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袁昊  周荫清  李景文 《宇航学报》2006,27(5):885-891
设计了一种以满足GMTI功能为主同时兼顾InSAR功能,由1颗主星和4颗辅星组成的双椭圆绕飞被动稳定编队构型,利用绕飞编队的对称星消除垂直轨迹基线从而获得虚拟的单纯沿航迹基线。提出了对称星二次干涉处理方法,将杂波对消与沿航迹干涉(ATU技术结合起来,在杂波对消后进行动目标检测,并指导在检测到动目标存在的区域进行二次干涉,降低了虚警率,提高了检测精度;同时利用长基线获得较小的最小可检测速度,二次干涉提供的参差基线解速度模糊提高了最大不模糊速度,从而增大了速度可检测范围。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即使在地面场景高程有较大起伏时也能有效进行动目标检测并进行精确测速和定位。  相似文献   

2.
在电磁干扰的环境下,经典的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成像和地面动日标检测算法的性能将会变差甚至失效,因此研究存在干扰时的高效可行的SAR动目标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提出一种将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和杂波抑制干涉(CSI)技术相结合的阵列天线动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消除干扰,然后用CSI方法抑制地杂波并实现运动目标的检测.同时,采用不等间距偏置相位中心天线(DPCA)技术,消除了盲速区.从SAR天线结构和空间几何模型人手,详细分析了干扰抑制原理、杂波抑制和动目标检测原理并给出了其实现框图.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地面动目标检测系统中动目标径向速度估计存在模糊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通道距离频率干涉相位解模糊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构造干涉相位与距离频率的关系,利用干涉相位随距离频率变化的斜率关系实现径向速度无模糊估计。该斜率与相位缠绕无关,所以所提方法具有不受相位缠绕影响的优点。为了减小噪声对径向速度估计的影响,利用最小二乘线性拟合方法估计该斜率。此方法能实现杂波背景和多目标情况下的应用。通过仿真和实测数据处理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合成孔径雷达的特点及其军用探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全天候工作的高分辨率微波遥感成像雷达。经过 40年的发展 ,它在军用和民用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军事上 ,它主要应用于侦察、测量、海洋监视、动目标指示及动、静目标截获和识别、干涉测量和伪装识别以及检测等。主要对合成孔径雷达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最新发展、军用实例以及对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沿航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能够提供成像物体的雷达后向散射信息与运动信息,被应用于海面洋流流速测量与地海运动目标识别。在实际雷达系统中,由于系统误差、噪声以及回波信号的去相关导致干涉信息测量精度下降。针对上述问题,从信号处理角度提出一种利用沿航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复图像域数据的双边滤波处理算法。该方法利用像素点的干涉幅度、干涉相位以及空间物理分布信息的相似程度自适应地调整滤波器权系数,以平滑复图像域噪声和缓解传统多视滤波处理算法对图像分辨率的损失问题,从而提升干涉信息测量精度。根据沿航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海面舰船目标实测数据实验结果可得:相比于现有典型的滤波方法,所提算法能够提升干涉测量的精度,进而提升舰船目标与海杂波背景的干涉信息分布差异,为后续运动舰船目标的检测提供准确的干涉域特征。  相似文献   

6.
移频干扰在动目标检测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由两天线SAR的干涉图像对地面动目标进行检测的原理,根据线性调频信号的时频强耦合性及目标回波的特点,在接收到的雷达发射信号上进行距离和方位向移频处理,继而转发。经仿真分析,在干扰能量较大的情况下,在假目标基础上进行的移频干扰可以产生假的动目标,进行欺骗干扰。在雷达发射信号上进行随机时延、频移及相移可使得真实动目标丢失或者检测出现错误,产生遮盖性干扰。  相似文献   

7.
孙颖  吴思利  王辉 《上海航天》2022,39(3):26-32
顺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ATI-SAR),可以利用2幅SAR图像的干涉相位信息实现对动目标的检测和径向速度的测量。在实际情况下,由于平台和天线相位中心的不稳定,干涉基线的倾角变化会导致时变的交轨基线分量,从而引入平地相位干扰运动目标的检测和测速,需要去除其影响。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回波数据的时变平地相位去除方法。该方法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出基线在平地相位中的影响系数,再反演出估计的平地相位值,从而在干涉相位中进行去平地相位,提升了运动目标的检测和测速性能。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公式的正确性,并计算了误差。  相似文献   

8.
星载SAR的GMTI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地面动目标回波信号特性,研究了用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相位中心偏置天线(DPCA)、沿航迹干涉(ATI)、DPCA-Radon和DPCA-Frft-ATI等地面动目标检测(GMTI)算法。讨论了以实现GMTI为任务的分布SAR小卫星的构型和工作模式,分析了GMTI的最大可检测速度、最小可检测速度和盲速等系统指标,以及分布式SAR系统实现GMTI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干涉分光原理的傅里叶变换光谱仪通过将激光信号作为采样参考信号对干涉信号进行等光程差采样,然而动镜扫描不稳以及后续焦平面电路的差异会造成干涉信号与激光参考信号之间存在相对延时,导致数据的非同步性。随着多元探测器技术的快速发展,探测器信号路数急速扩展,目前广泛采用添加延时线的延时补偿方法需要大量硬件配置将不再适用。文章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延时补偿的软件实现方法,利用通过建模仿真得到的干涉数据完善了激光信号过零点获取、干涉数据重构等算法,并通过MATLAB进行了补偿原理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该算法对干涉信号进行延时匹配重采样,可以将相对延时补偿到1μs以内,光谱复原度高于99%,可较好抑制动镜扫描不稳带来的光程差采样误差。用于高光谱遥感的后期数据处理,可有效提高光谱复原精度。  相似文献   

