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发展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因具备高时效性及持续探测能力等优势,已成为当前国际遥感卫星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文章围绕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重点针对光学、微波、电子侦察等国际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及卫星平台发展动态、发展趋势开展了调研与分析,梳理出国际发展情况对中国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领域发展的启示。文章从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领域发展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出支撑该领域发展需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同步轨道卫星共位是指在一个地球同步轨道±0.1°的窗口上放置2颗或2颗以上的卫星。文章介绍了同步轨道卫星多星共位的必要性和差分连接端站干涉测量的原理,对同步轨道共位卫星位置测量精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差分连接端站干涉测量技术能够满足同步轨道共位卫星位置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Jumpseat”通信情报截获卫星计划在执行了近20年截获苏联莫尔尼亚轨道上的闪电号卫星中继的通信信息任务之后,即将终止。由于苏联目前大量的卫星通信已从高椭圆轨道上的闪电号卫星转由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执行,因此,美国近几年来一直未发射新的Jumpseat卫星。  相似文献   

4.
从工程应用角度,基于太阳、月球位置和卫星轨道根数推导了太阳和月球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红外地球敏感器干扰的计算公式及预报方法,同时给出了安全模式下卫星Z轴跟踪太阳时星上天线指向变化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和卫星下传遥测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可用于实际卫星管理。  相似文献   

5.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自60年代绕地球运行以来,就一直在向地面提供高分辨率的地球资源彩色图片。 在2000年之前,地球观测卫星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带有微波辐射仪及雷达系统的大  相似文献   

6.
王程 《中国航天》2005,(8):10-12
气象卫星是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遥感卫星。气象卫星按轨道不同,分为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可以获得全球气象信息,如我国的风云(FY)1号气象卫星: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可以对目标区域进行连续气象观测,如我国的风云2号气象卫星。两种类型的气象卫星相互补充、协同观测。目前除中国外,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印度都先后发射了气象卫星。  相似文献   

7.
美国第一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TDRS-A)自进入大椭圆轨道后,经过39次姿控推力器点火,终于在6月29日置入预定的同步轨道. TDRS-A是美国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列(TDRSS)四颗卫星中的第一颗,于今年4月5日从航天飞机“挑战号”上发射到低地球轨道.负责将TDRS-A送入同步轨道的惯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外热流经验已不满足当前地球同步轨道(GSO)通信卫星热设计需求。为此,文章针对小倾角GSO卫星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开展姿态控制策略、轨道倾角及升交点赤经对卫星外热流的影响规律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小倾角GSO卫星,姿态与轨道升交点赤经对南北面外热流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对采用实时偏航控制的IGSO通信卫星,应关注太阳翼红外热流对卫星本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GEO卫星照相的HEO卫星变轨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近距离光学照相,设计了大椭圆任务轨道.在考虑地球扁率J2的动力学模型下,研究了大椭圆轨道变轨策略,提出了轨道设计方案,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基于STK软件对变轨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轨道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近距离光学照相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朱建丰  郭细平  何新生  丁磊 《宇航学报》2014,35(11):1312-1317
地球同步轨道区域电磁频谱的监视效能进行了分析和仿真。首先针对目标卫星主瓣,进行了频谱监视的目标覆盖率与监视概率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主瓣方式实现频谱监视的可行性较差;进而提出基于目标卫星副瓣进行频谱监视的方法。理论分析得到了实现同步轨道目标卫星全覆盖的轨道高度差、监视角及监视距离之间的关系;最后以实际在轨的同步轨道卫星作为目标样本库,进行目标覆盖率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基于目标卫星副瓣进行地球同步轨道区域电磁频谱监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欧洲委员会的报告对伽利略系统提出了两种星座选择方案:一是21+6方案,采用21颗中高轨道卫星加6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种方案能基本满足欧洲的需求,但还要与美国的GPS系统和本地的差分增强系统相结合。二是36+9方案,采用36颗中高轨道卫星和9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或只采用36颗中高轨道卫星。这一方案可在不依赖GPS系统的条件下满足欧洲的全部需求。该系统的地面部分将由正在实施的欧洲监控系统、轨道测控系统、时间同步系统和系统管理中心组成。为了降低全系统的投资,上述两个方案都没有被采用,其最终方案是:系统由轨道高度为23616km…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巴西地球资源卫星的轨道捕获和轨迹交会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一号(CBERS-1)是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第一颗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上的地球资源卫星.CBERS-1于1999年10月14日由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运载工具按预定计划准时发射,进入设计轨道,随后通过轨道捕获、星下点轨迹控制和多次轨道保持机动等一系列轨道测控操作,该卫星已按遥感用户的要求正常运行在高精度的太阳同步、回归冻结轨道上.本文简要阐明CBERS-1轨道控制系统的任务目标、系统结构、轨道控制策略、控制性能、飞行软件和在轨操作以及飞行结果.  相似文献   

