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狗年说狗。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当人们津津乐道于宠物狗、牧羊狗、缉毒狗、导盲狗等狗类的聪明、听话时,我们不应该忘记还有一种狗,它们献身于人类的航天事业,为人类推开天宇之门做探路先锋。人们把这些默默奉献的“太空狗”戏称为“狗侠”,诙谐中还有几分敬意。本栏目将给大家介绍一些有关“太空狗”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摘自太空网2007年3月30日报道]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郑永春助理研究员在发表的论文中提到:今年下半年发射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选用的科学探测仪器有6套24件,包括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成像光谱仪、伽马/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低能离子探测器等,这些设备在中国都属首次使用,有的是世界首创。“嫦娥一号”将携带这些先进设备完成4项科学任务:  相似文献   

3.
由国际通信卫星公司所有的一颗通信卫星在为海上舰船和南极科学家服务了32年后,已宣布退役。这颗“寿星”称为“海事通信卫星”F2,由休斯飞机公司建造,重318公斤,发射于1976年,设计寿命5年。  相似文献   

4.
蒋迅 《航天》2013,(11):52-53
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轰动大陆,中国教育部表示,大约有6千万学生和教师观看了这次太空授课。“神十”任务的这一亮点,也成为中国教育的一个亮点。2002年11月,佩蒂特在国际空间站上载人航天的任务之一就是教育下一代。美国航宇局(NASA)在太空授课已经有很多年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航宇局曾经从美国中小学教师里选拔了四位航天员。他们在美国青少年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要介绍的“周六科学实验”是美航宇局的科学家航天员佩蒂特进行的。佩蒂特出生于1955年。  相似文献   

5.
杨建 《航天》2012,(1):12-13
2011年11月24日,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供大力支持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第十期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本期的主题是“苍穹飞吻——认识中国的太空家园”。  相似文献   

6.
科技信息     
靳力  瞭望 《航天器工程》2007,16(4):140-142
中国科学家揭示太空三维磁重联的几何结构2007年6月24日,国际权威科学刊物Nature Physics网络版提前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肖池阶副研究员等合作完成的三维磁重联完整几何结构的卫星观测研究成果,并称这一工作朝着(太空)天体等离子体中的三维磁重联的完整图像更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7.
黎向红 《航天》2012,(6):62-63
为培养孩子们的航天兴趣,开发他们的科学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浙江省嘉兴市阳光小学自2007年以来,着手进行了太空画的创作开发与辅导,开展了一系列太空画创作实践活动。2008年阳光小学参加了由中国宇航学会主办的“梦想航天、探索宇宙——全国第四届太空画展”,有多幅作品获奖。通过努力,这一特色教学不断深化,逐步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太空画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8.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0,19(1):110-112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009年11月10日报道,在NASA出资赞助,美国太空基金会主办的“波束能量挑战”大赛中,一款名为“激光动力自动攀登者”的太空升降车凭借新奇的设计理念和良好的演示效果而一举夺魁。  相似文献   

9.
永健 《航天员》2012,(2):28-32
浩瀚苍茫的太空,不仅是科学家们的天地,也是一些“小科学家”的用武之地。在航天飞机或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太空实验中,也凝聚了这些小科学家们的创意、心血和汗水。他们是一些太空实验方案的设计者、实施者或参与者,更是太空实验的受益者。那么,小科学家们的太空实验是如何选拔出来的?进行小学生的太空实验要具备哪些条件?如何实施这些实验呢?这些,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将通过一些实例,使您对这方面有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蒋宇平  李天云  王若衡 《航天》2009,(12):32-36
北京时间10月9日19时31分,美国航宇局(NASA)的“半人马座”上面级火箭及“牧羊人”月球坑观测与传感卫星先后撞进月球南极附近的一个陨石坑,上演了一出7900万美元成本的太空大戏。  相似文献   

