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世纪过去了,新世纪来了。作为一名航天测控通信专业的科技工作者,面对未来,有一种想说又说不清的感觉。不妨先回顾一下二十年前业内人士中一个探讨未来的有趣话题——“遥测正在消亡”。搞遥测的似乎要“下岗”,“未来”自不堪言及了。担心“消亡”的理由大体有三:其一,集成电路与微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使遥测系统面目全非,由通信技术主宰遥测逐渐转化到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主宰遥测,遥测计算机系统取代了传统模式的遥测系统,遥测系统似乎要变成一种计算机应用系统;其二,微波统一测控系统以及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出现,使遥测遥控都变成…  相似文献   

2.
针对飞行器试验遥测跟踪过程中的目标轨迹异常、遥测信号不稳定等情况,通过建立不同情况下的天线跟踪方式评价系统,研究自跟踪、外引导跟踪、程控跟踪等跟踪模式联合工作的可能性,并提出一种遥测跟踪方式优选判别、模式自动转换的方法,提高遥测数据的有效性。飞行试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电子计算机行业“资源共享”的概念,提出了遥测资源及其共享问题。文中对遥测的资源:遥测数据、信道和跟踪数据的共享现状等作了回顾,并就这些资源今后的共享前景提出了看法:今后我国应发展可以实现遥测资源共享、性能/价格指标优良的,以遥测为主、兼顾遥控、测距、测角功能的“精密跟踪遥测系统”.  相似文献   

4.
前言中继卫星的全称是“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由两颗中继卫星和一个地面站构成的跟踪网称为“中继卫星系统”。中继卫星系统的任务是对低、中轨道的卫星或其它航天器进行几乎连续的跟踪、遥测、指挥和实时数据传输。美国计划在1981年用航天飞机发射第一颗中继卫星。一旦中继卫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我所新研制的YQ—311、YQ—312S频段自跟踪遥测地面站。介绍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系统主要技术特点和战术技术指标.该系统在通用性、灵活性。可扩展性,以及接收能力、数据达率、跟踪精度、处理速度、数据记录、数据传输、监控管理等方面较原有遥测地面站均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我校研制的一种遥测接收天线方位角自动跟踪系统623—ATTRA 的原理、组成及技术性能。该系统已在小型无人驾驶飞机及地面车辆遥测系统中应用。使用该系统后,由于遥测接收天线自动指向目标,从而提高了遥测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精度。文章对方位角跟踪精度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变码速率遥测是PPK自适应遥测系统的一个重要议题,要求地面系统能自动检测并跟踪PPK码年状态,本文提出并讨论了“码脉冲计数法”和“状态号通知法”两个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PPK信号自适应解调技术,采用TMS320C25和EPLD完成了一个自适应PPK解调器的设计,它是落区低高度个人遥测站的重要模块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等于今年内联合召开“第七届全国遥测技术学术交流会”。现在再次向全国从事遥测技术工作和教学的科技人员征求论文,请大家踊跃写稿并抓紧时间将稿件寄来。一、为了同国际遥测会议和欧洲遥测会议的主题相适应,特扩大征文范围如下: 1、遥测技术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取得的实际效益;2、遥测新体制、新技术;3、遥测系统、标准、可靠性和故障自动检测;4、数据采集;5、数据传输;6、显示、控制和跟踪;7、数据记录和系统;8、数据压缩;9、数据处理、图象处理;10、天线系统和工艺;  相似文献   

9.
当PCM遥测信号出现较长时间的全“1”、全“0”状态时,将破坏直接自数据流中提取同步信号的码同步器的工作,从而破坏了系统的正常工作。文章分析了用m序列产生器构成的自同步的数据扰乱和解扰原理。PCM遥测信号经过数据扰乱后在信道传输中将大大改善同步性能,应该在遥测系统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我国最新研制的统一测控系统(WYCK)的组成、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和特点。该系统是集外测、遥测、这控于一体的新一代统一测控系统,它是由外测、遥测、遥控三个分系统和上行L频段信道、下行S频段自跟踪信道构成的测控站。其三个分系统既可同时工作,又可独立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我们所研制了一套双频段遥测自跟踪系统。采用数字系统实现座标转换;计算船摇引起的目标方位和俯仰角漂移以及漂移的速度和加速度;引导天线指向目标;根据接收机提供的误差信号、锁定指示,完成捕获、再捕获到自动跟踪过程的状态自动转换(可以人工干预)以及相应的显示技术;还能按接收机提供的自动增益控制电压进行相对比较,判断是否旁瓣  相似文献   

