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很多媒体报道,1967年苏联联盟1号载人飞船返回着陆前,由于主伞打不开,飞船以每秒100多米的高速坠毁,航天员科马罗夫不幸遇难。载人飞船到底是怎样返回地球和安全着陆的呢? 载人飞船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载有航天员的返回舱要返回地球。飞船在远离地球几百千米的太空,以每秒8千米左右的宇宙速度绕地球飞行,而飞船返回地球所经过的时间很短,在这样的条件下,载人飞船怎样返回地球和安全着陆呢?  相似文献   

2.
幻棠 《太空探索》2023,(2):72-73
<正>1961年8月6日,苏联第二艘东方号飞船载人飞行。飞船上的格尔曼·季托夫成为了世界上继加加林之后第二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他在地球轨道上停留了25小时11分钟,共绕地17圈。他第一次手动操纵飞船,手动拍摄了第一批地球照片,第一次在失重状态下吃饭和睡觉……创造了诸多太空第一。另外,他还是飞上太空的航天员中最年轻的一位,飞上太空时未满26岁。此时的他可谓光芒四射,是大众眼中名副其实的“大明星”。  相似文献   

3.
3月12日,国际空间站遭受一块太空垃圾的威胁,站上3名航天员不得不按指令进入俄联盟号飞船内暂避。这块碎片并不大,宽约13厘米,来自一台星上发动机。它从距空间站约4.5千米处飞过。3月11日夜NASA才收到警告,已来不及让空间站采取机动措施。确认危险已过后,航天员们重返站内。整个过程持续了10分钟。让航天员躲进飞船是预防性措施,万一情况危急,飞船可与空间站脱离,把航天员送回地球。  相似文献   

4.
幻棠 《太空探索》2023,(1):74-75
<正>乘坐飞船遨游过太空的地球人,因为数量稀少,所以无论是哪一个国家的人,都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1963年6月16日,苏联航天员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在3天72小时的太空飞行中,完成了绕地球48圈的任务,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能和男性一样在太空中飞行。通往英雄的路上往往荆棘重生。  相似文献   

5.
金兑 《太空探索》2003,(10):4-7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从拜科努尔 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颗卫星重83.6千克,向地面发回“噼噼啪啪”的无线电发报声,叩开了进入太空的大门。从此人类活动进入宇宙空间,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F196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在太空停留108分钟,环绕地球飞行一圈后返回地面,人类进入载人航天的新阶段。1963年6月6日,苏联东方6号飞船把世界第一个女航天员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载上太空轨道,绕地球飞行48圈,3天后安全返回地面。迄今已有40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  相似文献   

6.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整,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飞向太空,在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0月16日的清晨返回祖国的怀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在飞船绕地球飞行第七圈时,杨利伟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帜,分别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向全世界人民、全体中国同胞问候:“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Make use of the outer space peacefully,and benefit all humankind”,向同一时刻在太空工作的外国同行问候。那么,这面联合国旗帜是如何“登上”神舟五号飞船的呢?  相似文献   

7.
从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显示大厅的大屏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针对神舟五号飞船空中运行轨道布设的13个测控站,组成了庞大的航天测控通信网.为飞船提供测控通信支持。 由酒泉控制中心、北京指挥控制中心和西安测控中心对分布在国内外的13个测控站实施管理和调  相似文献   

8.
1967年 4月 23日,前苏联为了检验它的第三代载人宇宙飞船的技术装置,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了“联盟 1号”宇宙飞船。执行这次飞行任务的是曾担任过“上升 1号”飞船指令长的科马洛夫,他是一位颇有经验的航天员。  他驾驶着重达 6. 5吨的“联盟 1号”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了 18圈,历时 26小时 45分钟,圆满完成了试验飞行任务。正当他驾驶着飞船返回地球再入大气层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飞船因控制系统失灵而翻滚,减速用的降落伞也因伞绳缠绕而无法打开。科马洛夫用了各种办法都不能排除故障,地面指挥中心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救援措…  相似文献   

9.
空间活动大事记(1997年3月)□□2日俄罗斯联盟号飞船今天载着俄航天员卡赞和卡里列、德国航天员艾瓦尔德从和平号空间站安全返回地球,降落在哈萨克斯坦境内。艾瓦尔德在空间站渡过了约3个星期时间,而卡赞和卡里列则生活和工作了6个多月。4日俄罗斯一座新的航...  相似文献   

