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电子商务会计的出现导致人们对会计理论进行重新审视 ,有一种倾向认为电子商务会计冲击了原有的会计目标理论、会计主体假设理论、会计计量理论 ,事实上这是电子商务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误区。电子商务会计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会计理论与实务体系 ,而且对原有的会计理论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 ,验证了这些会计理论的继承性、包容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危机和危机管理的界定、危机管理阶段分析模型以及周期理论、系统理论、扩散理论等现代企业危机管理理论,分析了这些理论对民航企业危机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3.
复合材料层板小挠度理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小平 《航空学报》1993,14(7):411-414
改进了复合材料层板高阶剪切变形理论。改进后的理论与一阶剪切变形理论同样只有5个独立变量,但考虑了横向剪切应变沿板厚呈二次曲线变化及满足了层间剪应力的连续性。该理论比简单高阶理论计算的位移和应力更为精确,且逼近三维弹性解。  相似文献   

4.
粗糙集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粗糙集理论是一种用于分析和处理模糊和不确定信息的软计算方法.本文回顾了粗糙集理论,介绍了粗糙集模型的主要概念,系统总结了粗糙集理论与其他智能方法的融合并介绍了粗糙集理论的硬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理论分析得到质量块加速度分布影响的理论修正公式,并利用有限元法验证了理论公式,同时对实际应用中理论公式的修正偏差作出估计,为动态力校准的不确定度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TRIZ理论在拓展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TRIZ理论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康锐  王自力 《航空学报》2022,(10):180-190
可靠性系统工程理论是20世纪末期我国可靠性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历经30余年的发展,可靠性系统工程理论已日臻完善,逐渐成为指导我国可靠性技术与实践发展的理论基础。本文系统性回顾了可靠性系统工程的发展历程和技术脉络,全面介绍了可靠性系统工程的概念内涵,重点分析了可靠性系统工程理论与技术框架、综合集成理论体系、确信可靠性理论等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从可靠性系统工程向可靠性系统科学演变的角度,介绍国内外的研究和讨论情况,并从哲学角度分析了可靠性科学存在的合法性。最后,提出了可靠性系统工程理论的发展设想,展望了可靠性系统科学与工程新学科的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8.
针对半球谐振陀螺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对包括环形谐振子和半球谐振子的动力学理论、控制理论和信号处理理论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总结,建立了包括谐振子振动频率和进动特性、激励系统稳定性、信号处理等在内的半球谐振陀螺的基本理论框架,以期为今后的具体工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综述了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疲劳裂纹形成寿命预测方法和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分析方法,分别对常用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介绍,指出了不同理论和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它们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基于BACKSTEPPING理论的直接自适应飞行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CKSTEPPING理论是继反馈线性化理论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的控制理论.基于BACKSTEPPING理论的控制系统是通过Lyapunov稳定性理论推导得出,确保了系统闭环稳定性,避免了反馈线性化理论在飞机控制系统中应用存在的可能不稳定的隐患.然而,BACKSTEPPING理论与反馈线性化方法存在同样的鲁棒性缺陷,即对模型的精确性要求很严格.据此文中给出一种通过直接自适应补偿的方式来增强其鲁棒性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案对模型存在不精确环节时有较强的补偿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矩阵的奇异值分解 在红外光谱预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矩阵的奇异值分解在红外光谱预处理中的应用。对奇异值序列,采用间距最大最高峰原则,选择有效秩的阶次;对原始光谱进行奇异值降噪处理、一阶微分处理,用相关系数法选择建模谱段为3 100~2 650 cm~(-1)和1 600~1 250 cm~(-1);采用PLS法建立运动粘度的校正模型,并与卷积平滑等预处理方法进行比较。模型校正集的相关系数(R_c)为0.977 9,标准偏差SEC为0.100 5,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_P)为0.941 2,标准偏差SEP为0.154 7。研究结果表明:奇异值分解和一阶微分相结合可有效去除光谱噪声和基线漂移的干扰,提高PLS分析模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文中对轴向倾斜缝处理机匣轴向位置的改变如何影响轴流压气机性能进行研究。试验与数值结果均表明三个轴向位置的机匣处理均扩宽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轴向位置不变时扩稳效果最好,轴向位置后移的最差。同时轴向位置前移或后移使压气机等熵效率损害程度降低。通过详细地分析压气机内部流场表明:机匣处理轴向位置后移使叶顶机匣约1/3的轴向弦长宽度无机匣处理,因此不能抑制叶顶泄漏流的发展,后移处理机匣缝的抽吸能力弱,致使扩稳效果差;与处理机匣轴向位置未变的比较,轴向位置前移或后移能够减少了间隙流及二次流带来的流动损失,并使叶顶加功量上升,使压气机转子等熵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转子不平衡是引起发动机振动的主要原因。针对风扇转子工艺状态平衡良好,但工作状态不平衡量较大所引起振动偏大的现象,对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开展转子动特性试验。采用卧式转子试验器测量风扇转子在工作转速范围内各截面的振动响应,利用三圆法测算出转子动不平衡量在高、低转速间存在的明显差异,主要是套齿连接结构刚度变化及叶片工作状态差异引起。通过窄带跟踪滤波提取出转子在各典型转速下基波弹性线,发现风扇转子本身未发生较大挠曲变形,为准刚体状态。其相位测试结果表明:风扇转子与多功能轴间存在明显的非同步振动规律。  相似文献   

