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软件漏洞是网络安全问题的根源之一,软件漏洞检测是当前网络安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动态符号执行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漏洞检测技术,针对现有动态符号执行方法在通过约束求解生成测试用例时,生成的测试用例存在大量重复或近似重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禁忌搜索的动态符号执行方法,并实现了一个相应的工具原型Sword SE.该方法利用了禁忌搜索算法的全局逐步寻优能力,通过建立评价函数来优选种子文件,通过建立禁忌表来避免重复搜索.实验结果表明,Sword SE的路径搜索效率明显优于现有工具,且已发现0day漏洞4个.  相似文献   

2.
C程序缓冲区溢出漏洞精确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程序中的缓冲区溢出漏洞是影响系统安全性的严重问题,利用工具有效地检测并消除出这一漏洞,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针对现有工具在检测缓冲区溢出漏洞上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利用模型检测技术对C语言代码中潜在的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精确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对缓冲区漏洞的检测转化为对程序某个位置可达性的判定,再使用模型检测工具对可达性进行验证.使用这一方法建立了一个精确检测C程序中缓冲区溢出漏洞的原型系统,并使用该原型系统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为精确地检测并定位出代码中的漏洞.   相似文献   

3.
基于懒替换的C符号执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符号执行中的动态地址计算问题,提出了基于懒替换的符号执行方法.通过引入尽可能替换的策略,基于懒替换的符号执行在无法静态确定变量的地址或符号表达式过长时不做符号替换.首先给出了基于懒替换的符号执行算法,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C语言主要结构尤其是数组和指针的懒符号执行语义.LazySEC是一个面向C程序的懒符号执行系统原型,初步实验表明,它可以有效地处理含有指针和结构体等涉及动态地址计算的程序语言结构.  相似文献   

