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行夹具的夹紧机构,不同于普通机床夹具的夹紧机构。普通机床夹具的夹紧机构,是将工件牢固地压紧在夹具的定位面上,而随行夹具的夹紧机构,为了要保证夹具的随行动作,不能将工件夹紧固牢,其夹紧件和定位支承件对工件来讲,应是如图1所示的弹性夹紧和弹性支承(有时也采用固定支承)。笔者从所经过的几代产品夹具设计资料中,选择了几种夹紧机构,仅供参改。  相似文献   

2.
C1336单轴自动车床是用于棒料连续自动加工较为复杂零件的机床。但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有些半成品零件也需要实现自动连续加工。我厂将苏制1A136单轴自动车床进行改装,实现了半成品零件的连续自动加工,十多年来加工质量稳定,生产效率比六角车床加工提高三倍。改装的部分包括送料及夹紧凸轮;在前刀架上装一个自动送料机构;在夹紧卡簧里装自动卸出零件及定位装置。 1.送料及夹紧凸轮的改制  相似文献   

3.
U形零件(见图1)是热交换器的主要元件之一,随着产品品种的不断发展,使用不同直径、壁厚、弯曲半径的零件越来越多。原有的弯曲工具由于存在结构复杂、调整繁琐、工人劳动强度大、质量不稳定、加工周期长等缺点,已不能满足生产进度和新品开发的需要。根据U形零件的工艺特点,设计、制作了通用弯管工具,操作方便,使用效果良好,其结构如图2所示。弯管工具采用连杆夹紧机构,操作时用操作手柄夹紧或放松工件,工作部分零件(芯子、成形压块等)可任意调整至合理位置。弯曲不同直径、壁厚及弯曲半径的零件时,只要相应更换芯子、成形…  相似文献   

4.
Kaiser精密刀具公司研制的Unilock系统将卡盘与夹具结合在一起夹持工件。这种方法可解决因工件装卸引起的不协调问题。工件的基准定位只在夹盘中心线确定一次 ,在机床的CNC程序中保存数据后可把工件从一台机床移到另一台机床而不需要再次定位基准点。工件采用气压夹紧 ,并可在台钳、四爪卡盘、磁性夹盘或标准夹紧器中夹持。系统的模块适用于几乎所有尺寸和形状的工件。夹盘可组合使用 ,用于分度、定位、各种状态夹持以及装到工作台上低成本、高速夹具  相似文献   

5.
在Z35型摇臂钻床电气原理图中,XCY是控制摇臂升、降的限位开关,XCZ是控制摇臂夹紧、松开的组合开关。一台Z35型摇臂钻床,因检修而拆过XCZ组合开关,重新装上后,摇臂可以上升、下降,但不能夹紧。检查线路,没有问题,符合电气原理图,这种故障现象,在机床检修后是常发生的。分析 Z35型摇臂钻床,摇臂的夹紧动作是在摇臂上升或下降的动作之后立即进行的。工作过程(以上升为例)是:按下按钮AS,接触器CHS线圈通电  相似文献   

6.
在精磨夹具的设计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精度要求高,形状特殊而且刚性差的零件。常用的液塑、滚针、蛇形管衬套结构的定心夹具,对这些特殊情况难以满足要求,因为这些结构虽然都可消除零件定位误差,但由于夹具装上机床后,夹持零件的表面不能修整,而达不到非常理想的精度。因此人们都在寻求夹具在机床上修整后,不用移动夹爪而利用固定膜片的弹性变形来定位夹紧零件,以消除夹具的安装误差和零件的定位误  相似文献   

7.
针对航空领域中翼类结构件的高速铣削加工,提出一种干涉小、柔性高、换装快速、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夹具设计方案。详细论述了该夹具系统的组成、原理以及PLC控制程序。采用可调式定位板定位、回转夹紧气缸夹紧,利用传感器感知、PLC控制以实现电磁阀有序动作、工件可靠夹紧,解决传统装夹中原材料浪费和加工过程中机床刀具与夹具的干涉问题。编制了相应控制程序并调试成功。该夹具设计方案为飞机结构件实际生产和程序控制自动化夹具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厂一车间革新组根据生产需要,将1318型六角车床改装成全自动车床,机床外观见图1。一、改装部分改装后传动系统如图2所示。 1.去掉原机床上十字手轮六角盘。 2.床身后边增加一根分配轴,其上装有送料凸轮、松开夹紧凸轮、尾刀架凸轮、进退刀凸轮及退料凸轮。  相似文献   

9.
当机床出现故障时,首先要判断是机械故障,还是电气故障.常见到的电气故障是由机械故障引起的,这时如果只排除电气故障而不排除机械故障,则故障将会重复出现.如一台X53T型铣床,进行机械检修,修后试车,运行不到1min(空载),进给电机的热继电器就跳闸,一位电工认为热继电器有问题,换了一只新的,一试车,仍出现上述故障.后经仔细检查,发现进给电机安装不合适,转轴上的耦合齿轮压得太紧,加大了电机负荷,致使热继电器跳闸;重新调整后,故障消除.再如Z35型摇臂钻床,经检修后,往往出现摇臂夹紧、松开的动作不正常,没有经验的电工往往只去检查线路,忽视查着机械装配.这种钻床的电气箱内控制摇臂夹紧、松开的行程开关是由一个扇形齿轮传动的,如果两齿轮初始耦合位置不对,虽然接线无误,也实现不了摇臂夹紧、放松的动作.因此,设备一旦出了故障,首先要进行分析,判断是机械故障还是电气故障.  相似文献   

