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不同位置关系3D雷达对3D雷达的成功引导概率及引导误差,讨论了成功引导概率随参数特征变化的性质,仿真分析目标到提示雷达不同斜距时目标在被提示雷达中的角度分布及引导误差变化。研究对雷达组网中3D雷达对3D雷达引导提示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目标信号估计目标角度会受到主波束干扰的影响,解决该问题的一个办法就是综合多个传感器的数据。自适应单脉冲多信号分类(MUSIC)算法可以在干扰中区辨出目标方位角估值和俯仰角估或真实频谱。但在进行目标识别和分类时,仅依靠这种算法不能得到理想的误差概率。通过综合综合导航系统(INS)和单脉冲雷达的方位与俯仰信号,能提高精确检测目标位置的概率。设计AIMS算的目的是进行目标瞄准,并综合自适应INS系统、四孔径单脉冲雷达和空时自适应信号处理器的信号。自适应INS系统不断测量地基目标的位置变化;四孔径单脉冲雷达用MUSIC算法自适应地降低主波束干扰,实现可靠的角度估计;空时自适应处理机(STAP)则将目标从杂波中分离出来。结果表明,AIMS算法有效地综合了传感器数据。并提出了识别正确目标信息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雷达跟踪目标时,方位是重要参数,因此方位测量精度直接影响雷达的性能。通常目标方位的获得是根据雷达所接收的应答信号来确定。在雷达天线中存在码盘,它能给出天线瞄准轴的方位。一般询问  相似文献   

4.
王小虎  杨乐  陈定昌 《宇航学报》2003,24(5):433-438
研究了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雷达测轨估计问题。为了解决雷达探测距离远、角度误差大、椭圆轨道计算量大和目标运动轨迹摄动大等恶劣条件下的测轨预报,并且能充分利用雷达测量误差分布的方向性以提高算法的精度和自适应能力,提出了小机动模型的目标状态估计器的预处理一给定两个时刻目标位置的轨道参数初算一多目标位置状态参数下最大似然估计的目标轨道最优估计方法。通过对制导控制系统全程仿真,可以看出该雷达目标测轨算法使其控制系统有很好的中末制导交接条件。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了依据雷达极坐标测量标准差和采用雷达极坐标测量数据估计直角坐标系中雷达测量方差以及目标位置误差的2种计算方法,分别为依据目标在统一直角坐标系中各坐标分量上的标准差得到目标位置间接测量偏差的标准差法和基于直线航迹线参数估计的统计学方法。结合相关滤波方法进行试验验证表明,这2种方法应用于多雷达加权航迹融合模型中的雷达测量权值动态分配过程中,均取得良好效果,对于卡尔曼滤波器等传统滤波器和多雷达航迹关联算法也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目标定位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通常利用星历表和雷达回波数据的距离-多普勒参数来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其优点是,不需要在雷达视场中使用任何位置确知的参考点,并且与卫星的姿态数据无关。在已经导出的目标定位公式的基础上,用解析法导出了计算定位误差的完整公式,并对定位误差的来源进行了详细讨论,还介绍了定位精度的评估方法,弥补了现有文献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讨论分布式雷达同的数据综合问题,提出了网中各分站采用简单滤波算法,当滤波误差不能实时给出时的最佳数据综合方法——概率加权综合法;并且给出了雷达威力图概率分层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8.
末制导雷达一次捕捉最小角度搜索范围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毅  姜永华  翟龙军 《宇航学报》2011,32(3):599-603
为了减少对方进行电子对抗的机会,要求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在保证一次捕获概率的同时尽可能减小角度搜索范围。为此,提出了一次捕捉概率为1的最小角度搜索范围模型。模型中,用圆分布表示目标指示误差和目标机动误差,用矩形分布表示自控终点散布误差。首先证明了末制导雷达开机位置与最小角度搜索范围之间存在的几个性质,进而利用解析方法推导了最小角度搜索范围表达式。分别以末制导雷达最大作用距离和导弹被发现距离为可变参数,对高亚声速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最小角度搜索范围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最小角度搜索范围不超过36.5°,小于某些反舰导弹的最小角度搜索范围。
  相似文献   

