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太空抢险     
著名科幻作家亚瑟·C·克拉克在名著《2001 年:太空探险》中描述了一个漫长的宇宙航程中电脑反叛的故事,在飞船“发现号”上,计算机 HAL由于无法抵抗孤独的威胁,最终成了人类杀手。若干年来,有关宇航过程中电脑杀人的故事屡见不鲜。青年作家星河反其道而行之,在下面的短篇中,他充满激情地讴歌了为人类太空保卫事业勇于献身的机器人的形象。 星河,1967年出生,90年代最有影响的科幻名人。他的创作包括短篇小说《朝圣》、中篇小说《决斗在网络》、长篇小说《网络游戏联军》、《残缺的磁痕》和《异域追踪》等。星河现在是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专业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2.
水星的黎明     
科幻文学不仅简单地预测未来,它还在相当程度上全方位地将未来世界的整体展现给读者,让读者跟随未来的主人公共同经历技术变化在情感上引发的喜怒哀乐。《水星的黎明》就是这样一篇科幻小说。 作者凌晨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物理学系,1995年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是当前比较活跃的科幻女作家之一。由于凌晨出生在航天家庭(父母均在航天部门工作),她自小就对祖国的航天事业相当关注。据悉,《水星的黎明》只是她关于航天题材众多科幻小说中的一篇。  相似文献   

3.
<正>"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是科幻小说《三体》中的一段话,提示对于向外太空发送地球和人类的信号要非常谨慎,但是太空探索黄金时代的科学家们是无畏的,他们毅然将人类的名片揣在了人类的深空探测器身上。在比"旅行者号"更早发射的美  相似文献   

4.
若水 《太空探索》2022,(2):56-60
提到太空种植,关心太空的你一定对电影《火星救援》中主演马特·达蒙在火星种植土豆的场景记忆犹新.喜欢科幻的你也一定对《三体3:死神永生》中云天明在一片位于三体人太空飞船的麦田中,与程心在地球分别后的第一次视频会面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5.
黎明 《飞碟探索》2007,(8):48-49
科幻小说里的月球"喷泉"让我们先回到1956年。那时候NASA都还没有创建,更没有完成登月飞行的壮举,人类对月球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一些远距离观察后揣摩得到的假设。当时,著名的科幻作家哈尔·克莱门特发表了一篇名为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一名天体物理学家,我总觉得科幻故事的想象力再疯狂,也都明显是在谈论人类。无论地点多么陌生,科学概念多么不同寻常,大多数科幻最终还是在说人类(或类人)的互动、问题、弱点和挑战。这就是我们要回应的,也是我们在理解的道路上做出的最大努力。事实上,这意味着大多数科学幻想发生在可以描述的场景中,比如说在行星上或飞船里。真正的挑战是将故事与人类情感、人类高矮胖瘦以及时间尺度联系在一起,同时仍然捕捉宇宙本身的巨大规  相似文献   

7.
英国《泰晤士报》1月18日报道,美国总统布什已经批准国家航宇局研制核动力飞船,这种太空船能够在两个月内从地球抵达火星。这就是说,科幻小说中描写的用核动的梦想,不久的将来即可成真。  相似文献   

8.
科幻文学作家比所有其他人更加关注航天,这是因为,科幻面对人类的未来,而航天技术属于未来。 早在科幻文学发展的萌芽时期,航天技术就已经成为科幻作品中的主要主题。公元1643年,英国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在发表的小说《梦》中,就曾形象地阐明宇宙飞行中的种种奇异状态:超重、失重、如何战胜空间的冰冷以及如何度过  相似文献   

9.
库克岩石     
一块在火星表面发现的岩石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突然移动起来,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而去。所有在火星表面降落的航天器都在某一个时刻被齐集探险队的营地,他们来无影去无踪,将最高的恐怖也是最深的神秘呈现给地球使者…… 杨平,1973年6月出生于北京,曾就读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在校期间就已经成为科幻创作和外星探索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目前,他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培训中心的技术人员。杨平的作品大都以当代科学技术的有限外推为背景,冷静独立地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人与技术的交汇等富于个性的主题,他是进入90年代后最新涌现的科幻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短篇小说《为了凋谢的花》、《裂变的木偶》、《深度下潜》都深受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0.
骆驼渴了能发现新水源 奥伯特1894年6月25日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受家庭影响,1913年进幕尼黑大学学医。但他从小渴望工业进步,并对交通工具感兴趣,因为工业进步带来的任何交通工具,能使人旅行得更远、更快、更好。 11岁那年,妈妈将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和《月球旅行》两本科幻小说,做为生日礼物送给他。他一连读了五六遍,几乎把全部内容都印在了脑子里。他对凡尔纳的书着迷,但他并不盲从凡尔纳。  相似文献   

