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2月2日这个世界总是有很多事情是因为巧合而赶到一起。今天是中国的除夕夜,也是我们打开EU50舱门的重要日子。大家都很激动——除了我。不晓得什么时候开始,当然我指的是进舱之后的变化了。很少,很少有能让我很激动很兴奋的事情了。即使今天是咱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似乎心情也只是淡淡的没有波澜。唯一有点儿好奇的是,EU50里面现在是个什么样子。答案是——塞满了。整个50立方米的登陆舱中塞满了物品,包括在厕所、床底、抽屉甚至地板下 相似文献
2.
火星探测器减速着陆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星的大气环境和地球差异较大,存在着许多未知的因素,火星探测的减速着陆同样充满了风险和挑战。文章通过对美国火星探测减速着陆的重点技术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了火星探测器减速着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4.
火星探路者的可膨胀气囊着陆系统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星探路者的再入、下降和着陆系统包括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可膨胀气囊 ,用于着陆冲击缓冲。文章介绍了火星探路者可膨胀气囊的发展过程 ,包括 :材料的选择、形状的确定、制造的过程、部件的设计以及打包/展开等。 相似文献
5.
6.
7.
8.
火星探测器减速着陆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火星上的稀薄大气环境和火星探测器的着陆要求,对火星探测器减速着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探讨了火星探测器减速着陆系统、气动外形、降落伞和着陆缓冲等相关环节的技术特点,为未来火星探测器减速着陆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11.
火星探测着陆系统开伞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火星探测进入轨道的分析,提出了一种以动压为控制目标的开伞控制方法,并借鉴过载-时间控制法的相关思想,结合火星探测进入轨道的特点,研究了该开伞控制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根据火星探路者的实际进入条件,采用该方法的分析结果与实际飞行中的开伞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二、国外载人登月的目的 21世纪人类"重返月球"到底要去干什么?从科学探测与研究的角度综合分析,主要应该有如下一些目的:①更加深入地了解月球,包括月壤成分、月核组成、地质结构、形成过程、大气和对月球探测的影响等;②了解太阳系以及行星(主要包括地球)的起源与演变;③研究地/月系统的形成与变化; 相似文献
13.
继日本、中国和印度2007~2008年相继发射月球探测卫星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又在2009年6月18日一举发射两个月球探测器.其中一个要对月球进行猛烈撞击。这将使全球月球探测活动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4.
各国登月计划及载人登月的目的与可行性简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各国或地区的登月计划及其进展 1.美国的登月计划及其进展 20世纪中期美国实施了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后又曾两次提出"重返月球".2004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发布"太空探索新构想",提出在2020年前重返月球. 相似文献
15.
美国火星表面探测使命述评(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1975年发射(1976年着陆火星)的海盗-1探测器以来,美国已成功执行了6次火星表面探测使命,即海盗-1与海盗-2轨道器/着陆器,"火星探路者"(MPF)着陆器/巡游车,"勇气"与"机遇"火星探测巡游车(MER),以及"凤凰"着陆器;而推迟到2011年发射的"好奇心"火星科学实验室(MSL)将火星着陆技术与表面巡游车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从"海盗"着陆器到"好奇心"巡游车、美国历经三种火星着陆系统与三代火星表面巡游车技术的发展。三种着陆系统为着陆腿着陆系统("海盗"与"凤凰"),气囊着陆系统(MPF与MER),以及空中吊机着陆系统(MSL)。三代巡游车为MPF"旅居者"巡游车、MER"勇气"与"机遇"巡游车,以及MSL"好奇心"巡游车。现在,美国在火星进入、降落与着陆(EDL)运作与表面避障移动方面,已达到技术成熟与先进的水平,满足安全着陆与表面移动探测的要求。文章阐述美国上述七项火星表面探测使命的立项背景、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飞行系统组成,以及飞行运作程序;分析美国火星着陆技术与表面巡游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国火星表面探测使命述评(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1975年8月发射(1976年7月着陆火星)的海盗-1探测器以来,美国已成功执行了6次火星表面探测使命,即海盗-1与海盗-2轨道器/着陆器,"火星探路者"(MPF)着陆器/巡游车,"勇气"与"机遇"火星探测巡游车(MER),以及"凤凰"着陆器;而推迟到2011年发射的火星科学实验室(MSL)将火星着陆技术与表面巡游车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从"海盗"着陆器到MSL"好奇心"巡游车、美国历经三种火星着陆系统与三代火星表面巡游车技术的发展。三种着陆系统为着陆腿着陆系统("海盗"与"凤凰"),气囊着陆系统(MPF与MER),以及空中吊机着陆系统(MSL)。三代巡游车为MPF"旅居者"巡游车、MER"勇气"与"机遇"巡游车,以及MSL"好奇心"巡游车。现在,美国在火星进入、降落与着陆(EDL)运作与表面避障移动方面,已达到技术成熟与先进的水平,满足安全着陆与表面移动探测的要求。文章阐述美国上述七项火星表面探测使命的立项背景、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飞行系统组成,以及飞行运作程序;分析美国火星着陆技术与表面巡游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月球南极着陆区关键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与月球中低纬度着陆区不同,月球南极地区地形地貌条件较为恶劣,太阳高度角低,对地可见与不可见周期较长,这些关键特性都对南极着陆探测任务提出了挑战。文章结合国内外已开展的研究工作,对南极地区的光照条件、对地可见、地形地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得到了上述关键特性的规律。南极地区不存在永久光照区,但存在一些几百米尺度的4~9个月的准连续光照区,着陆器的光照条件与着陆器高度密切关联;南极地区光照条件和对地可见受地形影响较大;在50m基线情况下,备选着陆区域平均坡度比较平缓(0°~5°);着陆器尺度5m基线情况下,不同备选着陆区域平均坡度相差较大,最大平均坡度可以达到25°。根据上述分析,对我国开展月球南极探测的任务规划和探测器系统设计提出了建议,主要包括着陆区的选择及探测器主要功能组成等。 相似文献
19.
国外新一代载人飞船减速着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7,(1):100-109
新一代的载人飞船向着多功能化、多任务目标适应性的方向发展,可重复使用性和精确着陆的要求逐步提高。文章介绍了美国多用途乘员飞行器(MPCV)、乘员航天运输-100飞船(CST-100)、龙(Dragon)飞船,以及俄罗斯新型载人航天运输系统(PPTS)等典型的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减速着陆技术;主要研究了降落伞系统、减速着陆工作程序及着陆缓冲系统;分析了在气动减速和着陆缓冲方面采用的群伞技术、着陆缓冲技术、精确着陆控制技术;提出我国在新一代载人飞船研制时应大力开展群伞系统、大载重着陆缓冲系统的研制,并进行减速与着陆缓冲系统地面试验和空投试验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IMU配以测量修正的月球软着陆自主导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安全和准确的月球软着陆过程对高精度轨道确定和预报的需要,针对其中关键的动力下降段,提出了基于IMU(惯性测量单元)配以外部速度和距离测量修正的自主导航方法。为了消除初始导航误差和IMU测量误差,给出了利用速度/距离、速度与距离修正的IMU导航方法。利用惯性导航给出的参考轨迹,对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进行了线性化,基于线性化的模型和观测量的性质,分析了速度/距离、速度与距离修正的IMU导航系统的可观性。最后,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自主导航的可行性和可观性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