9.
雷达管制是一种管制员利用雷达设备提供空中飞行情形作为指挥依据的先进指挥方式。它不同于以往程序管制的主要特点是,雷达设备能提供精确的航空器高度、位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收发分置雷达探测目标的特点,建立了收发分置雷达的目标定位模型,并且对收发分置雷达的目标定位精度进行了仿真和分析,重点讨论了目标参数的变化对定位误差分布的影响,得出了有用的结论,最后指出了研究内容在雷达组网作战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李圭源  张厚  苏晓勇 《上海航天》2012,29(3):15-17,33
针对传统干扰裕量法判决雷达间电磁干扰对雷达性能影响程度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测距误差的判决方法。建立了矩形、高斯和线性调频三种典型脉冲信号雷达测距误差计算模型,推导了测距误差与信干比的定量关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信干比的不断增大,信号的测距误差逐渐降低,增大信号频宽也会提高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12.
李忠良 《上海航天》2001,18(5):14-17
论述了侦收多普勒雷达信号的基本特征,并提出测定高速运动载体雷达信号多普勒频率的方法,指出了雷达波束照射宽度内各位置上存在着多普勒频率的差异。讨论了脉冲多普勒雷达信号的视频特征,并对该雷达信号脉组内的脉冲重复间隔参差和脉冲系列随信号波束扫描调幅提出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单脉冲跟踪雷达在跟踪目标时有比较好的抗角度干扰的能力,但抗距离拖引干扰就显得差一些,而距离拖引干扰会使雷达增大测距、测角误差。为了解决这一干扰问题,本文介绍了抗距离拖引干扰的几种技术措施:边沿跟踪、距离保护波门、宽波门跟踪、利用搜索雷达的目标距离信息反拖引干扰、人工反距离拖引等。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捷变频雷达能在脉间大幅度跃变有很强的抗瞄准和阻塞干扰的能力。非相参捷变频雷达其频率跃变是准随机的,可以预测它的跳变规律,实施预置式窄带干扰。我们研制的预置式干扰机经原理试验,效果较好,具有方案简单易行,预置精度很高,适应能力较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王克让  张劲东  朱晓华 《宇航学报》2010,31(7):1838-1843
针对MIMO雷达体制下角闪烁引起的测角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CS自适应融合加权的抑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于地面稀布阵相参阵列雷达,分布式星群平台具有高速运动特性,相应地全相参合成效率受限于星间的空时频同步误差、波束指向误差等系统误差约束。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星群的全相参雷达低副瓣波束形成设计方法。首先,从星群系统规模、星间安全距离、远场条件、探测链路等因素入手推导了有效探测距离区间。接着,给出了同步误差、波束指向误差以及卫星高速运动特性对全相参合成效率的定量影响评估方法。最后,利用空时频多维联合方法实现了低副瓣稳健波束形成,可有效增加无模糊视场范围,适用于实际星群规模有限的应用场景。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Sull.  RJ 任万霞 《空载雷达》2000,(2):27-30,12
提出了一种用于改进型全球鹰(Global Hawk)无人驾驶飞机(UAV)的机载火炮定位雷达(AFFR)。该AFFR能在炮击一秒钟内探测到炮弹,并在数秒钟内确定其弹道始点的位置(火炮位置),且圆概率误差(CEP)小于50米。AFFR还可用作合成孔径雷达(SAR)和地面动目标显示(GMTI)。  相似文献   

18.
基于雷达跟踪仿真的滑翔式再入弹道突防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雍恩米  钱炜祺  何开锋 《宇航学报》2012,33(10):1370-1376
从防御雷达对再入弹道跟踪效果的角度,对滑翔式再入飞行器的突防性能进行了初步分析。基于Unscented卡尔曼滤波和考虑气动模型的目标跟踪模型,加入雷达测量噪声,计算目标跟踪误差,比较弹道式与滑翔式再入弹道的跟踪效果。仿真结果表明:(1) 滑翔式再入弹道有横向机动且飞行高度较低,雷达的发现时间较晚,可观测时间比较短;(2) 由于雷达的跟踪动力学模型中很难对气动力准确建模,滑翔式弹道借助气动力产生机动,雷达对其跟踪的误差要大于弹道式再入弹道; (3) 在相近的雷达观测条件下,弹道机动性越强,雷达跟踪精度越差;(4) 尽量使防御方所假设的目标动力学模型失配是增加突防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无源雷达布站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无源雷达的工作机理后,着重讨论了布站方式和布站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舰载跟踪雷达两轴稳定伺服系统的前馈补偿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介绍舰载跟踪雷达两种稳定前馈补偿方案的设计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中的前馈技术可以极好地补偿舰的摇摆引起的误差,即使对于窄带宽的伺服系统,雷达能具有中够高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