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未来的航空涡扇发动机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总结了多电发动机、智能发动机、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复合材料发动机、外骨架发动机、绿色发动机等未来涡扇发动机的研究进展、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航空发动机半个世纪来由活塞式发动机-涡轮叶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发展历史。概要介绍了跨世纪民用飞机发动机的发展情况,充分说明了发动机在飞机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新型航空发动机技术为代表的未来航空推进技术的发展,将满足人们对安全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和经济可承受性的更高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发动机、多电发动机、脉冲爆震发动机、骨架结构发动机、燃料电池电动发动机的特点、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王维彬  巩岩博 《推进技术》2021,42(7):1458-1465
系统性地回顾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芯一级50t级氢氧火箭发动机YF-77的设计与研制历程。通过分析氢氧发动机的特点以及国内外氢氧发动机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国内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发的技术路线和50t级氢氧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背景;对50t级氢氧火箭发动机的总体技术方案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发动机主要组件的技术方案及其特点开展分析;对发动机热试车情况、可靠性验证情况和故障排除情况进行了分析;对50t级氢氧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情况、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内氢氧发动机和液氧/甲烷发动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目前涡轮发动机已是航空运输的主要动力,双转子或三转子涡扇发动机已稳定地成为航空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型式。在多数航空发动机型号中,发动机的安全工作和可靠性等级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商用涡扇发动机的使用和维修技术也已趋稳定。未来利用新材料和新一代设计的航空发动机在设计、制造、使用、维修上不会有重大的改变。尽管航空发动机有很高的可靠性,由于种种原因,发动机在飞行中仍偶有失效。发动机在空中失效产生的危险飞行状态,仍然需要人们对  相似文献   

6.
透博梅卡公司是世界知名的直升机发动机制造商。其研制的阿蒂丹、阿赫尤、阿赫耶等多款型号涡轴发动机在世界直升机发动机市场上占据了领先地位。回顾透博梅卡70余年的发展历程,了解他们的经验教训,对国内航空发动机企业,特别是生产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的企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祁锋 《推进技术》1997,18(5):1-4,21
根据先进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要求和火箭与吸气式组合发动机的特点,提出了重复使用的单级入轨飞机吸气式组合发动机方案的优化原则和一种优化的组合发动机循环:高压氢膨胀液化氧气循环吸气式火箭组合发动机(LOCE)。它是一种以火箭技术为基础的吸气式组合发动机,比冲可达35000m/s,其关键是成功地解决了吸气式组合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压力的不匹配,其液化效率比普通LACE循环提高了5~7倍。可借用成熟火箭技术,推重比高是低速阶段(Ma=0~5)的最佳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借鉴和参考美国自适应循环发动机的研究与研制经验,综述了美国变循环发动机演变至自适应发动机的3个发展阶段,重点介绍了其在多用途经济可承受的先进涡轮发动机(VAATE)研究计划下的自适应通用发动机技术(ADVENT)分计划、自适应发动机技术验证(AETD)分计划、自适应发动机过渡(AETP)分计划和空中优势自适应推进技术(ADAPT)分计划的开发与验证情况。分析总结出美国自适应发动机具有以下特点:技术先进且应用前景广泛,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变循环与自适应循环技术均不成熟,还需深入验证;技术研究采用竞争策略实施。  相似文献   

9.
投稿须知     
该手册收录了世界在役和在研的各种类型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包括小型涡喷/涡扇发动机、涡轴/涡桨发动机、活塞式发动机(包括旋转活塞式发动机),涉及的发动机型号有139个,其中小型涡喷发动机20个,涡扇发动机34个,活塞式发动机6个,涡轴/涡桨发动机61个,桨扇发动机1个,辅助动力装置17个。该手册在总体编写结构上,共分四个部分:涡扇发动机,涡喷发动机,涡轴/涡桨发动机,活塞式发动机、桨扇发动机和辅助动力装置。另外,还提供了活塞式发动机、辅助动力装置和起动机的数据附录。在每个型号发动机的介绍中,首先给出发动机的一个典型结构或外形图,使读…  相似文献   

