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透平跨音速叶栅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军  丰镇平  沈祖达  常建忠 《航空动力学报》1997,12(3):287-290,332-333
将遗传算法用于透平跨音速叶栅的优化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和优化方法。优化算例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及算法能有效的优化叶型方案,避免了一般优化算法的局部最优或维数灾难问题,从而在新的领域内将优化计算在叶轮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将基于多目标优化方法的变工况设计思想引入到透平叶栅气动优化设计领域, 以能量法为基础, 提出了二维叶栅型线光顺方法和叶栅自动设计参数化方法,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并行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和CFD技术, 发展了叶栅变工况自动气动优化设计方法.对一个透平叶栅选择一亚声速工况和一跨声速工况进行了变工况自动气动优化设计研究.设计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能一次性获得适用于不同工况范围的多个气动性能优良的叶栅, 具有优秀的设计能力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应用Jameson的有限体积法求解二维Euler方程,模拟叶栅跨音速流场,并运用当地时间步长和隐式残差平均技术加快收敛速度,计算结果与理论解和试验数据吻合良好,本文比较了采用两种不同的通量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中德合作课题“高负荷跨音速涡轮叶栅试验研究”的试验结果,通过同一VKI-1叶型在SB301和德国DLR哥廷根叶栅风洞的对比试验表明,两风洞所测得的主要性能参数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5.
宋召运  刘波  程昊  茅晓晨 《推进技术》2018,39(12):2685-2694
为了改善高负荷串列叶栅的设计质量,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Kriging模型的改进并行多点采样策略、物理规划方法三个模块,建立了一套多目标优化设计系统,该系统可以快速实现串列叶栅设计攻角和非设计攻角的多目标优化设计。为了减少多目标优化的计算量,该优化设计系统采用了物理规划方法将多目标优化设计问题转化为考虑设计者经验的单目标优化问题,并基于Kriging模型的改进并行多点采样准则实现了在一次迭代过程并行评价多个样本点的并行优化方法。应用该系统实现了一高负荷串列叶栅的多目标优化,优化后的串列叶栅在全攻角下的总压损失系数减小,静压升增加,在进口马赫数0.7的条件下,在攻角分别为-6°和3°时,总压损失分别降低21%和35%,证明了本文设计的多目标优化系统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基于优化设计结果,分析了串列叶栅的5个造型参数:弯角比(TR)、弦长比(CR)、后排近似攻角(KBB)、轴向重叠度(AO)和节距比例(PP)对串列叶栅设计攻角和非设计攻角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大的PP (约为0.9)和负的KBB (约为-6°)有助于串列叶栅实现较优的设计攻角性能,减小串列叶栅前排叶型的负荷,可以改善串列叶栅非设计攻角的性能和扩宽叶栅的稳定工作范围。  相似文献   

6.
使用可控扩散叶片设计系统设计了一套跨音速平面叶栅,并进行了正问题计算和附面层分析。结果表明,可控扩散叶型能够通过控制吸力面的马赫数峰值和扩散度分布,达到消除激波和推迟附面层分离的目的,与同样设计条件下的多圆弧叶型比较,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成金鑫 《航空动力学报》2017,32(12):3064-3072
采用多段Bezier曲线对轴流压气机叶型予以参数化表达,通过Isight优化平台,结合S1流面数值模拟分析,以改良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 Ⅱ)对美国NASA单级轴流跨声压气机Stage 35的动叶和静叶叶中截面基元叶栅进行攻角特性的多目标优化,优化目标是降低全攻角范围内的总压损失系数以及拓宽攻角适应性范围。以总压损失系数最小点以及总压损失系数相对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差值作为优化目标函数,叶栅流量不变为约束条件。结果表明:优化显著降低了动、静叶叶中截面基元叶栅的总压损失系数,并使其攻角适应性范围分别拓宽了5°和3°。   相似文献   

