磁环境净化代价,同时具备一定近海海域接收能力。在深入分析卫星电磁环境工况及近海AIS信号碰撞工况基础上,提出了AIS载荷阵列天线设计、抗卫星电磁干扰设计、低信噪比解调设计为主的针对性设计,相关设计已经通过海洋二号C卫星在轨验证,对其他卫星AIS载荷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上发射运载火箭的实施过程会受到气象海洋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气象海洋环境会直接影响海上发射窗口期的选择及发射安全。为避免海上发射在复杂气象海况条件下发生设备重大损坏、窗口长期延后和人员安全事故等问题,通过分析黄海海域波浪场、风场、温度场及降水场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对基于季节变化特征的海上发射实施阶段及季节性预防趋势进行分析总结,为以后在不同季节极端天气下海上发射运载火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工程》2021,30(1):108-114
微波辐射计能够探测获取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灵敏度海表盐度和温度,在全球海洋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文章总结了国内外现有在轨及在研载荷的技术特点。通过对比载荷的性能参数,分析了实孔径体制和综合孔径体制在探测幅宽、空间分辨率、探测精度及系统可实现性等方面的优缺点及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通过分析,空间分辨率将显著影响微波辐射计实孔径体制或综合孔径体制的选择。此外,对比现有在轨载荷实际性能,采用综合孔径体制的灵敏度较差,实孔径圆锥扫描体制次之,采用实孔径推扫体制最好。最后,针对载荷现有技术能力,对未来用于海表盐度和温度探测的微波辐射计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2002年5月15日,我国成功地将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A(HY-1A)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自2002年5月29日开始HY-1A卫星正式下传海洋水色扫描仪与CCD成像仪所探测的数据,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的北京、三亚地面站成功地接收到了第一轨HY-1A卫星遥感图像。国家海洋局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组织进行了在轨测试,对卫星与地面应用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了检验与验证,各项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该卫星境内外水色探测能力与灾害监测能力得到充分证实,已于2002年9月18日交付后投入业务化使用。在卫星与地面系统运行的一年多时间内,已获得我国渤海…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处理1989~2018年台风路径数据,对登陆海南的台风源地、移动路径以及登陆台风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然后结合测控天线抗风力等级和测控任务要求,提出了海南地区卫星测控天线系统防御台风的具体措施。研究表明:(1)登陆海南的台风源地为菲律宾以东洋面和南海海域,登陆时间集中在6~10月,登陆地点集中在海南的东部和南部;(2)登陆海南的台风风力在8级以上的数量占89.13%,按照测控天线“8级风保精度,14级风不破坏”的抗风力等级要求,遇有台风正面登陆且监测风速大于17.2m/s时应申请退出航天测控网,对天线进行收藏和插锁;(3)针对台风降雨引起的卫星下行信号衰减问题,需要采取去衰减的应急操作,提高跟踪信号的AGC电压,确保测控天线满足自跟踪条件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透射式光学系统进行了热仿真分析,比较了不同太阳吸收率、透过率、反射率下各透镜的温度及太阳外热流情况。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参数的给定对高轨透射系统温度仿真计算结果的影响很大,需要准确给定;某些谱段的太阳能量被透镜选择性吸收和反射,下层透镜使用全谱段的太阳辐射参数来计算温度将不再准确。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透镜等效太阳辐射参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将太阳光谱能量分布近似为5 800 K黑体辐射能量分布,采用普朗克公式对经过透镜的各部分能量进行计算,进而等效出各太阳辐射参数,有效提高了仿真分析的准确性。最后以某空间相机透射系统为例进行了分析计算,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星载探测设备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探索和努力,正在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探测器型谱,但到目前为止仍未能实现对内磁层等离子体密度三维时空分布及其动力学特性的实时探测。针对内磁层及顶部电离层区域范围内等离子体时空分布和动力学特性研究的探测需求,介绍一种重量轻、小功率、多功能的新型星载无线电遥感探测系统的设计思路,该系统用以探测空间等离子体密度分布、结构,及其时空演化动力学特性(探测参数包括幅度、相位、频率、Doppler频移、回波距离、到达角、极化)。该系统在有源主动探测模式下,可实施磁层等离子体探测、电离层顶测,也可作为HF雷达对地面大尺度目标进行探测;在无源被动探测模式下,它可用以探测空间电磁辐射背景环境和低频等离子体波辐射;选择合适的卫星轨道,采用多星多系统方式,还可实施组网探测,实时描绘近地空间等离子体分布全景图。  相似文献   

13.
粮食安全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一直被高度关注。本文主要以中国各大行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在粮食供需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区域的空间差异和时空变化两个角度,研究中国粮食供需的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以引起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海表精细探测是海洋卫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介绍卫星海表参数探测的特点与优势,总结海表温度、海表高度、海表盐度等要素,分析天基探测载荷的发展现状。根据海表参数时空变化特性,分析高时空分辨率微波探测载荷性能需求。在此基础上,针对美国和欧洲相关卫星系统发展计划,分析了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天基微波探测载荷可实现性与未来发展趋势,针对海表精细探测天基微波载荷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测试高能CO2激光光强分布,提出利用半导体制冷片作为靶屏,用热像仪测量屏表面温度,通过热像仪的图像回推屏上光强分布.从理论上分析了工作中的制冷片在CO2高能连续激光辐照下热面温度的时空分布,给出回推光强的重构算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SAR海洋目标仿真与反演方法,可提高海洋SAR卫星系统的总体设计能力和海洋图像的应用水平.文章根据星载SAR海洋场景成像机理,对风、浪、内波、锋面等海洋现象的成像模型与反演算法进行了总结,并综述了算法理论现状,分析了SAR海洋场景仿真与反演的研究难点及未来发展趋势,可为我国海洋SAR卫星的总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海洋观测是海洋科学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海洋观测能力的提高依赖于海洋高新技术的发展。简述了水下机器人的分类、系统组成特点及关键技术,并对水下机器人技术在海洋观测领域(如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灾害预报、海洋资源开发、国家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其在海洋观测领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海洋目标天基综合感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汉文 《航天电子对抗》2011,27(6):11-13,48
在分析海洋运动目标特征的基础上,阐述海洋目标感知卫星采用单一手段带来的局限性以及效能受到的影响,提出海洋目标天基综合感知的概念.根据不同卫星感知手段的特点,设想对海洋目标采用单星多手段综合感知,利用功能互补,解决感知系统覆盖与分辨率的矛盾,解决高发现概率与高定位精度的矛盾.通过多元数据融合,提高卫星功能密度,单星即可成...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中段目标的热辐射环境,提出一种利用节点网络法计算中段自旋目标表面温度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算法,并根据热辐射的相关定律提出计算对应温度下目标表面红外辐射亮度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算法,最后以典型的锥形目标为例进行红外辐射特征的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进入21世纪,海洋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我国的海洋探索与利用也在逐步实现由近海向深海、远海等新战略高地的拓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出我国将"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