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气体碳氮共渗时氮,碳原子被高铬高镍合金表面形成的氧化膜阻止在外,不能渗入金属基体。本文研究了通氨滴醇法气体碳氮共渗,采取了专门措施以克服表面氧化膜的阻止作用,实现了这种材料的气体碳氮共渗。与盐浴碳氮共渗法和离子碳氮共渗法相比,本工艺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产品质量好和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气体渗碳、碳氮共渗和软氮化热处理工艺,由于它工艺简单,易于操作,较少受材料的限制,而且工件的变形小(如7级精度以下的丝杆和6、7级齿轮经热处理后不需再进行加工即可使用),因此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把原仿苏井式气体渗碳炉进行局部改装,并添置一套性能可靠的滴量器,便可改造成为滴注式可控渗碳和碳氮共渗炉。采用此方法投资  相似文献   

3.
我部于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三十一日在广西省梧州市召开了《渗碳、碳氮共渗、氮化金相组织检验标准》及《钢的渗碳、碳氮共渗、氮化层深度测定方法》两项部标准审定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二十八个单位的工人、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共五十八名代表。会议首先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1976年24号文件,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渗硼存在温度高、脆性大等一系列问题,对45钢进行气体低温氮硼共渗得到复合渗层,并对渗层进行金相组织观察、显微硬度测试,探讨了渗层的形成过程及渗剂中催渗剂尿素的作用。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共渗工艺可以实现在软氮化的温度即540℃~660℃下强制渗硼,获得平均厚度为100μm较为平整的复合渗层,该渗层具有较高的硬度,最高可达995.6HV。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近年来在钛及钛合金的激光表面强化处理方面国外所进行的部分试验结果,包括激光照射、激光熔凝、激光氮化、激光碳硼共渗和碳硅共渗以及激光渗金属等对钛及钛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稀土元素在气体碳氮共渗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稀土元素(RE)在气体碳氮共渗中的作用,并系统地提出了稀土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7.
钢铁的硫碳氮共渗(以下称之为硫化)处理,是五十年代以来逐渐开始引起注视的一种比较新的热处理方法,共渗的目的是在金属的表面获得一个较硬的碳氮化合物层,在最外层有一个硫化物薄层。由于这种组织对提高机械  相似文献   

8.
渗碳及碳氮共渗等金属表面硬化方法 ,传统工艺热处理周期长、耗能多、成本高。本成果创造的“钢件活化催渗气体快速渗碳法”和“碳和其它元素的快速复合渗工艺”专利 ,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大突破 ,具有突出的优点和国内外领先的渗速。气体渗碳与碳氮共渗过程是多相化学反应和扩散过程 ,是复杂多变、互相制约的过程。使控制因子加速 ,并使其它各个过程协调一致加速 ,整个化学处理过程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化学热处理过程中最慢的过程不一定是整个化学热处理过程的控制因子 ,而工件的表面状态才是化学热处理过程中的控制因子 ,此乃两项发明依据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粉末包埋法对电子束物理气相(EB- PVD)制备钛合金薄板在620℃分别进行6h渗铝及铝硅共渗,采用XRD、SEM等对EB- PVD制备钛合金薄板显微组织以及粉末包埋法渗铝及Al- Si共渗后的钛合金薄板显微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晶合金可以在620℃实现渗铝和铝硅共渗.渗铝层的相结构主要为Al3 Ti相,但由于渗层Al3 Ti相为脆性相,在渗后冷却过程中热应力的作用下,易产生裂纹.铝硅共渗层的相结构主要为Al3 Ti和Ti5 Si3相,由于Si存在渗层中,渗层中不存在裂纹.  相似文献   

