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中的教师自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外语教育的领域里,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学习者自主”的广泛研究,“教师自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首先对教师自主的涵义进行了探讨,然后进一步揭示教师自主和学习者自主之间的关系,最后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如何实现自主发展提供了一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2009年12月29日.“长三角地区雷达管制工程南京空管自动化系统”、“极地航路雷达管制工程哈尔滨空管自动化系统”项目合同签约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出席仪式的有民航局空管局、民航东北空管局、民航华东空管局、民航二所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代表。此举标志着我国民航开始大量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空管自动化系统.我国民航空管装备国产化进程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3.
以天津国际金融会议酒店为例,采用多通道同步测压风洞试验技术,研究了周围高层建筑对大跨屋盖风荷载的干扰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位于大跨屋盖两侧的高层建筑将引起明显的“穿堂风”效应,作用于大跨屋盖的风荷载将显著增加,但大跨屋盖上游高层建筑的“遮挡”作用,有利于减小两侧高层建筑引起的“穿堂风”效应,而下游高层建筑会加剧屋盖局部区域的“穿堂风”效应.周围高层建筑物的出现,增加了来流中的湍流成分,使得作用于大跨屋盖的脉动风荷载增大.  相似文献   

4.
根据课题组对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的”高职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本文从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出发,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调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状况。通过数据分析和总结,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从自立意识的层面探讨高职学生生涯规划与辅导模式,通过采用问卷法对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500名在校学生进行心理自立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性调查,通过分析结果发现:心理自立与职业成熟度呈显著相关.进而研究提出构建学校、社会、家长一体化的高职学生自主意识取向的生涯规划与辅导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月面采样量的在轨自主测量是实现月面自主采样的必要环节。本文设计了一种月面采样装置,根据图像信息实现对月面采样量的在轨自主测量。针对图像中目标与背景灰度差较小、背景区域噪声较多的特点,采用了改进型最大类间方差法与连通标记自适应去噪方法,实现了采样区域较为准确的分割。针对单目相机无法直接获取采样区域尺寸的特点,利用已知物体尺寸进行在轨自主标定,结合图像中提取出的采样区域,完成了采样区域尺寸的计算,实现了采样量的在轨自主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在轨自主测量结果与实际结果吻合,本文提出的在轨自主测量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7.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明确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许多高校也因此建立了各种自主学习中心,自主听力中心就是其中一种。为了了解目前高校自主听力中心的真实情况,笔者对重庆18所高校的120位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中一所高校的自主听力中心和该校大一、大二399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个案观察、问卷调查和采访。调查结果表明自主听力中心的实际运作情况与预期有一定的差距,其主要原因体现在材料缺乏,监督无力,评估薄弱等环节上。笔者也试着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阿正 《今日民航》2012,(11):66-69
目前国内很多自主品牌包括非日系合资品牌,都采用了不少日本技术。我们深知日本汽车方面的技术的确比较成熟和相对领先,但随着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发展,吉利、奇瑞、长城等自主品牌在产品技术领域也有了长足发展,当我们不在考虑日本的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甚至轮胎的时候,我们购车仍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性与操作性非常强的特点,采用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教学方式学习效率低,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自主学习方式可以更好的引导计算机专业学生从做中学,从学中做,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在探讨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自主学习的意义及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并提出了适合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自主...  相似文献   

10.
从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自主学习的可行性以及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等几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理论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空中交通自主间隔管控是通过将地面管制系统的间隔管制任务部分或全部转移到航空器端,实现空地分布式的间隔保持与安全管控,进而达到改善空中航行的灵活性与效率的目的,是国际民航下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发展的前沿技术方向。本文总结分析了空中交通自主间隔管控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技术挑战,重点从机载飞行态势感知、机载航迹规划与控制、空中交通自主运行管控3方面综述了技术研究进展,归纳了3方面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一些作曲家(如朱践耳、谭盾、陈其刚、郭文景……)以中华文化为题材.以民族音调为基础的作品在国内外盛行,乐坛旋起中国音乐之风:中国民族乐团,宋祖英,谭晶先后跨入维也纳金色大厅,央视“青歌赛”呈现多种演唱形式,女子十二乐坊国内外巡回演出反响热烈……特别是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民乐元的时尚演绎,不仅让世界了解、熟悉有着悠远传统的中华音韵,  相似文献   