11.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阿凡达》导演卡梅隆将成为2015年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首度环月飞行时的两位游客之一。研制联盟号飞船的俄罗斯能源公司表示,已为飞船设计了两个供环月飞行的商业座位。整个环月飞行需要8天~9天的时间。卡梅隆一直希望实现太空旅行的梦想,2000年,为了前往和平号空间站,他曾在俄罗斯接受了医学检查。  相似文献   

12.
《太空探索》2010,(3):36-39
<正>如果说《哈利波特》是人类想象力的试金石,电影《阿凡达》则是人类未来科技的一面镜子。新年伊始,好莱坞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在全球热映。这部最新科幻大片打造了一个瑰丽神秘的世界,尽管人人知道这  相似文献   

13.
星际迷航     
《太空探索》2007,(11):55-55
罗伯特·A·海因莱因(1907-1988),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太空探索科幻作家,1974年被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协会授予第一届终身成就奖,并6次荣获雨果大奖。他生前出版了100多部小说、故事及其他作品,其中有4部改编为电  相似文献   

14.
陈思信 《太空探索》2001,(12):36-37
实现幻想 科学幻想常常启发人类的重大发明创造。1865年法国著名作家凡尔纳在他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描述了引人入胜的宇宙航行情节。在那时,凡尔纳就想到了太空旅行要穿特殊的服装。而实际上,直到30年代进行高空飞行时,人类才确实需要特殊的飞行服装。随着飞机越飞越高,高空的低气压迫使飞行员需要加压的服装,或者  相似文献   

15.
几年以前,一篇名为《飞船即将坠毁》的文章出现在各种报刊上,文章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1967年4月23日,苏联航天员科马罗夫在执行完联盟一号飞船飞行任务后,发现用于飞船着陆时减速的降落伞因故障无法打开,联盟一号将在两小时后坠毁。在科马罗夫生命的最后两小时,他平静的向地面指挥中心作了汇报,并与他老母亲、妻子和女儿挥泪诀别。最后全苏联人民在电视直播中,看到了科马罗夫因飞船坠毁而壮烈牺牲,整篇文章情节感人、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16.
张元国 《飞碟探索》2013,(12):62-63
在好莱坞科幻大片《遗落战境》里,汤姆·克鲁斯扮演一个末世后守在地球上的无人机维修员。他一个人在森林里投篮、看书。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在体育场感怀最后一场“超级碗”橄榄球赛.在残破的建筑物中与危险的攻击者进行殊死搏斗。没有了人类的活动,地球上天很蓝,树很绿。所有的文明遗存都残破不堪。  相似文献   

17.
江晓原 《飞碟探索》2006,(11):24-25
一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Crichton)的科幻小说,许多都拍成了电影。著名的如《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侏罗纪公园》的续集《、重返中世纪》(Timeline)等,皆有同名电影,而且这些电影也都名声响亮。事实上,他迄今出版了14部小说,其中13部  相似文献   

18.
法国航天员畅谈航天感受“人类应该充分利用空间站这一基地,大量开发像‘出租汽车’那样的多用途载人飞船,来往于轨道间运输,并且把人送往月球。”这番话是法国航天员让一皮耶尔·海涅雷在1993年10月2日《航空与宇宙》周刊为他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的。海涅雷是...  相似文献   

19.
对于神奇的UFO,当人们无法用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解释时,“平行世界”、“第五种力”、“第六感觉”等一些根本无法用科学事实证实的假说、设想便成了津津乐道的话题,并由此产生了类似“心灵感应”、“超人”等一些更加神乎其神的说法,这样反而又使部分人用“幻觉”、“骗局”等字眼来否定UFO的存在.结果却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人们陷入更深的迷茫.笔者在此并非想否定上述观点,只是认为对于UFO的研究没有必要不断将其复杂化,因为UFO仅仅是一种物理现象罢了.记得在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人们对超前时代出现的潜水艇众说纷纭,也产生了不少荒诞离奇的观点,但潜水艇不过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工具而已.  相似文献   

20.
“未来的某一天,主人公乘坐先进的时间飞船,回到了远古的某一时期,他(他们)帮助某一部落战胜了天灾,打败了邪恶的M人……”近来,类似题材的影视剧频频出现在屏幕上,时光倒流也作为一个热门主题出现在许多科幻读物上。此举作为启发青少年学习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未尝不可,但如果把时光倒流作为一种理论依据去探讨一些不明现象,那就步入歧途了。因为我们决不可能回到过去,也就是说时光绝不会倒流。爱氏相对论的一个重要结论:光速是速度的极限,因为速度超过光速时,质量变为无穷大,时间变为负值。其结论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就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