14.
3J53钢丝在车间缠绕成弹簧并经热处理后发现其表面存在线性缺陷。用扫描电镜对钢丝线性缺陷的形貌进行了分析,对线性缺陷区域进行了能谱分析,并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线性缺陷的中心部位及其周围区域的金相组织。结果表明:钢丝表面的线性缺陷呈锯齿状,沿钢丝轴向方向,为裂纹型折叠缺陷。折叠缺陷是钢丝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在绕簧和热处理过程中,裂纹型折叠缺陷发生扩展和延伸,最终形成线性缺陷。  相似文献   

15.
稀土对硼铝共渗扩散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硼原子和铝原子的扩散模型 ,讨论了稀土对硼原子和铝原子扩散机制的影响。分析认为 :硼原子的扩散速度受 Fe2 B前沿硼原子向基体扩散速度的影响 ,也受硼原子通过 Fe2 B晶胞向基体扩散速度的控制 ;铝原子是在硼化物覆盖表面之前渗入的 ,当硼化物完全覆盖表面后 ,阻碍了铝原子的扩散 ,故铝在渗层次表面形成了化合物 ;稀土的渗入增加了空位数 ,使空位复合体的数量增加 ,也就加速了硼原子的扩散速度 ,增加了铝原子的渗入量  相似文献   

16.
热传递对涡轮发动机瞬态性能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虎  廉小纯 《推进技术》2002,23(6):445-447
给出了一种预测热传递对涡轮发动机瞬态性能影响的物理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发动机动态特性模拟程序相结合,对某型双轴发动机的加、减速及Bodie加速瞬态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发动机瞬态过程中的热传递影响十分显著,尤其是当发动机作Bodie加速时,热传递显著提高加速初始阶段的涡轮前温度,致使压气机工作线明显向其不稳定边界靠近,降低压气机喘振裕度。  相似文献   

17.
加力涡扇发动机喘振与消喘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气动耦合原理,发展了涡扇发动机风扇出口分流环计算模型,并进一步基于多级轴流压气机系统的逐级单元控制体模型,建立了混合加力涡扇发动机喘振及其喘振消除的数值模拟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某型全台加力涡扇发动机过失速特性模拟。在加力状态下采用收小尾喷管喉道面积诱导了风扇压气机过失速—喘振过程,并给出了预先对加力燃烧室实施切油消除风扇压气机喘振数值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8.
分析车用异步电机的电磁噪声问题。分析一台电动汽车牵引用异步电机空载噪声过大的原因,定位噪声的主要来源。基于Ansys Workbench多物理场仿真分析平台建立样机的电磁-结构-声场仿真模型,对样机的电磁噪声进行仿真预测,并通过试验测试和有限元仿真的噪声频谱对比验证电磁噪声仿真的正确性。对样机电磁噪声过大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通过更改槽配合抑制电磁噪声,并通过噪声测试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一种高负荷叶型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清伟  潘若痴 《航空动力学报》2016,31(12):3017-3025
采用3段3次贝塞尔曲线拟合叶型中弧线弯角分布,两段3次贝塞尔曲线拟合厚度分布,进行流线面造型,并结合优化算法进行寻优.S1流场评价工具为MISES软件,寻优算法为遗传算法(GA).将传统遗传算法进行改进,引入并行模块,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计算效率.实现了高负荷叶型的自动优化,探讨了高负荷叶型的设计准则,并将准则应用于超声叶型设计.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始叶型,优化后的叶型Ⅰ在总压损失系数略降低和出口气流角不变的条件下,可用攻角范围拓宽约2°,叶型Ⅱ的总压损失系数明显降低,可用攻角范围拓宽约0.6°,落后角降低约3.9°.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驻涡加力燃烧室的贫油熄火性能,设计了三种不同方案的凹腔结构,进行了贫油熄火(LBO)性能试验。采用航空煤油作为燃料,试验中的主要研究参数如下:外内涵进气压比在0.97~1.07之间变化;主流马赫数在0.13~0.20之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驻涡加力燃烧室贫油熄火油气比随着外内涵进气压比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主流马赫数的增大而增加,并且在马赫数较大时,变化幅度增大;在驻涡区上部分区域,轴向平均绝对速度越小,以及主涡涡心位置在一定范围内更贴近凹腔后壁面,驻涡加力燃烧室的贫油熄火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