8.
将 Taylor-Galerkin广义有限元法和多级有限元的思想结合起来 ,并在人工粘性的处理上作了改进 ,构成了收敛速度和稳定性均较好的多级广义有限元法。利用该方法 ,并基于 N-S方程研究了二维跨音速叶栅流动。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通过计算表明 ,该方法计算稳定、收敛较快 ,是叶轮机械内部跨音速流动强有力的计算手段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种改进的Roe格式对平面叶栅的无粘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Roe格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采用四阶Runge-Kuta时间差分格式,空间三阶有限体积法。网格生成采用贴体网格近壁面修正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格式在减少格式对网格的依赖性,抑制数值粘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跨音速平面叶栅风洞中测叶栅BRITE/EURAM21N及BRITE/EURAM22N,进口气流马赫数为0.8;经叶栅尾部矩形开口槽进入流场尾迹区的喷气量为总流量的3%。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叶栅尾部压力面截去一个直角缺口可以显著提高喷气效应,使尾迹流区域的面积减少一半。  相似文献   

11.
多级燃气涡轮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根  曹跃云 《航空学报》1993,14(12):653-656
将多级燃气涡轮的设计问题表述为其空气动力学损失和质量为极小化目标的多目标非线性数学规划问题。求优中考虑了多种气动与机械约束条件。采用Craig-Cox模型计算气动损失。给出了有关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12.
杨雪珍 《航空动力学报》1987,2(2):105-108,184
本文简单介绍了三套典型的跨音速涡轮叶栅的设计。比较了叶栅几何相似条件下进行的扇形环形叶栅、平面吹风、气水比拟三种试验方法所获得的结果,同时还与“时间推进有限面积法”的数值计算作了对比。对这三种试验手段的优缺点和可靠程度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一种以有限体积的时间推进方法为基础求解跨声速压气机叶栅设计的反问题方法。应用这一技术设计叶型,规定叶片表面无量纲目标速度分布,通过比较目标速度分布和计算获得的速度分布来修改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的坐标,最终获得要求的叶片形状。计算程序使用分布体力方法模拟粘性,用局部时间步长和多重网格方法加速收敛。还介绍了这种方法求解的基本方程系统,并给出了采用这种方法设计的无激波超临界跨声速压气机叶栅的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4.
作者曾为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完成了一套涡轮叶栅自动设计程序[1 ] 。在给定了叶栅进、出气马赫数 ,进气角与工质等熵指数后 ,此程序就能自动选择其它设计参数并计算出良好叶栅。但它是为常规涡轮叶型而编制的 ,未包括对转涡轮所特有的进、出气向量均在轴向同一边的叶栅 (见图 1下半 ,本文简称为小折转叶栅 ) [2 ] 。本文将此自动设计程序推广到对转涡轮 ,叙述了相应的物理考虑与数学处理 ,且给出多个算例。1 对小折转叶栅的特别考虑  上述自动设计程序是用中心流线法解析解编制的。有关此法可详见文献 [3]。主要的设计自变参量是相对栅…  相似文献   

15.
朱一锟 《航空学报》1995,16(4):19-24
优化设计方法由机翼外形和计算网格生成方法、跨音速机翼全位势方程数值解法和数值优化算法等方法组成。采用独特的机翼外形曲线拟合函数摄动方法来改变机翼。数值实验表明,只须在半翼展中部剖面上选择两个结点处的翼面坐标进行摄动,即可获得气动上满意的优化解答,并可节省大量机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映象平面ξ-η的特点, 将旋成面叶栅气动正命题的微分-积分解法与叶型修正的“喷气模型”结合,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旋成面叶栅气动反命题的新解法。叶片表面给定的气动参数分布作为反命题的边界条件, 在求解过程中直接得到满足。通过对一例实际透平叶型的计算验证了本文解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跨音涡轮叶片造型、气动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它是“涡轮叶片一体化CAD系统”的核心环节之一。对应用该方法设计的大负荷斜切口叶背反凹叶型作了叶栅吹风试验,获得了很好的超音叶栅性能,但亚音工况叶栅性能略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跨音速翼型气动优化设计方法。翼型的流场解由欧拉方程的数值解提供。带约束条件的优化计算分别采用了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优化算法。算例结果表明,本方法提供了一种跨音速翼型改型设计及新翼型设计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9.
现有设计体系中对于损失系数主要是由实验和经验来确定。通流气动设计需计入叶片槽道内的附面层堵塞,反映附面层堵塞影响的堵塞系数也是依经验给定。本文对多台风扇设计进行分析后,发现现有的设计体系中损失系数和附面层堵塞系数之间彼此孤立,且不够协调,而事实上,两者是紧密相关的,体现在物理上就是损失和开式分离流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分析现有设计体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工程模型,把两者关联了起来,并给出了算例分析,且从算例结果中可以看到现有设计体系中单转子效率远大于级效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