4.
针对嫦娥五号飞行程序多舱段、多任务、系统控制复杂的设计特点和难点,采用传统的飞行程序设计方法工作量大,状态控制困难,很难满足任务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状态转移的方法对飞行程序进行系统建模,首先将整个飞行过程分解成若干模块状态机;然后针对每个模块状态机的功能划分为状态触发器、评估器、执行器和确认器,并分别开展建模设计;最后通过状态触发器和确认器将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连接,形成整个飞行程序的有限状态机描述。相比传统方法,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等特点,对于规范飞行程序设计,描述复杂的飞行任务过程有很大的优势。采用该方法对嫦娥五号飞行程序进行了建模和设计,并给出了典型飞行过程的设计结果。在轨飞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飞行任务的要求,确保了嫦娥五号在轨飞行控制任务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当前Simulink模型变异测试中测试执行开销大、测试用例生成效率低等问题,首先根据当前的Simulink模型变异算子集,基于程序变异技术提出了Simulink模型的变异测试过程和一组改进变异算子集.实验表明,在不影响测试用例集变异评分的情况下,该组变异算子集能够有效减少变异模型的生成数量,从而降低测试开销.其次,设计了一种基于搜索的Simulink模型变异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该方法将变异模型的测试用例生成问题转换为目标函数极小化问题,通过模拟退火算法对目标函数寻优,最终搜索出能够杀死该变异模型的测试用例.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典型案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编译优化和反汇编的程序相似性检测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基于编译优化和反汇编的程序相似性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出标识符重命名、增加冗余语句、等价的控制结构替换等12种学生常用的抄袭手段.基于该方法,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程序相似性检测系统BuaaSim,采用编译优化和反汇编技术将源程序转化为汇编指令集合,删除和替换汇编指令中对程序本质特征影响不大的易变元素,使用一个与指令顺序无关的决策函数计算程序相似度;还给出一个简单有效的聚类算法,从程序集合中聚类出相似的程序子集.通过与著名的JPlag系统针对两份典型的抄袭样本集进行评测对比,表明本文方法的检测效果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一个基于网络的程序自动评测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程序自动评测体系结构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适应性强的机制来实现一个评测系统.该体系结构通过被动激活方式利用木马技术,保证了系统在通讯和评测过程中的安全性,并在评测中实现了评测程序对系统资源的零占用,这使得样本程序在开发和评测时处于一致的运行环境中.该体系结构通过规则库和过滤程序的使用,提高了其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得它可以适用于更多类型的样本程序.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套完整的应用系统.经过多次实际应用,证明其具有高效、安全和配置灵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飞行器网络控制系统故障检测与时域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存在马尔可夫短时延和丢包的网络环境,研究了飞行器网络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测系统设计与优化问题.将含有上述问题的网络化控制系统建模为离散的马尔可夫跳变系统.在此基础上,基于观测器构建残差生成器,将故障检测问题转换成H滤波问题,以LMI(Linear Matrix Inequality)的形式得到并证明了故障检测滤波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和求解方法.为进一步改善检测性能,提高检测系统对故障信号的灵敏度,采用一种时域优化方法对残差评估函数进行优化处理,并给出了该优化问题最优解的求解方法.数值仿真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嵌入式系统开发与传统软件开发有着很大不同.嵌入式系统具有内核小、专用性强、高时效性、高可靠性、目标平台复杂等特点,这就对系统设计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目前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尤其针对开发过程复杂,程序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Esterel代码自动生成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利用Esterel语言来对目标系统进行建模,实现将同一个Esterel模型编译为多个目标平台的代码.通过操作系统(OS)抽象层的设计,使系统开发人员不用关心目标平台相关的实现细节,更加容易进行多目标平台程序设计,从而实现嵌入式系统的程序设计自动化.通过实验表明,Esterel模型可以正确、高效地编译为多目标平台的代码,实现目标平台代码的自动生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个以符号执行方法辅助生成测试数据的实验系统。对于一个给定的源程序,它在对该程序进行静态分析的基础上,自动选择一组逻辑路径使其满足语句覆盖准则、或分支覆盖准则、或逻辑路径覆盖准则。然后,逐条地符号执行这组逻辑路径。对每条路径,它都产生一组以程序输入变量表示的路径限制条件。本系统还产生定义在输入变量上的输出变量(及中间变量)的符号表达式,用户可据此分析路径的计算过程、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的关系等。因此,它为验证程序断言、静态分析程序、分析动态测试结果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状态监控与健康管理技术是国产民机运营支持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以民机引气系统为对象,设计实现了基于飞行数据(QAR,Quick access recorder)的民机引气系统异常检测流程,提出了贝叶斯网络分类的同工况数据提取和指数加权滑动平均(Exponentially Weighted Moving Average,EWMA)控制图的引气系统异常检测方法。借助航空公司收集的实际数据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可有效检测民机引气系统异常,并提前故障发现时间,为航空公司合理安排飞机维修计划、减少飞机停场时间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2.
Toward a global space exploration program: A stepping stone approac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response to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space exploration in future planning, the Committee on Space Research (COSPAR) Panel on Exploration (PEX) was chartered to provide independent scientific advice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exploration programs and to safeguard the potential scientific assets of solar system objects. In this report, PEX elaborates a stepwise approach to achieve a new level of space cooperation that can help develop world-wide capabilities in space science and exploration and support a transition that will lead to a global space exploration program. The proposed stepping stones are intended to transcend cross-cultural barriers,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interfaces and shared legal frameworks and fostering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on a broad front. Input for this report was drawn from expertise provided by COSPAR Associates with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via the contacts they maintain in various scientific entities. The report provides a summary and synthesis of science roadmap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planetary exploration produced by many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s, aiming to encourage and exploit synergies among similar programs. Wh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present the core and, often, the drivers for space exploration, several other disciplines and their stakeholders (Earth science, space law, and others) should be more robustly interlinked and involved than they have been to date. The report argues that a shared vision is crucial to this linkage, and to providing a direction that enables new countries and stakeholders to join and engage in the overall space exploration effort. Building a basic space technology capacity within a wider range of countries, ensuring new actors in space act responsibly, and increasing public awareness and engagement are concrete steps that can provide a broader interest in space exploration, worldwide, and build a solid basis for program sustainability. By engag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emerging space nations in an international space exploration program, it will be possible to create a critical bottom-up support structure to support program continuity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xecution of future global space exploration frameworks. With a focus on stepping stones, COSPAR can support a global space exploration program that stimulates scientists in current and emerging spacefaring nations, and that will invite thos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participate—pursuing research aimed at answering outstanding questions about the origins and evolution of our solar system and life on Earth (and possibly elsewhere). COSPAR, in cooperation with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s and space-related organizations, will advocate this stepping stone approach to enhance future cooperative space exploration efforts.  相似文献   

