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2014年是世界航天发展创纪录的一年,全球成功发射入轨航天器数量达到293个,刷新了2013年刚刚创造214个的最高纪录,成为历史上航天器发射数量最高的一年。空间在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多个国家发布了重要的航天战略与规划,空间系统更新换代加速,多项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航天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全球低轨卫星星座加速组网,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显示出极高的商业和军事价值,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战场。特别是2020年以来,美国“星链”(Starlink)卫星呈现出高强密度部署态势,展现出极强的卫星规模化制造能力,引领了全世界卫星星座制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开始,世界主要航天国家纷纷迈进了卫星导航的门槛。但是从方案选择上来说,有四个国家选择了全球系统,两个国家选择的区域系统。这其中的区别是什么呢?GNSS是什么全球系统的全称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英文简写为GNSS。其中的  相似文献   

4.
短消息     
<正>2018年12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据计划,今后两年,我国还将发射11颗北斗三号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卫星,  相似文献   

5.
李立 《国际太空》2024,(3):39-43
<正>全球通信卫星领域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卫星技术持续创新、卫星系统快速更迭、应用服务不断深化、普及范围大大拓展,卫星通信进入与地面网络融合发展的天地一体卫星互联网时代。高通量卫星(HTS)凭借超越传统通信卫星的高吞吐量和逐渐成熟的运营服务模式,成为未来卫星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航天报告》,全球太空经济规模2022年增长8%,预计未来5年内将实现41%的增长。近一年来,美国、日本、印度、韩国、新西兰和欧盟等主要航天国家和经济体都发布了相关战略文件和政策,以推动航天产业的发展。随着全球航天发展新格局的形成,为维护自身利益,美国航天政策不断调整,太空军事化战略也昭然若揭。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美国航天发展政策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全球人口增加,全球生态环境日益脆弱,全球气候正在经历明显的变化过程。气候变化已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科学的前沿问题,还成为关系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军事与国家安全、环境外交等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8.
众眼看宇宙     
易轩 《太空探索》2010,(2):60-61
<正>这张类似岩层"纹身"的照片,是由火星勘探者上的HiRISE相机拍下的,显示出火星上刚形成不久的一堆错综复杂的浅色地形,研究者们认为这是火星上的沙尘暴狂飙后留下的痕迹。沙尘暴在地球上的沙漠地区十分常见,典型的尘暴可持续数分钟,火星上的尘暴也与此相似,只不过它的肆虐范围大得多,经常能够席卷火星全球,  相似文献   

9.
正1总体情况历经近60年发展,全球空间对地观测体系和能力日趋完备,空间对地观测已经开始走进"精致为用"的发展新阶段,显现出两大特点:一是系统规模和能力稳步发展,应用越来越"精致",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服务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二是在应用过程中衍生出的需求变化和精致化应用等新需求,已成为未来新一代空间对地观测系统转型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主导推动力量。全球对地观测卫星发射和在轨情况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已成功发射7956  相似文献   

10.
<正>颠覆性技术,是一种另辟蹊径、会对已有传统或主流技术途径产生颠覆性效果的技术。近年来,颠覆性技术所展示出的强劲势头,越来越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颠覆性技术的发展,也必将引发战争面貌的彻底改变。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现代战争的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颠覆性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推动武器装备体系的更新换代;打击方式基本已不  相似文献   

11.
<正>从10月24号开始,我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数据正式对外开放共享,这也意味着,继美国、日本之后,我国成为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这颗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碳卫星于2016年12月22日发射,目前在轨运行良好。碳卫星克服了地面监测站在空间分布上的局限性,从宇宙空间完成对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定期获取全球和区域的二氧化碳分布图。此次数据开放,  相似文献   

12.
<正>第一大任务是"全球降雨测量"(GPM)核心观测台,是与日本宇宙探索局联合实施的一项任务,已经于2月27日在日本种子岛发射。GPM核心观测台是一个全球降水观测星座——也就是GPM星座的首发星,这个星座将观测全球的降水——包括雨和雪。它所获得的信息将有助于解释地球上的水循环,帮助人们改善水资源管理和气候预测。GPM由美国、日本、欧洲等多国联合研制,完全投入使用后,可以实现每3小时观测一次全球的降雨和降雪。  相似文献   

13.
<正>载人空间站建设全面展开、嫦娥五号探测器即将登上月球并采样返回、火星探测项目已经启动……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中国航天过去取得的成就今世人瞩目,而未来的计划更是激动人心。探索太空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国际合作是航天探索的必由之路。中国作为航天大国,已成为全球航天合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赵斌 《太空探索》2014,(8):12-14
<正>当地时间2014年7月2日凌晨,在美国加州范德堡空军基地,美国"轨道碳观测者"(OCO-2)由"德尔它"2火箭成功发射,进入高705千米、倾角98.2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质量407千克,工作寿命设计为2年。尽管人们对全球变化的机理还存在诸多分歧,但以碳为基础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已达成共识。在过去50多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了近20%——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根据全球碳项GCP  相似文献   

15.
文清 《飞碟探索》2010,(2):16-17
<正>甲烷"大爆发"将使全球温度提高10℃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位于西伯利亚西部永久冻结带上全球最大的冻泥炭沼泽开始融化,这片在距今11000年前形成的冻土正在逐渐变成一个个浅湖,而这一过程释放出的甲烷气体(温室气体的一种)也将会加速全球变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正>2023年是世界航天发展历史上创造新纪录的一年。在美国、中国航天的带动下,全球航天活动高位高速推进,全年共完成223次航天发射,合计发射航天器2945个,创造了运载火箭发射次数和航天器年度发射数量的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7.
以重塑模拟月壤为介质,利用深空探测车车轮牵引特性实验台,研究了月面巡视探测器的刚性轮齿车轮与模拟月壤的交互作用,分析了车轮转速、轮上载荷等试验因素对车轮牵引通过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车轮转速较低时,挂钩牵引力随滑转率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当车轮转速较高时,存在着临界滑转率点.轮上载荷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车轮的挂钩牵引力,但对挂钩牵引力系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文清 《飞碟探索》2010,(2):18-19
<正>近几十年来,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各种资源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的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和环境因此急剧变化。统计表明: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最暖的13个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  相似文献   

19.
《太空探索》2010,(1):12-12
<正>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任蒋兴伟日前透露,我国拟在南极地区建立遥感卫星接收站,以完善我国海洋卫星应用体系,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全球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美国太空领域国际合作日益频繁,与世界各国双边、多边合作不断加深,构建了庞大的太空力量联盟,对全球航天形势形成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梳理了美国近年来太空领域国际合作基本情况,总结了美国太空国际合作的特点规律,分析了美国开展太空国际合作的目的,提出了对我国航天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