10.
1 滴注式渗碳工艺过程自动控制滴注式气体渗碳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常规热处理方法。气体渗碳是将有机液体滴入炉罐中 ,高温下滴液分解产生富碳气氛 ,被零件表面吸咐、吸收并扩散 ,达到表面增碳的目的。由于渗碳过程中滴入有机液体种类不同 ,滴入量不同 ,炉内碳势变化极大 ,此种变化直接影响渗碳零件表层的碳浓度、浓度梯度、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和金相组织 ,致使性能下降。应用碳势控制已成为提高渗碳质量的重要方法。本成果以煤油为渗剂 ,以甲醇、空气为稀释剂 ,以CO2 、CH4 红外仪为传感器 ,实现了滴注式渗碳工艺过程的微机控制 ,并对渗碳…  相似文献   

11.
气体软氮化是一种由液体软氮化发展起来的、新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其实质是以渗氮为主的低温碳氮共渗。它的特点是处理温度低、时间短,工件变形小,质量稳定,不受钢种限制,能显著提高零件的耐磨性、疲劳强度、抗咬合、抗擦伤等性能,同时还能解决液体软氮化中的毒性问题,避免了公害,因而劳动条件好。此外,设备和操作都简单,容易推广。一、基本原理气体软氮化的原理是在530°~580℃的气氛中产生2CO→[C]+CO_2(渗碳)及2NH3→2[N]+3H_2(氮化)反应,使钢铁表面形成氮化物或碳氮化物。它的过程与其他化学热处理一样,可分三个阶段,即氮化剂分解出活性碳、氮原子;钢的表面吸收活性原子,渗入的原子  相似文献   

12.
我厂热锻模由于使用寿命不高,一度成为生产关键。最近,通过对5CrNiMo、5CrMnMo钢制的热锻模进行硼、氮、碳气体三元共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过去未经三元共渗处理的一套镶块模锻打三千件至四千件后,产生塌陷而不能使用,而经气体三元共渗处理后的一套锻模能锻打九千四百二十件以上。目前这套镶块模的模腔部位的表面硬度仍保持共渗处理后  相似文献   

13.
对渗碳硬化13Cr4Mo4Ni4VA钢进行渗氮处理后形成复合硬化层,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高分辨电镜、电子探针及显微硬度测试等方法对复合硬化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硬化13Cr4Mo4Ni4VA钢渗层碳氮浓度呈梯度分布,从表面到心部组织性能也呈梯度变化,表现出异于传统硬化工艺的组织结构特性。复合硬化层为双层硬化结构,渗氮层组织优异,少无沿晶化合物,析出细小的片状的Mo2N、周期性层状分布的Mo2C以及Cr2(C,N)等合金碳(氮)化合物,在析出相沉淀硬化和碳氮原子固溶强化共同作用下,使复合硬化层表面硬度达到超硬化(70HRC),有效硬化层维持很大的层深,具有优异的硬度梯度及残余压应力场。  相似文献   

14.
论SURSULF处理     
本文结合生产实践较系境地介绍了法国SURSULF(低污染液体硫-氮共渗)工艺的特点、原理及其处理后的零件的金相蛆织和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5.
高速钢刀具的氮碳氧共渗是软氮化和蒸汽氧化工艺的复合。它是在等于或稍低于高速钢回火温度下,使成品高速钢刀具表面在具有活性[N]、[C]、[O]的气氛作用下,同时渗入氮碳氧的一种工艺过程。经过氮碳氧三元共渗的高速钢刀具表面呈深兰色、无脆性、有较高的硬度(HV11OO以上),同时有较高的抗粘附性,从而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我厂采用氮碳氧共渗工艺提高高速钢刀具  相似文献   

16.
三元共渗是一种新的化学热处理方法,它综合吸取了碳、氮、硼三元素单独渗入时的优点,适用于所有碳钢和一般合金钢件,可以提高工件的耐磨性、抗疲劳性、抗咬合性及抗腐蚀性等。在碳素钢中,以45号钢进行三元共渗效果最好。我厂选用45号钢铰刀,进行气体三元共渗后,再经淬火,低温回火,最后精密磨削,可以代替原用的T12A、9CrSi、W18Cr4V钢制铰刀,其使用寿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铰孔精度、光洁度亦比原来铰刀加工的好。现已小批投入正式生产。目前,许多单位都在推广气体三元共渗新工艺,普遍感到纯硼粉货源缺乏,价格较贵。  相似文献   

