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彤 《西南航空》2005,(3):83-83
很喜欢一首诗,喜欢那破纸而出的豪气:“我宁愿在孤独的路上飘荡.也不愿在喧闹的人群里迷茫.我宁愿在通往天堂的路上跌跌撞撞.也不愿在四角的天空飞翔。就算前方风沙迷漫.就算远处尽是风霜,就算只剩下最后口气.也要在路上尽情地绽放。在路上.经过无数村庄.在路上.领略无数风光.在路上.向着太阳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西南航空》2006,103(8):58-59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因此在中国饮食文化和岁时节令的宜忌上.都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在饮食理论方面.道教主张饮食应重视阴阳调和.荤素平衡.饮食有节的观念.自古以来便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同与应用。道教起源道家学说.所以道教饮食深受道家学说的影响。道家认为人是禀天地之气而生.所以应“先除欲以养精.后禁食以存命”.在日常饮食中禁食鱼羊荤腥及辛辣刺激之食物.以素食为主.并尽量地少食粮食等.以免使人的先天元气变得混  相似文献   

3.
魏扬 《西南航空》2009,135(5):42-47
去年8月.在响彻云霄的欢呼声中.北京奥运会开幕了。那是16个让人难忘的日日夜夜,激情与梦想齐飞.欢笑与泪水进射。多少健儿十年磨一剑,只为那四年一度的龙门一跃。而就在人类为自己的盛会欢呼雀跃的同时,我在郊外的一处僻静地目睹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与人类的运动会迥然而异的是.这场昆虫“运动会”始终在寂静中进行.没有喧嚣.没有喝彩声.事实上.  相似文献   

4.
《西南航空》2006,105(10):124-124
能在书店书架上遇到《烟醉》这样的小说.我实在是有些惊喜交加。大环境中环保和健康观念的强势.使得我已经多年没见到对于烟的真切体验描述。中国有着3.5亿烟民.虽然拥有这么庞大的基数.但在烟的问题上却是个异常沉默的群体。绝大多数时候.我都只能在忍受家人唠叨的同时苦笑着怀念林语堂先生的句子:“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  相似文献   

5.
《西南航空》2010,146(4):76-77
在1952—1989年我国权威机构举办的五次全国评酒会上,评出的17个国家名酒中.四川有6个.贵州有2个.河南有2个.江苏有2个.湖南.湖北、安徽、山西、陕西各1个。在地图上.  相似文献   

6.
我与道教     
Seth Lefkowitz 《西南航空》2006,103(8):104-106
到2006年.我已历18载学习传统中医。通过在美国和中国的学习.我已于2003年获得了中国河南大学授予的医学博士学位.在中国的数次旅行中.我来到青城山并沉浸于这座被誉为道教发源地名山的壮丽与秀美之中。就在这里的道观中.我遇到我的道教师傅张明心.她无私地开始教授我一些基础知识.并引导我最终树立自己生活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余茂智 《西南航空》2006,105(10):78-80,82
岩居即山民依天然岩穴搭房而居.这是人类古已有之的一种生存方式。不过.到今天.这种原始的居所方式已是非常罕见了。50岁的母庄佑.和他的侄子母前和两家十几口人.至今也居住在川南筠莲峰丛地带的一个岩洞里.岩居冬暖夏凉.据称.母家人已经在此生息繁衍了整整五代.时间长达近百年.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使他们的先祖选择了寄穴而居的?而百年的岩居生活.又该发生过怎样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8.
李合春 《西南航空》2006,103(8):50-52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化的根抵全在道教”。作为中国固有的宗教——道教.在其长期以来所构造的体系中.不乏对和谐思想的阐述.这些智慧的语言在当代仍对我们有深刻的启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无疑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道教强调人与自然万物同生共运的浑然一体.强调生态系统的自然、和谐,生命和健康.反映道、天、地、人之间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故老子在《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乃  相似文献   

9.
作线自缚     
倪有鱼  刘邓 《西南航空》2008,123(4):72-75
刘邓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却又不像一个标准的重庆艺术家。在今天.以重庆四川为主的西南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的中心.而中心的另一种说法.就是漩涡。艺术家商品意识的过于浓厚.导致独创精神和文化意识的萎缩.这多少让人有一种担忧。刘邓身在中心,却偏偏要从这种热闹里走出来.这是他的固执己见.  相似文献   

10.
王煌  明西 《西南航空》2010,143(1):48-53
晚上十点.和田市伊力其乡已经被黑夜彻底的淹没.没有一丝灯火。村长肉孜打着手电快步走在前面.我跟随在肉孜身后。经过漫长的敲门后.艾尔肯打开了高大的木门.也打开了和田玉之门。  相似文献   

11.
刊首语     
《西南航空》2010,150(8):6-6
时入三伏盛夏.署气蒸腾.举目四望一片明晃晃的烈阳.颇觉心浮气躁。于是.倒一杯清茶.在书架中随意抽取一本老书,寻一安静角落.安然闲坐。信手翻开.竟是苏轼的《前赤壁赋》。  相似文献   

