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轴拉伸应力下后继屈服面的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岑  刘芳  付强  洪友士 《航空学报》2012,33(12):2230-2239
屈服面的位置和形状直接影响着材料塑性应变的确定。针对双轴拉伸应力下金属材料的塑性行为,以一种弹塑性损伤本构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后继屈服面在拉-拉应力空间中的演化。考虑了有限变形效应和耦合硬化效应,给出了屈服面的确定方法,并预测了拉-拉应力空间中的初始屈服面(IYS)和后继屈服面,预测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能一致描述出后继屈服面演化中的前端尖点效应、尾部包氏效应、膨胀/收缩以及移动和畸变。针对两种加工硬化材料(Al 6061-T 6511和Annealed 1100 Al)承受轴向拉伸、环向内压、轴向-环向混合比例加载时的后继屈服面,将模型预测的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后继屈服面的演化,并能分析其物理机制,为后继屈服面的演化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新的多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复合法。用组合法和复合法进行了计算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可行的近似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3.
详细介绍了运用ANSYS软件对双向超越离合器的接触强度分析的各个步骤,并把有限元计算结果与传统的赫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此种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从而为分析双向超越离合器的接触强度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金属基复合材料残余应力测量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X射线衍射和啊子衍射法在金属基复合材料残余应力时的不足,结合实例介绍了同步辐射X射线能量色散法和会聚束电子衍射法的测量原理和特点,最后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王克仁 《航空学报》1981,2(1):32-37
 本文通过简单的力学分析,导得了紧凑拉伸试样应力强度因子的统一的表达式(公式(5),(7),(8)),可以适用于相当宽的H/W和a/W的范围,与边界配置法结果相比,误差小于1%(大多数数据的误差小于O.5%)。 本文采用的基本函数Kb和Ks,均为Srawley[1、2]等用边界配置法得到的结果拟合而求得的。在拟合过程中发现文献[1、2]内有五个数据异乎寻常,证实了文献[3]中重新计算的结果。 利用本文的表达式还可以方便地计算试样的柔度,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6.
零件材料:SUJ2(硬度HRB92)。成形法:反挤压(断面缩减率为57%)。工艺流程:球化退火→锯切→磷化→反挤压→正火。机床:400吨肘杆式挤压机。一、成形设计要点从零件形状(见图1)的角度考虑: 1.零件为园筒状,带底,深径比为0.7,适合用反挤压工艺一次加工成形; 2.挤压后,可辅以内精车、外抛光加工,以确保挤压件的壁厚不均度<0.1毫米; 3.在挤压件内凹面的转角处往往容易产  相似文献   

7.
王锋 《飞机工程》2007,(1):54-57
以干涉孔三维裂纹为讨论对象,应用ANSYS大型工程有限元计算软件,对孔边干涉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将干涉预拉伸应力考虑为内部载荷,分别对不同裂纹长度下的含裂纹体进行干涉计算,在不同的干涉状态下直接求解应力强度因子,以此等效地模拟裂纹扩展过程中干涉预拉伸应力释放时应力强度因子的求解。通过计算分析,给出了考虑干涉预拉伸应力释放情况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长度及模型厚度的改变趋势和规律,并与不考虑干涉预应力释放的情况下,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汤英  张晓晶  吴学仁 《航空学报》2012,33(7):1265-1274
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Explicit建立40Cr钢单边缺口拉伸(SENT)试样喷丸强化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各喷丸参数与强化后残余应力场的关系。用三维裂纹权函数法求解了三维表面裂纹在喷丸残余应力场下的应力强度因子,并分析各喷丸参数对残余压缩应力强度因子Kres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裂纹尺寸较小时,表面残余压缩应力越大,残余压缩应力强度因子绝对值-Kres越大;随着裂纹尺寸的增加,残余压应力层越深,-Kres最大值的发生位置也越深;当裂纹达到一定尺寸时,-Kres受残余压应力场深度变化规律的影响,即残余压应力场的深度越大,-Kres越大。  相似文献   