10.
徐菁 《国际太空》2009,(4):29-31
“国际空间站”是远离地球的一小块人类居住地,它主要依赖可不断更新的和可重复利用的资源,来维持站内设备的运行和航天员的生存,最大限度地实现自给自足。“国际空间站”上长期驻人已经7年多了,航天员一般在站上逗留约6个月时间,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偶尔有短期考察组进驻空间站;无人货运飞船每隔三四个月为站上航天员运送生活必需品和物资。  相似文献   

11.
赵雁 《国际太空》2004,(5):27-28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身体结构已经完全适应了地球环境的特点。在太空中,失去了地球引力,航天员的生理必然会受到环境带来的严峻挑战。在神舟—5飞船成功将中国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后,毋庸质疑,中国人造访太空的机会会越来越多,时间也会越  相似文献   

12.
晨初 《太空探索》2004,(10):22-25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后,世人又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下一艘飞船的航天员选拔与训练工作上。神舟六号飞船的航天员训练主要针对两人多天的飞行特点进行相关训练。  相似文献   

13.
<正>10月14日,俄罗斯联盟2-1a型运载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进步MS07货运飞船。飞船两天后同国际空间站对接。本次发射原定两天前进行,但在倒计时进行到距起飞不足1分钟时被中止。俄官员尚未公开披露中止发射的原因。按原计划,飞船当天要在发射后绕地球飞行仅2圈后就同空间站实现对接,耗时约为三个半小时,可比约6小时快速对接模式缩短近一半时间。为此发射起飞时间经过了精确计算。这一程序用于载人飞行后,可减小航天员和地面控制人  相似文献   

14.
回家     
莫斯科时间3月16日上午11点08分,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联盟"TMA-06M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球,并在大雾弥漫中着陆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大草原。跟随这三名航天员一起返回的还包括一些仪器设备以及他们的一些科学实验成果。在与国际空间站留守航天员道别之后,莫斯科时间16日0点32分,俄罗斯航天员奥列格·诺维茨基、叶夫根尼·塔列尔金和美国航天员凯文·福特关闭了飞船与空间站间的对接舱门,开  相似文献   

15.
武轩 《太空探索》2005,(12):2-7
2005年10月17日,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神舟六号飞船完成了环绕地球76圈的辉煌之旅.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加圆满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又一次取得了圆满成功。消息传来.神舟飞船的摇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一片欢腾,  相似文献   

16.
正登月前的三次载人飞行试验1966年12月21日,阿波罗8号飞船升空,这是第二次载人飞行,飞船没有携带登月舱,3天后进入环绕月球轨道,环月飞行20小时后安全返回地球。在环绕月球飞行10圈的过程中,3名航天员考察了未来阿波罗11号飞船预计的登月点——静海区域,成功地进行了电视直播,并拍摄了700余张月球照片和150张地球照片。左图为航天员拍摄的月面沃海区域的环形山;右图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东部时间2020年8月2日14:48,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名为奋进号(Endeavor)的"载人龙"(Crew Dragon)飞船搭载2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溅落在佛罗里达州以西的墨西哥湾上。这是"载人龙"飞船首次载人再入飞行,也是1975年"阿波罗-联盟"(Apollo-Soyuz)飞行任务后,美国时隔45年再次在海上接回航天员,标志着飞船载人飞行试验正式完成,SpaceX公司后续将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正式的商业乘员运输服务。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准确入轨,两天后,与天宫二号对接,航天员进驻。11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开始准备返回。这是一场战役,一场立体战役,一场跨域战役。天上有中继卫星配合、国际救援卫星协助、通信卫星支持,地面有长达近两万千米、几乎连续的测控链,有S波段测控站、反射式雷达站、光学测量设备等。国外  相似文献   

19.
广西读者佟斌问飞船上天的次数有限,有许多没有机会参加飞行的航天员以后会从事什么行业呢? 四方帽博士答::因为飞船的一次飞行任务只能是一个或几个航天员上,这就有个选择的问题,就有个相对的排序。不等于这次没参加飞行,就是不合格。关于飞行乘员组的安排,不是“单打一”的。一般是“上一组、备一组、再备一组”,三个乘组形成一次飞行任务的梯队。这个梯队中的航天员都参加飞行前最后阶段的强化训练和任务准备,都做好“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一艘“联盟TM”号飞船脱离“和平”号空间站向地球飞去。年满52岁的俄罗斯航天员瓦列里·波利亚科夫此刻脑海中只有两件事反复交错出现;两个小孙子的身影;可能突然来临的不幸。现代航天技术对航天员的安全作了一切可能的保证,但航天飞行毕竟充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