13.
2002年,赵秀组《风轻轻地吹》,以细腻含蓄的风格,丰富的想象空间,曾为国内人体摄影吹进一阵新风.不久前,听几位摄影人士调侃说:“赵秀的风又吹起来了”.  相似文献   

14.
飞行器纵向阻尼动导数直接测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研制的“FL-8风洞大幅升沉和俯仰耦合振荡实验系统”及采用该系统产生纯俯仰运动测量飞行器纵向阻尼动导数的试验技术,给出了部分试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阻尼导数和时差导数在中、大迎角时存在明显的非线性耦合,采用纯俯仰运动直接测量的阻尼导数在整个迎角范围内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超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 UHF)频段中继通信系统作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为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之间在火星进入、下降、着陆阶段(Entry, descent and landing, EDL)与火面巡视阶段提供高效可靠的通信服务。本文对中国火星探测器UHF频段中继通信方案进行了介绍,给出中继通信系统的组成、技术指标及链路设计方法,并对在轨飞行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新研制的“天问一号”探测器UHF频段中继通信系统圆满完成了任务目标,其设计、实现和应用为后续中国深空中继通信系统研制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微说热点     
《今日民航》2012,(9):16-16
国产大飞机有望2016年投放市场中国商飞董事长金壮龙近日透露,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力争2014年实现首飞,2016年完成试航取证并投放市场。目前累计订单已有280架。C919大型客机是中国正在自主研制的新型150座级单通道窄体客机,是中国继运10后自主设计的第二款国产大型客机。@吴光辉:C919是系列化发展的飞机,将充分考虑其在高高原机场的应用,将来会发展加大航程型、缩短型飞机。@马天明:C919型客机的炭刹车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预示着中国大飞机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小编点评:期待不久中国的天空,国产飞机能强硬地分走波音和空客的一杯羹。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无人机在进场雷达引导下按照预定的航迹自主着陆,进场雷达会实时测量无人机的航迹并和预定航迹比较产生偏差引导信号发送给无人机,无人机在引导信号作用下通过控制系统不断的调整舵面,来改变其所受到的气动力和气动力矩,实现对着陆姿态和航迹的自主控制。在仿真中采用基于Matlab/Simulink的无人机六自由度非线性数学模型,设计了高度稳定与姿态控制回路,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验证了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实现了无人机按照预定航迹的自主着陆仿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直升机对离散突风的动态响应,文中所用突风模型均按规范要求选取,为分析不同突风模型对响应的影响,本文还讨论了正弦型突风模型和旋翼动力学模型。后者采用水平铰外伸量和桨叶根部有弹性约束的结构模型,其诱导速度在桨盘处的分布采用了由广义涡流理论所得的表达式。文中没有对直升机运动方程进行线化处理。本文以“直九”为算例,所得结果与规范较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一种无人机姿态智能PID控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姿态控制是无人机自主飞行控制的基础,其控制律设计结果对无人机飞行特性的影响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无人机是否能够满足自主飞行要求。为了解决在整个飞行包线中都能获得好的控制效果.本文引入了仿人智能比例,积分和单神经元控制等智能控制方法,设计出了一种用于无人机姿态控制的智能PID控制器。控制品质主要表现为响应快、精度高、超调量小,能进行稳定的大范围调适,鲁棒性强。仿真研究表明,这种控制器算法简单.易于实现,且比常规P1D控制器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低速风洞旋转流场下滚转振荡动导数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自主开发的旋转流场下单自由度振荡系统及相应的试验技术。尾旋特性分析及预测时所使用的动导数通常是在常规流场中获得的,测得的动导数没有体现旋转流场的影响。该项试验技术通过在旋转流场中进行强迫振荡运动来获取飞机尾旋过程中的动稳定性导数,实现了对流动的真实模拟。在FL-8风洞中采用某型号飞机的动导模型进行了旋转流场下滚转振荡试验研究,对试验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试验性能稳定,试验数据可靠,可以有效的应用于现代飞机的振荡尾旋和飘叶式尾旋过器的气动力特性研究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