13.
Jobshop问题中动画仿真模型的自动生成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给定目标,仿真过程可大致分为仿真建模,程序实现,仿真结果的统计分析三大部分,其中仿真建模是最基础的,关系整个仿真成败的环节,如果能够在仿真模型完成后自动生成相应的仿真程序,不中大大减少了工作量,还可使工作者集中精力于仿真建模,使模型更准确,更优化,本文以Jobshop问题为例,给出了一中基于SIMAN/CINEMA软件的动画仿真程序自动生成系统,但该系统整体设计思想并不局限于SIMAN/CIN  相似文献   

14.
针对敏捷卫星多目标重复观测任务规划面临的可行任务执行序列集合规模庞大困难,提出了一种任务执行序列时间解耦的分层聚类任务规划方法。该方法以规划过程中的可观测窗口和任务执行窗口为聚类对象,通过单次可观测窗口聚类和多次任务执行窗口聚类将任务集合按任务窗口属性分解为一系列时间解耦的小规模集合,在两次任务执行窗口聚类间使用基于贪婪优化的搜索算法对聚类生成的小规模任务集合分别进行集合内任务规划,最后将各集合的任务规划结果合并后得到所有任务的执行序列。仿真结果表明,该分层聚类方法可有效降低全局优化复杂度,消解不同优先级观测任务的冲突,提高任务规划质量,能够在不降低目标点观测完成率的前提下对有多个观测机会的目标点进行重复观测,且算法稳定性好,能在数秒内得出规划结果,适用于星上自主任务规划。  相似文献   

15.
强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是各国争相研究的热点,传统的雷达目标检测技术无法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其在目标识别和特征提取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得强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成为可能,利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强大非线性预测能力对海杂波的非线性动力方程进行逼近,实现了对海杂波的非线性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强海杂波背景下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导引头小目标检测方法,使得强海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能力有2 dB到6 dB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有光学遥感图像超分重建方法主要是生成视觉上令人满意的图像,并未考虑后续目标检测任务的特殊性,不能有效地应用到目标检测中。基于此,提出了面向目标检测的双驱动自适应多尺度光学遥感图像超分重建方法,将超分重建网络和目标检测网络结合起来,进行联合优化。针对光学遥感图像的特点设计了自适应多尺度遥感图像超分重建网络,集成选择性内核网络和自适应特征门控单元来特征提取和融合,重建出初步遥感图像。通过提出的双驱动模块,将特征先验驱动损失和任务驱动损失传到超分重建网络中,提高目标检测的性能。在UCAS-AOD和NWPU VHR-10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并与5种主流方法进行比较,所提方法的峰值信噪比和平均准确率相较于FDSR方法分别提高了1.86 dB和3.73%。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和光学遥感图像目标检测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综合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方法忽略测试通过的不确定性因素,缺乏长周期寻优机制,难以在复杂测试系统中生成全局最优诊断策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的诊断策略构建方法。该方法将故障检测、隔离的过程表述为系统故障状态的马尔可夫过程,通过引入折扣因子与目标权重,构造了综合效用准则函数的无限折扣模型,并利用策略迭代算法求解出全局平稳最优诊断策略。实例表明,该方法充分考虑了测试通过的不确定性,可实现全局平稳策略寻优,能够有效地指导测试系统实现快速故障检测和隔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