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航空开关磁阻发电机双通道容错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强  严加根  刘闯  刘迪吉 《航空学报》2007,28(5):1146-1152
 12/8结构开关磁阻发电机(SRG)系统可以实现双通道工作,在一个通道故障时能够实现单通道容错工作模式, 以提高电源系统的可靠性。但由于两个通道之间存在强耦合,当系统单通道容错运行时电机性能将受到影响。通过建立12/8结构双通道开关磁阻发电机系统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不同工作模式下绕组电感和不同通道间绕组互感对电机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绕组连接方案,实现了两个通道之间的解耦,以提高系统单通道容错运行时的电机性能。最后实验验证了理论和仿真分析的正确性以及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车载取力发电系统主要采用电励磁无刷爪极电机作为发电机,针对电励磁无刷爪极发电机励磁损耗大、功率密度低的问题,将“混合励磁”的原理引入爪极电机,进行混合励磁无刷爪极发电机的设计与验证。首先,阐述了混合励磁电机的磁场调节原理,并论述了其结构特点和磁通路径。然后,结合三维有限元仿真,对比分析了混合励磁无刷爪极发电机和电励磁无刷爪极发电机的磁场调节特性和全转速范围内的带负载能力。最后,进行了样机的制造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励磁无刷爪极发电机具有励磁电流小、功率密度大、低速性能好等优点,为其在车载取力发电系统上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1台300 MW同步发电机为例,考虑了阻尼系统,在不对称运行条件下,研究了励磁绕组匝间短路后发电机的相关故障特征量,包括励磁电流、励磁绕组的感应电动势、被短路的励磁回路电流以及阻尼绕组电流等。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负序磁场中励磁短路线圈的匝数、节距以及短路点过渡电阻等因素对励磁短路电流的影响,并粗略地计算了短路点的发热量。研究结果可为发电机经历恶劣工况后的励磁匝间短路故障的维修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定子双绕组异步发电机的电磁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的基于静止励磁调节器控制的定子双绕组异步发电机系统适用于航空、坦克、舰船、汽车等独立电源系统。文章提出了变速变负载运行下的静止励磁调节器控制的双绕组异步发电机的优化设计策略,系统地讨论了带整流型负载的电机计算容量的确定方法,并以此针对一种应用于坦克电源的双绕组异步发电机进行了电磁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控制绕组功率变换器的无功容量。  相似文献   

5.
励磁控制系统作为同步发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向同步发电机的定子绕组提供一个可控的直流电流(电压),维持机端电压恒定,满足同步发电机的正常发电需要。通过发电机组控制系统模型,及时校正机组仿真模型,对异常响应进行预警排查,能够有效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在MATLAB中搭建了一种以外部仿真机作为励磁调节器的单机无穷大系统仿真模型,模拟励磁系统PID主环异常以及电力系统稳定器(PSS)辅环异常时的输出,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及时确定故障原因和部位,实现故障维修。  相似文献   

6.
针对混合励磁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特殊磁路结构,介绍了一种用以计算交、直轴电抗参数的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了1台7.5 kW、1 500 r/min的混合励磁永磁发电机的交轴电抗和直轴电抗,利用试验测试电抗参数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所提混合励磁永磁同步发电机交、直轴电抗参数计算方法计算精度较高,为混合励磁永磁同步发电机结构参数和电抗参数的合理设计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7.
以CompactRIO作为硬件平台,采用基于图形的LabVIEW编程语言,开发了适用于脉冲工作模式下的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器。该调节器主要包括上位机和嵌入式实时系统,实时控制和监测每一次脉冲期间的工作状态以及电压、电流波形,控制周期精确至1 ms。采用数字增量式PID算法,达到对电压脉冲的精确控制,满足了脉冲发电机励磁周期投入和退出的间歇式工作模式及励磁波形调节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定子双绕组异步发电机控制绕组接励磁调节器,只提供发电机励磁无功功率。在风力发电、飞机发电等系统中,转速变化范围较宽,控制绕组无功变换器的容量最小有助于降低系统的成本,功率绕组励磁电容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控制绕组的无功容量。文章研究了变速变载运行时励磁电容的取值对于控制绕组无功容量的影响规律,对电机参数的影响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适用于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功率变换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不仅具有开关磁阻电机的优点,而且拓宽了无轴承技术的应用范围。而功率变换器是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向电机绕组提供电流,以产生所需转矩和悬浮力,对电机旋转和悬浮性能有重要影响。根据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电磁转矩和悬浮力控制原理,详细分析了其对功率变换器的要求,提出了主绕组功率变换器和悬浮绕组功率变换器的设计原则,并分析了其各种工作模式和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对实验样机的调试,给出了实验结果,实现了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稳定悬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爪极发电机的结构和励磁绕组的工作原理,同时介绍了PWM控制芯片SG3524和高压驱动器IR2110的性能和结构特点,并根据爪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设计了采用SG3524和IR2110为核心器件的爪极汽车发电机励磁控制电路,该电路利用SG3524产生脉宽调制信号,调制信号通过IR2110驱动功率器件,实现了爪极发电...  相似文献   