11.
刘思燕 《中国航天》2005,(12):12-15
被称为“中国航天人留在浩瀚太空的那道绚丽彩虹”的神舟飞船,如今已经成为全中国人民心目中“中国航天伟大成就”的代名词。正如神舟飞船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一样,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1999年成立以来,在将中国航天40多年来的伟大成就不断发扬光大的同时,自身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09,(1):44-44
伊朗国家电视台去年11月26日报道说,继2月份“探索者”1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后,该国又将“探索者”2火箭送入太空。报道称,“探索者”2在完成其功能后,于40分钟后利用特殊的降落伞降落。本次发射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有关大气层的空间实验、试验回收系统和保证参与研究项目的科学家之间的协调工作。报道说,这次成功增强了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因为火箭安全可靠地返回了地面,而这对伊朗来说还是第一次。“探索者”2为两级固体火箭,由运载、太空实验装置和返回系统三部分构成.能携带小型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13.
胡杨 《航天》2013,(11):1-1
航天,固然是一项严谨的科学探索事业,但是,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同样不能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梦想。人类自古就有飞天梦想,没有梦想,就不会有航天事业的诞生,也不会有今天人类探索太空所取得的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说,航天人又是追梦人。在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活跃着一些老航天人的身影。虽然不再有年轻的面孔,但是因为毕生从事航天事业,因为有不懈的探索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因为有执著的梦想,他们的心永远年轻,他们的身上永远充满年轻人的蓬勃朝气。在被誉为“宇航界奥林匹克”的这次大会上,国际宇航联将首届“世界航天奖”授予“旅行者”项目首席科学家、77岁高龄的爱德华·斯通博士。国际宇航联的颁奖词认为,爱德华·斯通参与研制的“旅行者”1号进入恒星际空间,代表了人类星际探索的新高度,是新世纪里非常令人激动的科学探索。  相似文献   

14.
谢懿编译 《航天》2011,(4):56-57
在度过了几乎致命的危机之后,太空中最灵敏的重力探测器终于恢复了元气,继续为科学家提供可靠的数据。 2010年夏天,地球物理学家赖纳·鲁梅尔(Reiner Rummel)接到了一个让他心里“咯噔”一下的电话。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14,(5):54-54
借助NASA“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观测,科学家已首次发现了位于母恒星宜居区内且大小与地球相仿的一颗系外行星。这项成果4月17日发表在《科学》杂志网站上。这颗距地球约490光年的行星称为开普勒186f,大小约是地球的1.1倍,以5240万公里的距离围绕红矮星开普勒186运行,理论上说处于该红矮星的宜居区内。  相似文献   

16.
沈羡云 《航天员》2013,(5):66-67
2013年6月20日上午,神十乘组航天员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里给国内8万所中小学的6000多万师生开展了一次精彩的太空授课活动。在太空课堂中,中国首位“太空老师”王亚平给大家演示了5个实验,其中水膜实验和水球实验都很好地验证了液体表面张力的“神威”,  相似文献   

17.
心榕 《航天》2011,(7):54-57
美国将在两年后发射新的空间望远镜,它是继哈勃空间望远镜之后一架更先进的空间观测工具,科学家们盼望用它“观测到宇宙的第一缕曙光。”由于偏爱这只新太空“慧眼”,美国航宇局早在九年前就为它起好了名字。像当年的哈勃空间望远镜一样,这架新的望远镜也使用了一位名人的名字——詹姆斯·韦布。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2004,(3):45-45
欧空局1月23日称,其“火星快车”轨道探测器发现火星南极存在水冰。这是人类首次直接在火星表面上发现水。该探测器上的红外相机对火星南极地区上空水气中的分子进行了分析,确认了火星南极地区存在水。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火星快车”项目负责人说:“我们已确认在火星南极有水,不过不是液态的,而是冰冻水。这些水冰部分地裸露在火星表面上,并没有被由二氧化碳凝固成的干冰全部覆盖。”根据科学家以前掌握的资料,火星两极存在巨大的白色冰冠。过去一直认为这些冰冠全是二氧化碳凝固成的干冰。美国“奥德赛”火星探测器以前提供的数据只是…  相似文献   

19.
《航天》2010,(1):56-57
2009年5月,作为“中国俄语年”活动的一部分,潞河中学的全体同学都参加了其中的以宇宙航天为主题的绘画活动。由于航天啦、宇宙啦,对我而言部是太遥远的东西,但我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共同的梦想,航天科学承载了人类的未来,于是我画了一个稚气可爱的小女孩正坐在气球上飞向天空,并题名为“带着梦想去太空”。  相似文献   

20.
尹怀勤 《航天》2010,(3):33-35
2009年8月17日,美国媒体报道,科学家首次在彗星尘埃样品中发现了组成蛋白质最基本的物质氨基酸,从而为地球生命源自太空说提供了新的证据。这也是人类利用航天器在太空探索上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