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保证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用户信息的传输安全,改进传统方案的高时延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轻量级的无证书密钥协商方案。首先,本文分析无证书密钥协商协议系统模型,针对天地一体化网络的特点提出协议需要满足双向认证、抗重放、完整性等安全需求。其次,本文选择一种轻量级的无证书加密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密钥协商协议,满足天地一体化网络的资源和安全要求。最终,本文对提出的密钥协商协议进行BAN(Burrow-Adadi-Needham)逻辑安全性分析,并结合软件对协议性能仿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案在满足网络安全性需求的同时实现高效快速的协商。  相似文献   

2.
当前空间通信的发展趋势是空间通信网与地面通信网融合,建立天地一体化的信息传输系统。针对航天器内部网段设计和CCSDS空间链路承载网际协议业务(IP over CCSDS)的协议转换技术开展研究,提出一种适用于近地轨道航天器的天地网络一体化方案,并通过研制航天器网关实现了网际协议(IP协议)与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高级在轨系统(CCSDS AOS)空间数据链路协议的相互转换,并对服务质量(Qo S)保证方法进行了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案可用于构建天地一体化互联网络。  相似文献   

3.
天地信息网络融合可以实现空间与地面网络资源的充分共享和高效利用,国内外已提出多种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架构并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面向CCSDS数据系统体制与空间通信协议规范(SCPS),在分析CCSDS协议体系结构及其应用发展基础上,讨论卫星链路应用TCP/IP的问题与关键机制,并综述星地一体化协议IPoC(IP over CCSDS)的技术研发与仿真研究进展。通过分析空间CCSDS协议体系与地面IP网络机制,为天地信息网络融合系统设计与网络协议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运载火箭日益增长的测控需求,网络化测控成为未来运载火箭测控的必然趋势。通过研究IRIG 106-20国际遥测标准中TmNS标准特性、协议栈以及系统架构,提出了基于TmNS的运载火箭天地一体化测控网络的新概念,给出了测控网络系统架构、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并对其中涉及的TmNS数据消息传输协议、RF网络接入层协议、TMoIP协议、数据包遥测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可行的实现方案,为今后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天地一体化测控通信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天地一体化互联网络中航天器网关的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航天器工程》2016,(1):77-83
当前空间通信的发展趋势是空间通信网与地面通信网融合,建立天地一体化互联网络的信息传输系统。针对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推荐的基于CCSDS空间链路承载网际协议业务(IP over CCSDS)网关协议转换技术,文章提出一种实现天地一体化互联网络的航天器网关的设计思路,即通过研制航天器网关实现IP协议与CCSDS高级在轨系统(AOS)空间数据链路协议的相互转换,并对服务质量(QoS)保证方法进行了设计。针对航天器网络搭建了测试系统平台,并对高清图像、高质量话音、计算机数据和遥测数据等网络数据的传输进行了测试,测试中通过航天器网关进行传输的所有网络数据包均无丢帧现象发生,文章提出的IP over CCSDS网关可用于构建天地一体化互联网络。  相似文献   

