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背景及概况 美国军用卫星通信系统由美国国防部负责,分为窄带、宽带和受保护等三大部分,负责为美军提供空间多维信息链接.窄带系统采用特高频(UHF)频段,提供用户的话音、低数据速率、移动通信服务等;宽带系统采用X和Ka频段,主要解决大容量、高数据速率通信需求;受保护系统则采用极高频( EHF)频段,主要解决保密、抗干扰、防探测和防非授权进入通信需求,适用于保密通信.随着卫星通信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美军在全球作战环境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的增加,包括“舰队卫星通信”( FLTSATCOM)、UFO等传统的窄带军用卫星通信系统愈来愈显示出其容量不足、抗干扰能力差等缺点,难以满足美军作战需求.  相似文献   

2.
雷锡恩公司为美国武装部队装备了首套先进极高频保密移动抗干扰可靠战术终端(SMART-T)卫星通信系统,该系统将现有保密移动抗干扰可靠战术终端系统的数据传输率提高了4倍。据雷锡恩公司网络中心系统综合通信系统分部负责人透露,最新的保密移动抗干扰可靠战术终端方案是一种兼容使用极高频和先进极高频卫星的下一代保密卫星通信。先进极高频保密移动抗干扰可靠战术终端为终端用户提供更强的任务灵活性,提高了传输话音、数据和视频信号的性能,增强了态势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3.
美军未来的卫星通信系统将是一个可以为各个不同任务区域的广大用户提供宽带、窄带及安全通信能力的多个系统组成的一个大系统。从当前系统向这一未来架构的转变战略包括,最大限度地利用商业卫星通信系统,同时调整对固定和移动地面终端的投资,以利用新的卫星和波段,提高其容量、保护能力和频谱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国际移动卫星”系统及其最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通信的终极理想是个人通信,即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与其他人以任意方式的通信。因为地面通信的覆盖面积受限,所以卫星通信将在个人通信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为了实现包括海洋在内的更大范围的通信,人类已经构建了若干个全球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在这些卫星通信系统中,国际移动卫星公司所拥有的“国际移动卫星”(Inmarsat)系统是提供服务最早、  相似文献   

5.
一般说来,光纤通信具有长寿命、高可靠性和容量几乎是无限的等特点;卫星通信则具有覆盖范围大、能直播并适于移动通信等许多优点。两者各有利弊,在组成通信系统时需要综合平衡考虑。  相似文献   

6.
相较于自成体系、相互独立的卫星通信或导航系统,通导一体化系统的服务更加立体、更加全面.然而,现有的系统距离真正的通导一体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基于卫星通信提出了一种连续数据传输系统的通导一体架构及其实现方案,采用的"查询–应答"式的测量策略,无需授时信源和授时信宿在同一时刻发送测距信息,避免了收发测距终端存在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7.
刘悦 《国际太空》2014,(8):16-17
一直以来,卫星通信始终在“夹缝中求生存”。自20世纪90年代,地面通信快速发展,以低廉的价格、迅猛的发展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不断挤占卫星通信卫星的生存空间,有限的用户群一直是制约卫星通信发展的瓶颈。然而。飞机空中上网却始终是块没开发的“处女地”。随着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人们对飞行途中上网、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卫星通信系统现在正以其覆盖广、通信容量大、通信距离远、不受地理环境限制、质量优、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在民航通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冉隆科 《国际太空》1995,(11):11-14
美军卫星系统现代化计划主要是改进UHF和SHF卫星,发展EHF卫星,采用星上信号处理、天线调零和按需分配多址(DAMA)技术,以增强抗干扰能力,提高传输速率,增大传输容量。在空间系统方面,还将缩小卫星体积,降低发射成本。在地面终端方面,着重抗干扰,增强保密,缩小体积,减轻重量,增强机动性。本文就卫星系统、技术体系结构、系统技术和抗干扰技术等四个方面作一概述。一、卫星系统现代化改进计划美国军事卫星通信常略作MILSAT-COM。卫星网络一般分为三类:UHF卫星、SHF卫星和EHF卫星,即特高频、超…  相似文献   

9.
关于发展具有特种业务的商业通信广播卫星的初步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由于法轮功不法分子恶意干扰鑫诺-1卫星,国内部分重要的卫星用户对卫星通信广播有些丧失信心,纷纷寻求发展基于地面的传输网络,卫星通信广播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法轮功事件的政治影响力大,必然使其在非政治领域的影响被夸  相似文献   