11.
对航空无刷同步电机起动发电系统电动运行的励磁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交直流混合励磁方案,建立了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主发电机励磁电流平均值随励磁机励磁频率的升高而减小,且主发电机励磁电流脉动率随转速升高有唯一极小值点,该点可作为交直流励磁的切换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以NI公司PAC产品系列中的CompactRIO为硬件平台,研制出一套适用于脉冲工作模式的励磁调节器。该调节器以工业PC作为上位机,由嵌入式系统构成下位机,实时监测和控制每一次等离子体放电期间的工作状态。利用数字式增量PID算法对环向场电流进行反馈控制,控制周期为1 ms。实际运行结果表明:研制的调节器具有控制精度高、稳定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混合励磁同步发电机的气隙磁密分布,采用三段式气隙长度对转子进行了优化,对比了优化前后的气隙磁密。为抑制电压谐波,在完成转子结构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短距、分布电枢绕组以及定子斜槽等措施。最后对样机电压波形进行了实测和质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三段式气隙长度与定子斜槽相结合,可将电压波形的总谐波失真(THD)抑制在5%的范围内。此外,探讨了偏心距法在切向/径向混合励磁电机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对比了分别采用偏心距法和三段式气隙长度法时的气隙磁密。  相似文献   

14.
李晖  牛义  常永乐  闻邦椿 《航空动力学报》2017,32(11):2687-2694
提出了半理论法预测基础激励下纤维增强悬臂梁结构应变能。首先,建立了基础激励下纤维增强复合梁结构的应变能分析模型。然后,明确了采用半理论法预测纤维增强悬臂梁应变能的相关原理,并给出预测纤维增强悬臂梁应变能的具体流程。最后,测试获得该类型梁结构在某基础激励幅度下的振动位移响应,验证所建立的应变能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可以采用半理论法来分析预测复合梁的应变能,同时还与相同尺寸的铝合金梁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证明:在相同激励幅度下,纤维增强悬臂梁的应变能相对于铝合金梁结构要低于24%~36%,可以利用应变能指标来客观评价复合结构件相对于金属构件的减振能力。   相似文献   

15.
A power generation scheme using a synchronous generator with an excitation control system driven by a variable-speed wind turbine is described. The proposed scheme has been analyzed over a wide speed range and under wind gusting conditions.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show that it is feasible to use variable-speed fixed-pitch wind turbines to generate electric power.  相似文献   

16.
异步电机起动/发电系统起动向发电的转换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异步电机与电力电子变换器结合构成的起动/发电系统作航空电源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对异步电机起动/发电系统中起动向发电的转换进行了研究,提出充分利用系统中变换器可快速控制定子磁链转速的特点,改变电磁转矩的方向,实现起动到发电的转换。详细介绍了转换过程控制方案,该方案可实现起动到发电的平滑转换,且在进入发电状态后直流母线电压由起动电源电压自动增长到所需的发电电压,最终稳定发电。最后给出了仿真与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A scheme involving the use of a lookup table is developed for the excitation control of a synchronous generator.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 generator speed deviation, and acceleration deviation are taken as the input signals. These input signals are sampled and converted to linguistic terms before they are fed into the controller. The controller generates the desired output (control) signal by using a set of production rules (if-then rules) that are based on previous experience to relate the input signals to the output. The output signal is converted from linguistic terms to a numerical value before it is sent to the excitation system of the synchronous machine.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 digital simulations of a synchronous generator subject to a three-phase fault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were perform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ntroller can improve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synchronous generator over a wide range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Since the controller does not require model identification, it is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and is suitable for online excitation control, using a microcomputer  相似文献   

18.
A novel scheme for the control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 excitation system is described.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which makes use of self-tuning proportional-integral (PI) control, is very effective for improving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synchronous machine over a wide range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when the machine is subjected to major disturbances or small random load changes. A fixed-gain PI excitation controller is also included for comparis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