10.
从航空发动机视角看飞/ 发一体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航空发动机视角对现役民用航空发动机、军用第3、4代航空发动机、在研高超声速飞行器组合动力装置、变循环发动机及智能发动机等设计中的飞/发一体化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了现役发动机进/排/发一体化设计、飞/发隐身一体化设计、第4代发动机飞机引气与轴功率提取的发动机一体化管控、高超声速飞行器进/排/发一体化设计、变循环发动机及智能发动机飞/发一体调控等关键技术研究情况,以期为推动航空发动机在飞/发一体化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的理论性能,采用编制的热力计算软件,分别对以硼粉、铝粉、镁粉为燃料的发动机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发动机比冲的影响趋势,为进一步研究及发动机设计奠定了基础。通过与常规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及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进行比较,说明了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在比冲及体积比冲方面的优势。鉴于金属粉末燃烧产物中凝相物质含量高的特点,研究了两相流损失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火箭冲压组合循环推进系统掺混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箭冲压组合循环(RBCC)推进系统工作过程中,来自冲压管道的空气和火箭发动机的排气流进行混合,混合气体通过一个扩压器,在扩压器中与燃料混合并燃烧。本文基于CFD技术,研究了基准掺混段内的掺混过程,N-S方程的计算结果显示,在掺混段出口,截面气流并不均匀,这将会影响整个RBCC推进系统的性能。在此基础上,本文还研究了掺混段长度和掺混段出口静压对掺混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单鹏  陶德平 《推进技术》1991,12(2):31-39
超音通流风扇发动机概念新、优点突出.本文发展的计算机程序能对不同类型发动机进行循环分析和某些参数的优化计算,对一架Ma=2.7的超音巡航运输机进行了算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超音通流风扇发动机耗油率大大低于常规涡扇和涡喷发动机,重量轻,推重比高,亦有明显优势.有效解决飞行剖面上进气道与发动机相容性问题,对提高推进系统性能关系很大.  相似文献   

14.
RBCC火箭引射模态热力壅塞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火箭引射模态下实现热力壅塞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用于实现热力壅塞可行性分析的理论模型,分析了燃烧室通道面积变化规律、加热方案、一次火箭与二次流掺混后的气流参数等对实现热力壅塞的影响,提出了判别能否实现热力壅塞的临界马赫数准则.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碳氢燃料发动机在地面静止状态下难以实现热力壅塞,在一定飞行状态下可以实现热力壅塞.通过地面直连实验实现了来流马赫数为1.2条件下的热力壅塞及其主动控制,壅塞位置的调节范围达到了燃烧室长度的1/4.   相似文献   

15.
王绍卿  林国华 《推进技术》1988,9(1):54-58,93
本文论证了高M_α数亚燃冲压发动机用于航天飞机的可能性。并对用液氢、甲烷、丙烷等作为燃料的冲压发动机特性作了详细的计算分析。讨论了冲压发动机的工作菱形区、发动机特性及各截面的协调关系等问题。计算结果表明,在M_α=2~6及H=0~40km范围内,亚燃冲压发动机能满足航天飞机对动力装置的要求。在一定的条件下,液氢、甲烷和丙烷均可以被选为航天飞机用的冲压发动机的燃料。  相似文献   

16.
廉小纯  吴健生  陈辅群  王乃行 《航空动力学报》1992,7(4):305-308,392-393
介绍一种用于空天飞机的组合发动机各工作模式切换的优化结果。优化过程中,在给定的飞行条件和选择的设计点参数情况下,对推进系统的安装推力、空天飞机的重量和性能作了详细的估算。   相似文献   

17.
某民用涡扇发动机飞行包线内吸雨量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吸雨对发动机工作性能的影响,首要的是确定能被发动机吸入的雨量。通过综合考虑适航规章要求的大气雨水分布、环境温度、飞行速度、发动机功率和聚集效应对发动机吸雨的影响,结合完整的推力调节计划,计算分析了某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在不同推力等级下全飞行包线内风扇进口水气比(WAR)。结果表明:在同一马赫数下,风扇进口水气比在6 100m处达到最大;在该高度以下,水气比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该高度以上,水气比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飞行马赫数越大、环境温度越高,水气比也越大;并且标准天空中慢车推力下的风扇进口水气比最大可达到7.38%。该计算方法可为民用涡扇发动机吸雨适航取证的关键点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涡扇发动机可变几何参数调节对性能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之丽  张津 《航空动力学报》1994,9(4):353-356,440
对于混合排气加力涡扇发动机可变几何参数调节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在超声速飞行条件下调节几何参数对于改善性能有显着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变结构燃烧室是提高宽范围工作火箭基组合循环(Rocket-Based Combined-Cycle,RBCC)发动机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全流道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变结构RBCC发动机在低来流马赫数条件下燃烧室与进排气匹配状况,以及研究采用变结构燃烧室进行亚燃模态可靠燃烧组织的可行性。针对Ma3来流,研究了火箭冲压和纯冲压燃烧模式下的发动机性能,并实现了燃烧室工作模式的转变。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得到以下结论:(1)在火箭冲压工作模式下,一次火箭小流量工作能够提高二次燃料的燃烧效率,冲压燃烧室比冲性能较优,燃烧室与进排气能够匹配工作。(2)燃烧室工作在火箭冲压模式时,采用燃料支板集中喷注燃料的性能优于隔离段和燃料支板分散喷注时性能;发动机工作在纯冲压模式时,燃烧效率将会下降,并且发动机冲压比冲比火箭冲压工作模式下降10.2%,全流道比冲则上升1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