17.
镀硬铬层上有纵横交错的裂纹和穿透至基体金属的孔隙,这些裂纹很细,但它的危害很大。它可以成为先天性疲劳源,降低镀铬零件的疲劳寿命、降低零件的耐蚀性,随着网纹疏密度和宽度的加大,镀铬层还会出现时有时无的渗气(或渗油)现象。我们从一九七五年开始,试用液体抛光法解决这一问题,最近在六号产品修理时,发现H4107-30活塞杆铬层渗气,采用液体抛光法加工后,已经消除故障,交付总装使用。  相似文献   

18.
深氮化硬化32Cr3MoVE钢组织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深氮化硬化32Cr3MoVE钢进行了硬化层组织性能的表征分析。与18CrNi4A钢渗碳件、32Cr3MoVE钢常规氮化件进行了接触疲劳性能对比试验研究,并对深氮化件进行了接触疲劳失效行为分析,认为两种裂纹萌生模式同时存在,但其疲劳破坏取决于表层内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同时探索了深氮化硬化钢长寿命机理:渗氮层深达0.6~0.8mm,渗层组织优异,表面硬度高,具有优异的硬度梯度和残余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俄罗斯铝锂合金铸锭熔炼和铸造方法的发展和改进,评述了铝锂合金熔铸特点,熔体氧化,防护添加剂,熔剂和氩气防护,氧、碳、氮和氢等非金属夹杂,铸造裂纹敏感性,结晶状态,不均匀组织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稀土、碳、氮共渗热处理工艺 本工艺是将混合稀土溶人含有碳、氮元素的有机溶液中,作为活化催渗介质,与渗碳剂煤油按一定比例滴入炉中,在气相条件下对金属表面进行稀土、碳、氮三元共渗。稀土元素有极强的化学活性,可加速化学热处理的过程;有机介质的分解,获取更多的碳、氮原子;金属表面对活性碳、氮原子的吸附;碳原子向内层的扩散。同时稀土亦被渗入钢的表面层内,起到微合金化的作用。 本成果证明稀土元素在化学热处理过程中有很强的催渗活化作用,解决了碳、氮共渗工艺时间长、质量不稳定的难题,可缩短共渗时间15%~20%,节能效果显著。 碳、氮共渗工艺广泛应用于动力、化工机械、汽车、拖拉机齿轮轴等耐磨耐疲劳零部件,但周期长、能耗大、工艺不稳定。本成果进行了长期开拓性的研究工作,突破了稀土对钢表面的固溶大原子不能渗入的理论禁区,为稀土的应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该成果渗速快、节能效果显著、稳定性高、成本低廉,经济效益显著,便于推广。汽车变速箱齿轮经稀土、碳、氮三元共渗处理后,其接触疲劳寿命比原工艺提高12%。 精密零件氮基保护淬火固溶沉淀硬化处理 本技术可用于精密零件及模具、刀具的氮基保护淬火,固溶及沉淀硬化处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本成果稳定性好,经生产实践证明工艺稳定,未发生因保护气氛问题造成产品报废现象。合金钢及高合金钢工件保护淬火后,表面光洁,无脱碳。使用温度范围700℃~1250℃。在φ250 mm、φ300mm的炉膛截面,温差≤±1.5℃。 本工艺具有显著效益:在保持了国际先进的氮基气氛技术条件,省去了复杂、昂贵的净化系统设备与添加装置,降低了投资,节约能源;简化了气氛制备系统,操作方便,维修简易;设备操作安全,占地面积小,无环境污染。 本工艺可在多种热处理炉上应用。在外热式流态炉及气氛炉上应用时,把氮气直接通入工作炉即可,其他工作顺序与盐炉相似,操作非常方便。工业普氮的纯度≥99%。·李连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