10.
徐菁 《国际太空》2005,(7):30-31
在美国国会考虑2006财年军事预算请求时,与五角大楼最有抱负的新卫星通信项目“转型通信系统”(TCS)有关的争论正在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11.
蜂窝电话服务系统一旦进行为高规格商务个体的高额投入,它将迅速成为许多工业界,包括以陆地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为依托的用户的主要通信工具。今天,蜂窝电话系统在陆地上已迅速向跨国区域扩展,那是和蜂窝电话工业推出增强的蜂窝电话数据传输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它以蜂窝电话网络来进行数据包的传输,已极大地冲击了陆地移动卫星通信的服务市场。如不出现例外,蜂窝电话系统将与陆地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发生激烈的竞争。美国华盛顿特区从事卫星通信业务的马可公司(Marcor)经理马丁·罗斯伯拉塔说,马可公司在1991年在装备美国达拉斯…  相似文献   

12.
目前北斗/GPS双模接收系统的抗干扰研究还比较少,主要是针对GPS的抗干扰研究。北斗和GPS接收机易被干扰,为了改善强干扰环境下接收机的性能,研究不同阵列、不同算法对接收机抗干扰性能的影响,在GPS的抗干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北斗和GPS双模接收系统的抗干扰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使北斗和GPS双模接收机在-30dBm强干扰的环境下搜到6颗北斗导航卫星和5颗GPS导航卫星,并正常定位,说明该系统能达到干扰抑制的目的。该系统也可推广至多种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抗干扰平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机务段设备工作环境特点分析 ,结合工程设计实验经验 ,提出了机务段设备数据采集系统抗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14.
无人机是当今世界先进技术的热门载体,针对无人驾驶直升机的特点提出了应用于无人直升机上的中继转发系统的方案,论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方案、总体结构、工作过程以及实现时遇到的技术难点、解决方案.所描述的中继转发系统与通常意义的中继转发系统最大区别在于所转发的频带宽,达百兆赫兹;该系统具备对远距离信号的转发能力,动态范围达100dB;该系统具备对弱信号检测能力,灵敏度可达-100dBm;采用了多通道窄带传输抗干扰技术,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能.该系统搭载在无人驾驶直升机上进行了大量实际飞行试验,试验数据表明,该中继转发系统具有频带宽、灵敏度高与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满足项目需求指标.  相似文献   

15.
卫星通信作为高效的通信手段,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实践,在通信发展中始终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卫星通信系统中集成度最高、可靠性要求最为严格、技术最为复杂的通信卫星,是整个卫星通信系统最为难以掌握的环节,亦是反映各国航天领域技术水平和产业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回顾过去,我国通信卫星领域发  相似文献   

16.
卫星接收系统抗干扰的卷积盲分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的卷积混合盲分离算法,并把该算法应用到卫星通信抗干扰中,将通信信号和干扰信号分离开,以实现抗干扰的目的。该算法使用基于初等反射矩阵的高阶累积量联合对角化法来分离卷积混合的卫星通信信号和干扰信号。计算机仿真表明,在噪声环境下,信噪比大于10dB时该算法有较好的分离效果,信噪比小于10dB时分离性能有所下降,但基本也能实现分离,且与其他文献中方法相比具有计算复杂度低、分离性能好的特点,因此更适宜用于卫星通信抗干扰。  相似文献   

17.
卫星扩频信号的抗干扰性能关系到卫星链路系统的安全性。在高精度测距和有限星载处理能力约束下增加抗干扰环节会增加信号接收机复杂度并且引入测距误差,定量分析扩频测距中的天然抗窄带干扰能力可以为在什么条件下不需要采取抗干扰措施提供决策,对优化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扩频测距的抗窄带干扰性能限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设计了实验测试方法和系统,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8.
卫星扩频信号的抗干扰性能关系到卫星链路系统的安全性。在高精度测距和有限星载处理能力约束下增加抗干扰环节会增加信号接收机复杂度并且引入测距误差,定量分析扩频测距中的天然抗窄带干扰能力可以为在什么条件下不需要采取抗干扰措施提供决策,对优化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扩频测距的抗窄带干扰性能限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设计了实验测试方法和系统,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卫星通信产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和我国整个通信行业发展相比也不太协调。现在是信息化时代,通信是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条件,而卫星通信是我国通信网络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因此,信息化给卫星通信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中国通信市场竞争激烈,面临着来自地面通信市场和国外卫星通信市场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2.3 中国VAST卫星通信的应用状况 VSAT卫星通信业务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由于其覆盖范围大、灵活性强、独立性好和具有一点对多点的通信能力,历来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