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YZL16操纵减摆器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ZL16是K8飞机化操纵减摆器,其操纵和减摆阻尼的液路相互耦合,给设计带来了新的课题。文中采用数字仿真方法研究了YZL16静态阻尼与操纵状态两种工况下的工作特点。仿真中考虑了油液的压缩性,采用阻尼长孔的流量系数计算公式(流量系数是随压差或流量变化的)取代常用的薄壁小孔的固定流量系数。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文中还介绍了阻尼孔直径、阻尼阀的泄漏、控制阀流量特性、油液含气量等各种因素对静态阻尼与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几何耦合与设计参数对非线性液压减摆器等效阻尼的影响,建立了直升机前飞时,计入几何耦合的旋翼液压减摆器的分析模型,根据浆叶与减摆器之间的关系和减摆器力-速度曲线,导出了浆叶的摆振运动方程,用4阶龙格-库塔法对摆器轴向速度在时域内的响应进行了计算;用能量平衡的原理计算了非线性液压减摆器的等效线性阻尼;计算并分析了几种典型的几何耦合形式,减摆器的安装形式和设计参数对轴向速度和等效阻尼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飞时变距几何耦合将使液压减摆器的有效阻尼大幅度下降,通过改进减摆器的安装型式,选择合理的几何参数可以显著降低轴向速度,提高等效线性阻尼。  相似文献   

3.
在时域内建立了液弹阻尼器的数学模型,利用筒式液弹阻尼器试验件,进行液弹阻尼嚣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结构参数、运动参数对液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并基于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滞弹位移场(ADF)模型参数识别.结果表明,液弹阻尼器的动力学性能稳定,耗能能力强.通过液弹阻尼嚣模型重构曲线与试验曲线的比较,证实了本文模型能够模拟液弹阻尼器的动力学特性,可用于带液弹阻尼器的直升机旋翼系统气弹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模态综合技术建立了旋翼与机体耦合气动机械稳定性分析模型,并以采用无轴承旋翼的轻型直升机为研究对象,依据机体动力学特性试验数据和旋翼设计数据,进行了地面共振和空中共振分析.研究了一些设计因数对稳定性的影响,讨论了从设计上增大阻尼的方法和在分析方法上还应注重的研究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安装减摆器,并提高其阻尼效率,以及设计对阻尼有利的桨叶气弹耦合是消除无轴承旋翼地面共振和空中共振的重要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5.
粘弹减摆器结构参数对直升机动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利用减摆器更好地提高直升机的动稳定性,本文采用Simulink时域仿真和多桨叶坐标变换等效阻尼识别法,研完了叶间残摆器不同的连接参数对孤立旋翼系统稳定性以及对直升机空中共振稳定性的影响,并且定性地分析了这种影响所产生的内在机理.分析结果说明:叶间粘弹减摆器采用特定的连接方式能减小残摆器一阶激振力下的背景振幅,增大减摆器耗能模量,提高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结构型”摆振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进雄 《强度与环境》1998,(2):62-64,F003
论述了“结构型”摆振现象及其特点,研究了轮胎特性参数和起落架结构参数对“结构型”摆振的影响规律。所得结论对于处理某些“结构型”摆振比较突出的摆振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被动式电磁阻尼器控制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振动.首先,设计了一个被动式电磁阻尼器,可以通过电流变化控制阻尼力.然后,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NASTRAN,对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分析了不同阻尼下的不平衡响应仿真.最后通过系统高速旋转实验,研究了不同阻尼器控制参数下该系统的不平衡响应.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增加被动式电磁阻尼器能够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并降低转子的不平衡振动,使转子成功越过一阶弯曲临界转速15 600 r/min,稳定运行在21 000 r/min.  相似文献   