10.
夹具的柔性是指夹具快速适应不同形状工件装夹要求的能力.包含机床夹具、装配型架在内的飞机制造工装柔性化,一直是航空工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得到了大量的研究[1].组合夹具是实现夹具柔性化的重要方法[2],但传统的槽系或孔系组合夹具不能适应飞机零件的切削加工.气动夹紧是实现工件快速装夹的有效手段[3-4]. 中航工业某公司在转包项目及大飞机研制中需要加工大量以型材为原料的零件.生产中还是采用传统的螺钉压板式专用工装.存在工装数量多、管理不便、装夹费时、加工效率低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气动柔性快装组合夹具系统,能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11.
SPRINT 65直线驱动机床对于直径65mm以下的棒材切削以及直径175mm以下的工件夹紧具有许多优势.机床在X3轴,标准版Y轴,55°倾斜床身和3个高效能12x刀塔上设计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直线驱动.在加工过程中,最多可使3把刀具同步使用,保证了不停机操作的最高有效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正>对机床制造商Liechti Engineering而言,工艺可靠性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恒定的夹紧力是不可或缺要素,所采用的刀具夹紧系统就有着重要意义。多年来,这家瑞士企业尤其信赖REGO-FIX的powRgrip系统。在制造涡轮构件的流面方面,Liechti Engineering是全球市场上编程与加工解决方案的质量领军企业,能提供全套解决方案,专注于以复杂  相似文献   

13.
在军用设备中使用的可插式,热传导冷却的电子组件要求在组件和冷却通风槽之间的接合面热阻小,并允许分开以便更换组件。 这篇文章介绍了以IBM公司开发的用于航空电子设备的一种楔形块,是压铸成形并经过阳极氧化处理的多楔形块夹紧装置,其产生的夹紧力大约为4.48N。这个力作用在组件的一个接合面上,产生一个通过接合面并小于0.4℃/w的热阻(每对接合面0.2℃/w),并在振动和冲击时保持组件不松动。楔形块夹紧装置的试验结果和计算公式证明了它的使用价值,同时建立了扭矩,楔角和摩擦力与夹紧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铰链压紧器     
产品在加工和检验过程中都需要固定在设备上或工装上。因此夹紧方法的选择和夹紧件的设计不但关系到产品加工的质量,而且对生产效率和工人劳动条件都有很大的影响。通常,一般工厂多采用螺旋夹紧装置,它虽能满足对产品的夹紧要求,但费时费力,效率低。我厂在一九七七年为适应新机种工装设计的要求,编制了一套取名为“铰链压紧器”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操作辅助时叫,提高数控机床的工作效率,目前较普遍地采用了机外刀具预调措施。对于数控车床来说,就是加工前在刀具预调仪(亦称对刀仪)上预先调定刀具在机床X向(横向)和Z向(纵向)的长度尺寸,以便控制刀尖在机床座标系中的起始位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通常使用可调式刀扪(图1)。可转位刀片或小刀头以机械零件夹紧固定的方式安装在刀杆上,刀杆的尾部和侧部分别设有一个和两个可调螺钉。改变这三个螺钉拧入的深度,就可以控制图1中的刀具预调尺寸Lx和LZ。这两个尺寸一般由编程员选定,并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锥形夹紧环的设计和在加工中心上的应用,并提出了锥形夹紧环一般设计和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EI公司是知名的钻铆机制造公司,在钻铆机和铆接技术上有独到之处.型架能将每个长桁和蒙皮按其外形准确定位,且使整个型架保持不动.机床全部紧固工序是在夹紧的状态下完成的,最后从型架中取出装配完毕的整体板件.  相似文献   

18.
应用数控技术加工齿轮,在模具加工中经常使用电火花数控线切割机床,因它不需要专用刀具,能加工硬度极高的材料,以及齿轮切削机床难加工的小模数内齿轮。这对于单件特殊要求的齿轮加工,不仅能获得较高的精度,而且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但目前数控机床的性能,多数只能作直线和圆弧插补,不能直接作渐开线插补,因此需用圆弧来近似代替渐开线齿形。而要计算出满足精度要求的代圆数据,需要进行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模具技术的发展,对线切割机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机载设备各研制生产厂、所的现有线切割机床大都是50~60年代的产品,经过多年使用,严重老化,加工精度低,生产效率差,远远不能满足科研生产的需要,进行老设备改造和精化已是当务之急。部内外很多单位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沈阳兴华电器制造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研制成功了MNC数控  相似文献   

20.
年已70多岁高龄的朱宝流先生曾任空军某研究所副所长和总工程师,现在他虽然闲赋在家却仍然在进行空军装备的探索工作。在采访中,他深入地讲述了坚持竞争机制和不能放松关键技术研究对我国航空工业突围21世纪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