10.
朱莉  李兴国  王本庆 《宇航学报》2011,32(11):2457-2462
针对近程条件下由于目标各散射点回波的干涉而产生“角闪烁”效应的问题,首次提出采用全息技术研究近程目标的毫米波散射特性。该方法利用相位干涉效应,补偿电磁波的波前球面弯曲,并通过对回波信号的数学建模,反演目标的散射场分布函数。给出了四类不同特征的目标进行近程RCS预测,预测结果与目标特性相一致,表明该方法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实时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的两种应用:首先是STAP可以用来抑制杂波和干扰;此外可以用由STAP获得的杂波滤波系数来确定SAR图像中动目标的正确位置。给出了这种实时STAP技术的结果和动目标重新定位技术的结果。用实际SAR数据和测量期间所记录的动目标验证了杂波抑制质量和动目标重新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2.
锥体目标空间进动特性分析及其参数提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金文彬  刘永祥  任双桥  黎湘  庄钊文 《宇航学报》2004,25(4):408-410,422
空间进动是弹道导弹中段飞行过程中锥体目标特有的运动特性,本文首先建立了锥体目标空间进动数学模型,给出了姿态角与空间进动参数的关系式,并利用进动参数获取了反映目标质量分布特性的惯量比。然后通过对目标RCS回波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估计进动参数,以此为雷达目标识别提供新的技术思路。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估计出目标的进动角。  相似文献   

13.
钱崇智 《上海航天》1990,(5):16-18,7
为了降低各种地物杂波对雷达接收机工作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动目标跟踪方案.该方案采用单个模拟式多普勒滤波器,实现动目标提取与单脉冲跟踪兼容;动目标距离跟踪采用分裂波门技术.给出了动目标跟踪原理框图.外场试验表明,该方案是成功的.雷达各项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干涉测量具有被动式测量特点,对空间非合作目标轨道监测具有天然优势。利用5.5公里基线干涉测量系统,针对GEO卫星开展了差分干涉测量实验。引入群时延辅助的相时延处理技术,GEO卫星干涉测量噪声约9.4ps。基于"2小时标校-13小时跟踪-2小时标校"的长时差分观测模式,GEO卫星干涉测量误差约0.267ns,定轨解算星历与精密星历最大径向偏差为35.7公里。结果表明,单基线干涉测量可以收敛解算GEO卫星轨道,实现较高精度的GEO卫星轨道被动式监测。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军事领域的应用,介绍了未来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paceborne SAR)的几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包括能三维成象的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星载SAR的动目标检测、星载超宽带SAR、多频多极化星载SAR和分布式星载SAR。对从事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及卫星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雯雯  邵晓巍  段登平 《上海航天》2012,29(1):12-18,46
针对多星收发同置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建立了基线的空间几何模型,基于高程测量(DEM)和动目标检测(GMTI)任务设计卫星编队构型。给出了多星收发同置分布式InSAR的基线参数与构型参数的转换关系,在任务对基线的约束下,以小于某指标的测高和测速误差的轨道运行时间为优化目标,设计构型参数并仿真分析,获得了三种不同编队构型的基线稳定性和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17.
Ron  lipps  Victor  Chen  Maitland  Bottoms  任万霞 《空载雷达》2006,(1):23-27
合成孔径雷迭(SAR)的设计能够产生地面静止目标的高质量图像。这类系统未按处理动目标设计,对运动目标的检测和成像的效果都不好。本文将提出改进的先进技术,可以进行SAR系统对动目标的探测和再聚焦。  相似文献   

18.
孙娜  周荫清  李景文 《宇航学报》2004,25(5):560-565
与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相比,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由于其复杂的空间几何关系、地球自转及地球曲率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星载SAR/GMTI的实现更为复杂。提出了当不满足相位偏置中心天线(DPCA)中脉冲重复频率和天线水平基线间的严格约束条件时,通过象素匹配法和星载SAR沿航迹向干涉(ATI)技术实现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动目标检测、测速及定位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采用沿航迹向线性排列的双孔径天线星载SAR结构,首先建立了星载SAR双孔径天线空间几何模型并详细分析了星载SAR双孔径天线机理及信号特性,然后利用常规方法成像的双天线SAR图像,分析并推导了基于ATI技术和象素匹配实现对地面背景杂波淹没的运动目标检测、径向速度分量估计以及目标定位的方法。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干涉式合成孔径雷达测量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袁孝康 《上海航天》1998,15(5):20-26
论述具有三维测绘能力的干涉式合成孔径雷达(InSAR)测量技术。在InSAR中,除了形成普通的二维SAR图像之外,还利用同一地物目标的两幅SAR图像的干涉相位来提取该地物的高度信息。详细阐述InSAR的基本原理,分析其测量精度极限性能和某些设计约束,并概要介绍若干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月球遥感立体测绘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外月球探测测绘历程进行了调研总结,并针对立体观测、干涉雷达测量、扫描激光测绘等3种主要的测绘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继而提出适合中国月球探测目标的三维遥感测绘成像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