8.
主、被动振动控制一体化理论及技术(Ⅱ)--组合控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是系列讲座的第二篇,涉及组合振动控制的基本问题,重点介绍近几年的研究结果。包括:各种阻尼材料及其性能,筒型粘弹性阻尼器特性及设计方法,自由和约束阻尼层结构以及粘一弹性复合结构的分析,直线式压电作动器PZT-AM和TOKIN的特性、试验及设计;在此基础上,以空间桁架为例,讨论了组合振动控制实现问题,涉及动力学特性分析和试验,用评价函数描述被动振动控制参数对主动振动控制的影响,作动器和阻尼器的优化配置等。从工程应用角度,本文指出应当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用来指导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共轴式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在不考虑桨叶减摆器和起落架非线性因素的前提下,通过求解某模型直升机不同转速时桨叶摆振和机体运动的时域响应,确定了该直升机发生地面共振的转速范围,并与特征值分析确定的共振转速范围进行了对比验证。最后,分别采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和线性化模型对不同转速时的上、下旋翼桨叶摆振和机体运动响应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发现:在稳定区内,系统 非线性因素的影响不大;在不稳定区,非线性系统与线性化系统的响应特性呈现显著差异,且非线性系统将出现极限环现象。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一种双腔双阻尼的被动式自适应缓冲器;给出了此缓冲器的数学模型,并基于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该缓冲器的虚拟样机;分析了该缓冲器的着陆动态性能及其主要参数对全机着陆动态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在使用功条件下,自适应缓冲器的着陆性能比单腔变油孔缓冲器性能略好;而在粗暴着陆条件下,自适应缓冲器的过载远小于单腔变油孔缓冲器,起到主要减载作用.增大高压腔、低压腔体积或增加低压腔压力或减小高压腔压力均可使自适应缓冲器的过载减少.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着陆缓冲机构是开展地外天体着陆探测的核心装置,其着陆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探测任务的成败。本文梳理并总结了现有航天器着陆缓冲机构的相关设计技术,重点介绍了航天器着陆缓冲方法、机构构型和地外小天体着陆/锚定机构,并对其优缺点和适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其次,针对各类着陆缓冲机构总结了动力学分析技术现状,对比了理论解析模型法、全机刚体仿真分析法、刚柔耦合仿真分析法、全机柔性仿真分析法和半主动控制仿真法等动力学分析方法的优劣。再次,论述了地面等效试验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滑轮平衡法、斜坡模拟法和全机1/6尺寸模型法3种地面等效试验方法的主要特点。最后,结合未来深空探测需求,对航天器着陆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某型飞机实测起落架着陆载荷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陆撞击是飞机起落架最重要的载荷情况之一.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得出某型飞机前、主起落架着陆撞击载荷谱,包括垂直载荷系数谱、起转与回弹载荷系数谱、侧向载荷系数谱及下沉速度谱等.并给出了一些载荷的特点及回归结果.此外,对起落架载荷测试方法亦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海战向立体化、多层化发展,舰载直升机以其垂直起降、定点悬停等优势成为未来海战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着舰引导与控制是舰载直升机的关键技术。本文对直升机着舰引导技术与着舰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着重概述和分析了着舰引导技术中的雷达、卫星、视觉、光电引导技术。其次对舰载直升机着舰的环境影响因素、综合流程以及应用现状进行概述分析,最后对舰载直升机着舰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To evaluate the landing response of the large civil aircraft in the conceptual design phase , a method for simulating aircraft landing is given.The model for the shock absorber is investigated.The flexible airframe model is established using finite element model ( FEM ) to analyze its modes.Then , the whole aircraft model with flexible airframe is made for the multibody simulation.Tail-down , two-point , three-point and sideslip landing scenarios are studied.The influence on the landing performance considering mode superposition of the flexible airframe is analyzed.Both longitudinal and spanwise positions of the main landing gear are changed to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n the landing performance.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feasible.The shock absorber axial force of the main landing gear with the flexible airfram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rigid airframe.The number of mode superposition and the position of main landing gear can influence the landing response.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大飞机多轮多支柱起落架研制中的载荷分配难题,实测伊尔76飞机起落架载荷,对多支柱起落架在着陆撞击及转弯过程中的载荷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实测结果发现着陆时前、后主起落架承担的冲击载荷基本相当,起转载荷相对较大.与常规三点式起落架相比,转弯时多支柱起落架载荷有很大不同,前主起落架侧向载荷指向转弯圆心反方向,构成阻碍飞机...  相似文献   

16.
于治会 《强度与环境》1994,(2):58-64,F003
本文介绍了等压式缓冲器及带有等压式缓冲器的冲击台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说明了影响冲击加速度的因素及其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7.
In view of the complexity of landing on the deck of aircraft carrier, a systematic model, composed of six- degree-of-freedom mathematic model of carrier-based aircraft, four-degree-of-freedom model of landing gears and six-degree-of-freedom mathematic model of carrier, is established in the Matlab-Simulink environment, with damping function of landing gears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ires being considered. The model, where the car- rier movement is introduced, is applicable for any abnormal landing condition. Moreover, the equations of motion and relevant parameter are also derived.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ircraft is calculated via the variable step-size Runge-Kuta algorithm. The effect of attitude angles of aircraft and carrier movement during the process of landing is illustrated in details. The analytical results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carrier-based aircraft design and main- tenance.  相似文献   

18.
月球探测器着陆腿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月球探测器多工况着陆仿真分析中,要求所建模型能够满足高效运算的需求。本文改进简化着陆腿有限元建模:分别采用壳单元、梁单元模拟着陆腿内外筒壁,充分考虑结构柔性以及筒壁间作用力;通过连接单元特性来表达缓冲材料的力学性能,减少了计算耗时;并采用隐式算法求解动力学方程,保证了计算精度。其中壳单元模型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缓冲腿柔性变形对缓冲性能的影响;在考虑着陆腿柔性时,随着摩擦因数的增大,着陆腿缓冲性能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