6.
一、典型的军用遥感卫星地面系统遥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完成数据的接收、处理、管理和分发,是连接数据获取和应用的重要桥梁。地面应用系统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的空天地一体化信息保障能力,体现武器平台的高度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针对卫星星内和星间一体化组网问题,结合已有的智能化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协议体系架构,提出了基于IPv6和空间包协议的空间路由策略。该策略借鉴IPv4和IPv6的隧道机制,利用空间包局部信息与IPv6全局信息的映射完成协议封装。以星载路由器为核心搭建演示验证系统,通过典型实例验证该策略具有一体化组网的可行性。在分析策略存在的灵活性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定制空间包格式、修改协议信息表的优化措施。该策略的设计与其在星载路由器中的实现,可为我国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天地信息一体化作战模式对武器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天地信息一体化作战条件下的飞行控制模式和流程。结合天地信息一体化的技术手段研究了信息化飞行控制系统综合集成方案,通过天地静态联通试验,验证了综合集成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空间激光通信是提升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传输速率、组网能力、信息安全的重要途径。结合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特点,总结国外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有望应用于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中的空间激光通信新技术及其优势。希望通过借鉴国外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促进我国空间激光通信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天地一体化遥感信息应用网络体系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各国发射入轨的航天器的增多 ,由多种遥感卫星系统组成的 ,包括地面应用系统在内的天地一体卫星应用网络体系即将形成。文章介绍了国外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建设方面的现状与趋势 ,分析了天地一体化遥感信息应用网络体系的特点 ,并指出了中国建设天地一体化遥感应用网络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各国发射入轨的航天器的增多,由多种遥感卫星组成的,包括地面应用系统在内的天地一体卫星应用网络体系即将形成。文章介绍了国外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建设方面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了天地一体化的感信息应用网络体系的特点,并指出中国建设天地一体化遥感应用网络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发展我国天地一体化信息应用网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各国发射入轨的航天器的增多,包括地面应用系统在内的,多种卫星体系组成的集成化和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即将形成。本文在介绍了国内外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建设方面的现状与趋势的前提下,分析了建立该网络系统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我国建设天地一体化网络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下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卫星智能化、链路网络化、天地一体化、对抗实战化等发展趋势,文章构想和设计了下一代卫星导航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网电安全体系。首先,论证了下一代导航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天地一体化特征及其网电安全的内涵;然后,从链路、网络、信息等方面进行运行控制系统网电安全威胁分析,论证了集检测、防护、评估和升级于一体的网电安全分层防护需求;最后,基于安全防护需求,构建了由技术层、基础层、流程层和目标层组成的网电安全体系架构,重点明确了网电安全技术措施及其防护作用。此外,对干扰自动探测防护微波空间链路、空间网络安全协议、卫星在轨自主安全运行等重点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9月7日,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联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共同举办了以"空天地一体化通信、导航、遥感、计算融合"为主题的空间瞭望智库论坛,论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主持,中国工程院樊邦奎院士、中国工程院戚发轫院士,以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常委和特邀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原民辉所长做了空间瞭望智库论坛主办方发言。  相似文献   

15.
空天地一体化多接入和通感一体化融合将是6G(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关键能力,针对通信辅助感知时基于通信波形的一体化波形发展需求,在无人机集群接入网中提出一种SC-FDE(单载波频域均衡)通感一体化波形的组帧方法,以及采用4倍过采样和2倍过采样时的高精度机间组网测距方法,用于提升集群组网的协同定位能力。通过仿真分析该通信波形的测距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测距方法统计性能可以在信噪比为10 dB时达到根均方误差为0.1 m,且2倍过采样信号测距时比采用4倍过采样计算方法的性能更接近理论门限值。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工程》2017,(4):67-73
为了将地面IP网络技术应用于航天器内部设备间的数据通信,并实现与地面站的互连,根据航天器与地面站之间通信链路的特点,提出一种IP网络协议体系结构,实现天地一体化网络通信。在航天器上采用以太网协议完成内部网络数据交换,配置天地网关设备完成与地面测控通信网络之间的IP包交换;地面测控通信网络采用计算机IP网络,并配套相应的天地网关设备,完成与航天器的IP包交换。根据航天器数据的特点,提出一种速率控制策略,优先传输控制数据,控制图像话音数据周期平均速率,控制试验数据IP包平均速率。地面仿真试验及实际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航天器IP网络设计,适应航天器与地面站的通信链路,可直接应用于高、中、低轨航天器的天地一化网络通信,也可为后续月球、火星等探测任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空间激光通信是实现高速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主要技术途径,量子通信是确保高保密数据传输最可靠的方式。概述激光、量子通信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空间激光、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集成化应用,归纳其面向工程应用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以期对构建我国天地一体化激光、量子通信网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智能化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需求分析及其体系架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航天器在自主任务规划、自主健康管理、信息实时处理、天地一体化网络等智能化和网络化方面的需求,对现有综合电子系统的处理能力、信息传输能力、网络通信能力等存在的差距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智能化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的体系架构,并从硬件模块化设计、业务和协议标准化设计、软件分层及构件化设计3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方案。文章提出的体系架构能提供高性能的计算和处理平台,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支持器内、器间一体化联网,支持载荷信息融合等智能化处理,可提升航天器的智能化、网络化能力,提升航天器的好用性和易用性。  相似文献   

19.
《卫星应用》2016,(4):93
实验室简介: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三研究所建立,已于2015年8月获得科技部正式批复,成为第100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国内军工企业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附近,在长沙、南京设立分实验室,协同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定位:面向我国未来空间基础设施天地一体化运行服务的新手段、新途径、新模式和新装备,开展应用基础理  相似文献   

20.
反舰导弹及其承载平台的高速发展,给水面舰艇对空防御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其具有快速灵活的反应能力、综合一体的整体作战实力。一体化防空反导,已成为水面舰艇对空防御作战的必然样式。针对对反舰导弹的防御,通过分析水面舰艇对空防御武备特点,提出了一体化防空反导的战术技术手段及作战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