12.
《西南航空》2010,(7):20-20
6月9日下午.在国航西南分公司“国航形象大使”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分公司客舱部进行了“国航形象大使”选拔比赛.在客舱部多功能厅内.14位平时在航班上为旅客热情服务的空中乘务员先后走上“擂台”.比拼知识,表演才艺.尽情展示国航年青乘务员的崭新风貌。  相似文献   

13.
诗诗 《西南航空》2009,137(7):48-52
我必须承认.有这样一个光头男人对我说过.他曾有过乌黑的齐腰长发.剪掉时难舍到哭——多年后的今天.在零号空间酒吧.我看着他的眼睛.眸子盛满笑意。他静静地坐下.倒了一杯酒.咕噜灌下去.整个人如同涂上了颜料.痛快得发亮。  相似文献   

14.
资讯     
《西南航空》2008,(4):93
交通:成都距新龙750余公里.两地间没有直达班车.可在成都新南门车站乘班车至康定(110元/人).在康定换乘前往新龙的班车。康定距新龙420公里.班车逢双日6:30分发班.138元/人。新龙县景点较为分散.可在县城租车前往各景区。  相似文献   

15.
初识陈锦先生,源于他的摄影集《茶馆》.在这里.我看到了传统主流摄影以外的摄影作品,有丰富的化信息.而不是一张在构图和光线上很完美的图片。这样的片子对于研究社会学.研究民俗学的人都有很大的作用.这样的作品可以引起世界的关注.也能够扬帆在时间之河。那若干的影像作品着实在说明.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当代摄影家,他的镜头有一种穿透力,穿越历史与地域.直逼人的内心与明的内核。  相似文献   

16.
易戈  朱大勇 《西南航空》2007,110(3):118-119
1月19日.“寻找红楼梦中人”成都赛区总决赛落幕。经过初选.复赛.培训、半决赛到总决赛.车缙一路波澜不惊地从激烈的角逐中走出来.他将以西南赛区宝玉第一名的身份代表西南地区进军北京总决赛.竞逐“贾宝玉”这一角色的饰演。在此次“寻找红楼梦中人”的角色竞逐中.贾宝玉这一角色的竞争是最为激烈的.报名人数最多.强手如云.面对出现在西南赛区总决赛现场的3位宝玉入选.1987版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甚至也生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慨叹:“三位选手都很优秀,如果我还年轻,和他们3个站在舞台上一起PK的话.我肯定比不过他们。”  相似文献   

17.
《西南航空》2006,103(8):84-88
青翠幽邃的青城山.就象一块纯洁的碧玉镶嵌在西蜀大地.它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与世界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大熊猫的故乡卧龙自然保护区相毗连.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4A级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地。青城山北靠西山皑皑雪峰.俯临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以大面山为主峰.天师洞为枢轴.周匝800余里。  相似文献   

18.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自南北朝时期流传至今的歌谣《敕勒歌》,把我国北方广袤无垠.牧草肥美.牛羊遍地的草原景色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世人眼前.激起人们对蓝天白云、牧歌悠扬的内蒙草原的无限向往。而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蒙古族是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茫茫草原.哪里水草丰美.哪里就是牧民的家。而歌谣中的“穹庐”即蒙古包.这种蒙古民族的传统住房.便是牧民们流动的家。  相似文献   

19.
甄如 《西南航空》2007,110(3):116-117
Elva is back!是的.沉寂了三年的萧亚轩回来了。2月5日.坐着轮椅.拄着拐杖的萧亚轩受城市之音FM102.6的邀请.来到成都拉开了新专辑内地宣传首站的序幕。依旧是清爽的长发.依旧是熟悉的俏颜.镜头前的萧亚轩言笑宴宴一如往昔.三年的沉默时光仿佛并没有在她身上留下丝毫的痕迹。标志性的中低音.激情四溢的舞蹈.她曾经与蔡依林、孙燕姿同为当红小天后.《最熟悉的陌生人》.《CAPPUCCINO》,《甩啦甩啦》、《我们的主打歌》……凭借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Elva创造了无数的销售奇迹。然而.流光飞逝.在她沉寂  相似文献   

20.
刊首语     
《西南航空》2007,110(3):12-12
某一天.突然发现小院墙角里的迎春花已经开出了蓬蓬黄色小花.瀑布般垂落下来.才惊觉春天已经来了!是春天的脚步太轻.还是我的感觉已经开始迟钝了呢?随着年龄的递增.我们逐渐衰退的不仅是对自然的敏感.还有激情和梦想。大多数人经过时光的磨砺.曾经的狂野已变成一杯被岁月冲淡了的咖啡.儿时常常仰起的头也渐渐被生活的引力吸向了低处。然而.还有极少数人.他们凭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和不懈努力.逾越了横亘在梦想与现实之间那道厚厚的墙.为自己写下不凡的人生。本期特稿《曾经沧海——追寻探险家的西部足印》.通过探险家在中国西部的故事.不但再现了这些勇者的圆梦经历.亦在他们用图片和文字为时光开启的窗口里.看到一个消逝的西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