12.
一、本刊是由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遥测遥感遥控专业委员会联合编辑的学术性刊物。读者对象是从事遥测技术和有关科学技术的研制、教学和生产人员。本刊为季刊,限内部发行。二、本刊登载遥测理论、遥测系统研制、遥测系统各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调制编码、射频传输、天线、跟踪、记录、数据处理等)的新技术,遥测技术在国防、科研、工农业生产中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全面跟踪国际遥测技术发展,协调我国遥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推进遥测技术“三化”(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的进程,提高我国遥测技术总体水平,应建立全国性的遥测信息研究中心和交流网,借以研究我国遥测本业的发展方向;规划遥测系统的三化,促进其实现;进行型号研制资料的归档;进行试验故障的分析研究。此中心的建立已具有实现的可行性,文中对此作了初步分析,列出四项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用于地空型号的小型地面遥测系统。该系统在实现遥测信号跟踪、解调、实时处理、存贮等功能方面,采用了新颖的天线工作云台,微机控制接收机,总线技术和数据流体系结构的视频解调技术,通用PC计算机显示站数据处理,在加强小型化设计的同时,兼顾了系统的整体功能,其特点是小型化、多功能、可靠性高、适用性广。该系统不仅适用各种型号战术导弹的遥测,还适用各种工业遥测。  相似文献   

15.
提要白沙导弹靶场遥测跟踪系统由十台自动跟踪器和四台人工操纵的跟踪器所组成。这些跟踪器工作在1435~1540兆赫和2200~2300兆赫的频率范围内。两个遥测搜索系统(TAS)使用24英尺的抛物面天线,安置在固定的阵地上。一个6英尺的抛物面天线系统原来是活动式的,现已改装成固定阵地系统。七个可移动遥测搜索系统(TTAS)使用8英尺的抛物面天线,可以安放在靶场内或靶场外,与一个活动式的微波中继站一起来保证靶场试验。这七个可移动遥测搜索系统中的射频分系统已经小型化并与馈电组件组装到一起,大大提高了自动跟踪的可靠性。由于白沙导弹靶场内两个机构的共同努力,这七个可移动遥测搜索系统和两个遥测搜索系统的数字式随动跟踪能力已有提高。跟踪系统接口装置(TSI)的硬件和软件都是由设在白沙导弹靶场的仪表管理局自行研制的。国家靶场管理局数据搜集科的遥测分部把TSI连接和安装到跟踪系统上。跟踪系统接口装置(TSI)使用了两台Z80微处理机,能够按下列两种模式之一转换雷达测量的数据。第一种模式要利用白沙导弹靶场的实时计算机组UNIVAC 1108将雷达测量的XYZ数据转换成表示阵地位置的方位和俯仰角数据。第二种模式工作时,遥测跟踪器能直接接收雷达XYZ数据,并自行完成坐标转换。TSI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测试模式,进行自检、伺服测试和系统准备状况的测试。  相似文献   

16.
小卫星星务系统的遥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小卫星采用的“可控式遥测”和“统一遥测”两种实现技术,即通过遥控、程控和自主控制实施对遥测的状态设置,控制遥测处理流向,改变遥测内容,构成智能化遥测,以增强遥测能力和灵活性。首次提出“二维帧”概念,将卫星的两种遥测标准:PCM遥测和分包遥测统一,实现两者的兼容和平滑过渡,有可能形成新的统一遥测系统标准。在设备级上,统一遥测与PCM遥测一致。在功能层面上,它与分包遥测一致。文章还提出“软件遥测”概念,企望于提升遥测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的“再入微波综合测量系统”是一个在飞行器上采用一个载波调制若干种不同特点的测量信号以完成遥测、外测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无线电再入测量系统。再入微波综合测量系统能完成飞行器再入时的常规信号、触地信号及特快波形的遥测任务。飞行器上的发射机实现FM/AM双重调制,它除了完成规定的遥测任务外,能同时用于再入段,特别是10km高度以下的外弹道参数测量。为了确保工作可靠,不论是再入遥测或外测,地面站都不采用跟踪。再入微波综合测量系统的提出,使再入遥测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本文提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望在再入测量以外的其它某些测控领域中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的S频段接收信道是一种通用型遥测跟踪信道.它包括天馈、射频、频综、接收机和上下变频等.S频段可以很方便地与国外遥测站联接,点频和带宽也按国际标准设计.因此适用于多种遥测系统,既适用于遥测又可以扩展用于角跟踪和外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空间飞行器的遥测系统,是获取飞行器在飞行期间各部位参数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对飞行器设计的改进和故障分析具有特殊意义;也可以说,对飞行器的“诊断”,遥测系统的作用是唯一有效的。这就对遥测系统  相似文献   

20.
据法国 Takyon International公司轨道新闻网站 2 0 0 2年 2月 2 5日报道 ,由于在早期的试验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 ,原计划在美国东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投入使用的改进型遥测跟踪系统已被不定期延迟。该系统自从 2 0 0 1年 1 1月开始进行试验 ,但在最初的试验中未能提高质量的数据。美国空军原计划今年 3月份采用该系统对实际的航天发射任务进行遥测跟踪试验 ,但现已将这一时间推迟到 6月。一旦系统能够成功地处理来自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航天飞机和美国海军基弹道导弹的实际发射过程中的遥测跟踪数据 ,它将正式投入使用。这个新的遥测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