13.
卫星热设计中β角在不同轨道下的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欣 《航天器工程》2008,17(3):57-61
阳光矢量与卫星轨道平面之间夹角是卫星热控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设计参数,其不仅与到达卫星表面的阳光热流密度密切相关,也与到达卫星表面的地球反射热流密度密切相关。文章根据β角的变化规律将传统意义上的轨道分为了同步轨道和非同步轨道两种,并结合升黄赤经夹角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轨道下β角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应的热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工程》2008,17(6):148-148
2008年10月1日,一枚俄罗斯“第聂伯”火箭从俄罗斯南部的Yasny发射场升空,将泰国地球观测卫星系统(THEOS)卫星成功送入轨道,卫星最终将机动到822km的太阳同步轨道。THEOS卫星重715kg,主要为地球科学应用和灾害监视应用提供中等分辨率图像。  相似文献   

15.
苏联发射首颗试验型地球同步卫星的时间,比美国整整晚10年。截止1982年底,苏联成功地发射了26颗实用型地球同步卫星(见表1),部署了3种同步通信卫星系统,逐步满足了它国内、国际通信和电信业务的需要。苏联的大型运载火箭只需6个半小时就可把地球同步卫星从拜科努尔发射场送上初始圆形轨道。失效的卫星通常从拥挤  相似文献   

16.
圆形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空间热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微小型卫星大多运行于圆形的太阳同步轨道,空间外热流的计算对卫星热控制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分析了圆形太阳同步近地轨道受太阳照射的特性,建立了运行于圆形太阳同步轨道的三轴稳定的长方体卫星的外热流模型,归纳了太阳辐射热流、地球反照热流和地球辐射热流的瞬时和周期平均值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外热流的变化规律。分析指出太阳同步轨道的受晒特性主要由轨道的降交点地方时决定,外热流中太阳辐射最强,地球反照最弱。通过计算卫星各表面的外热流特性,可选择合适的散热面及太阳能电池安装面。  相似文献   

17.
印度政府已经批准印度航天研究组织研制一种先进的地球同步卫星发射装置GSLV-MKⅢ,它可以将4t重的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这种发射装置共分3级。第一级是装有110t燃料的液体推进剂发动机。第二级为两个捆绑式的固体推进剂发动机,每个发动机内各装有200t燃料,第三级发动机装有25t低温燃料。发射装置全长42.4 m,起飞质量为630 t。预计研制时间为6年。2001年4月18日,印度用自行研制的地球同步卫星发射装置GSLV-MKⅠ将1.5t级的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印度计划在2002~2004年期间利用改进型的地球同步卫星发射  相似文献   

18.
多星共位是指在一个地球同步轨道定点位置上,放置两颗或两颗以上的卫星,简单说就是一个轨道位置放置多颗地球同步卫星。本文利用卫星相对运动方程,并根据共位卫星共位要求及共位限制条件,逐步推导出为满足多星共位要求,共位卫星轨道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分析卫星共位方式,并给出共位方式选择依据。文中部分结论可用作共位卫星轨道的选择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第二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2星,于7月11日23点4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26分钟后,星箭分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实时传来的数据表明,卫星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20.
李强  洪涛  林乐天  高超  王巧 《宇航学报》2016,37(1):68-73
针对地球反照对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的影响,首先比较不同降交点地方时卫星的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分析其变化规律,然后选定晨昏轨道卫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模型与地球反照系数估计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电流参数与地球反照系数,最后结合不同季节、不同轨道高度卫星的遥测数据进行在轨验证。结果表明,对于轨道高度在1200km以下的晨昏轨道卫星,地球反照系数在0.05以上;地球反照系数随轨道高度增加呈指数规律衰减,衰减系数约为0.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