9.
 在时效前对Al-Li-Cu-Mg-Zr合金进行拉伸变形,用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和恒应变三点弯曲试验研究了合金的在3.5%NaCl水溶液中的应力腐蚀行为,并测定了合金的拉伸性能。表明预拉伸变形提高了合金的应力腐蚀抗力和强度。预拉伸变形量4%时,合金具有最低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和最高的断裂延伸率。预拉伸变形量从4%至8%时,对合金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影响不大,合金的延伸率下降也不明显。用透射电镜分析了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应力腐蚀性能及拉伸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单向GLARE层板受轴向拉伸载荷问题,采用经典层合板理论,建立了GLARE层板的简化模型,推导出该模型的应力解析表达式,同时给出了屈服强度的解析表达式和简化表达式。对比发现,简化表达式可以达到相当高的精度,能够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APDL语言编程,实现了不同预拉伸应力条件下铝合金平板对接焊过程中,温度场及应力场的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预拉伸焊接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焊接残余应力,随着预拉伸应力的增大,其焊后残余应力值逐渐减小.当预拉伸应力σP从0增加到90%σ0.2时,纵向残余应力降低了85.6%.模拟分析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基于考虑应力梯度的寿命预测模型,深入研究了不同应力比对应力梯度影响指数的影响。通过引入新的参数,对模型进行修正,并以典型合金的试验数据为基础,进行寿命预测并考核计算精度。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能够更合理地考虑局部应力比对应力梯度影响指数的影响,寿命预测结果相比于修正前更接近试验值,对TC4(200 ℃)、GH4169(500、650 ℃)缺口试件的疲劳寿命预测结果多在2.0倍分散带以内,部分数据的预测结果可在1.5倍分散带以内。   相似文献   

13.
朱天宇  陈辅群 《推进技术》1989,10(1):27-30,73
本文根据燃气轮机燃烧室热力计算的“非迭代精确法”原理,推导了使用液体或气体燃料的燃气轮机.蒸气轮机联合循环研究中几种燃烧室热力计算的通用公式,并从两个不同角度,将其与国内常用的“等温焓差法”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圆棒拉伸试样蠕变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光滑及切口圆棒试样进行有限元蠕变分析,得到了蠕变过程时的应力应变分布。在相同的平均净拉伸蠕变应力下,切口的存在使得最小截面上的平均Mises应力和平均轴向应力小于光滑试样。切口还导致蠕变时的应力松弛并使得试样的最大应力不再发生在切口根部。这可以用来简单解释切口对试样断裂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晓坤  王建军  金石 《航空学报》1989,10(9):479-486
 本文采用慢拉伸试验法研究了GC-4超高强度钢(40CrMnSiMoVA)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结果表明,三种热处理的GC-4钢在典型模拟环境3%NaCl溶液和蒸馏水中都对应力腐蚀开裂敏感。环境介质的存在使该钢的抗拉强度、总应变和断裂能大大降低,而且,阴极极化和阳极极化都使其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显著提高。分析表明,氢脆和阳极溶解都是导致GC-4钢应力腐蚀开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的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有限元商用软件ANSYS的三维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标准试题验证了该软件的计算精度。研究结果表明,ANSYS程序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的计算精度可以满足工程设计和分析需要。  相似文献   

18.
定应力幅值往复拉伸过程中推进剂的损伤扩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复合固体推进剂进行不同应力幅值条件下的纯复拉仲试验,找出加载过程中往复拉伸曲线、特征应变以及耗散能的变化规律,以分析定应力幅值往复拉伸过程中推进剂的损伤特性.结果表明:往复拉伸过程中耗散能的变化反映了推进剂在不同拉伸应变下损伤形式不同,往复过程中的耗散能主要由基体的粘性耗散与破坏提供,应力幅值与往复拉伸寿命的对数之间...  相似文献   

19.
舰载直升机系留载荷及全机应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淑苓  田石麟  黄蓝 《航空学报》1989,10(10):489-494
 舰载直升机的系留问题是舰、机双系统联系的关键。与地面系留的不同在于舰载系留是基于运动着的基础。特别在高海情下,机体承受各个方向的过载,且载荷较大。这样,机体结构及系留索具是否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就显得异常重要。 运动着的基础、系留索具单向承载性以及起落架承载与变形的非线性关系构成了舰载系留的特点。本文针对这些特殊问题,进行了合理而有效的处理。分别采用了“矩阵力法”及“矩阵位移法”进行系留索具的载荷和机体结构应力的计算,并与实验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胶接连接件应力分析新模型与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庆来  张行  吴国勋 《航空学报》2006,27(6):1051-1057
在工程梁理论基础上根据力法变分原理得到薄壁结构胶接接头应力分布的解析闭合解,克服依照传统剪滞理论所得之结果不能满足边界条件的缺点,指出使胶接接头失效的真正原因是接头端部的剥离正应力,从而为胶接接头设计提供正确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