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给高温升燃烧室出口温度场测量提供技术支持,以某高温升5 头部扇形燃烧室试验件为试验平台,分析双铂铑热 电偶、铱铑热电偶和燃气分析3 种测温方法对高温升燃烧室温度场试验结果的影响。在油气比为0.027、0.030、0.033 和0.037 下,利 用3 种测温方法获得燃烧室出口的平均温度、热点温度、出口温度分布系数和径向出口温度分布系数,并与理论温度进行对比。结 果表明:燃气分析、双铂铑热电偶和铱铑热电偶测量的温度分别比理论值高0~1.1%、低3.0%~3.5%和低5.0%~6.5%,3 种测温方法 所获出口温度场品质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
在高温校准风洞上,对测量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出口温度气冷式和非气冷式这两种形式的高温热电偶进行校准,确定了高温热电偶的辐射修正系数.校准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热电偶的辐射误差随气流速度和压力的增加而降低,而且气流温度与航空发动机机匣壁面温度的温差越大,辐射误差也越大.比较两种结构形式的高温热电偶,非冷却式高温热电偶的测量误差比气冷式高温热电偶的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高温测量系统,其基于Planck辐射原理和光纤测温技术.测量系统由高温光纤传感器、光电探测器、前置放大器和信号处理单元组成.该系统采用标准铂铑30-铂铑6热电偶在卧式炉中实现了标定,该测量系统可以在600℃至1600℃温度范围内使用.  相似文献   

4.
动态与信息     
《航空计测技术》2004,24(5):47-48
中航一集团304所14项产品标准正式登记备案 2004年9月24日,中航一集团304所下列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①铂铑10-热电偶丝及分度表;②铂铑30-铂铑6热电偶丝分度表;③铂铑13-铂热电偶丝及分度表;④铠装热电偶;⑤工业热电偶技术条件;⑥镍铬-镍硅热电偶丝及分度表;⑦电阻温度计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航空热处理炉炉温均匀性测试用热电偶的热电特性变化、变化原因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气流温度是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参数之一。由于测温元件的热辐射和热传导损失等因素在测量高速、高温气流温度时,影响测量准确度。本文介绍的双屏蔽抽气式热电偶具有独特的优点,热辐射和热传导的影响很小,实际上可以忽略不计,总温恢复系数是定值,与气流速度无关。在确定热电偶热辐射修正试验中可以作为测定气流总温的参考受感器,在航空发动机试验中也有不少场合采用该型受感器。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在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能力验证中多个实验室提供的数据,给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实验室间热电偶校准能力评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柔性热电薄膜器件的最新研究进展,从柔性基底、热电材料、薄膜沉积工艺、过渡层的引入和器件设计等几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在热电器件制作过程中材料和工艺选择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对各类柔性热电薄膜器件的性能对比分析表明:目前性能最佳的柔性器件采用的材料是(Bi,Sb)2Te3类合金,其单个热电偶对在1K的温差下可输出0.1~0.3mV的电压;在内阻足够低的条件下,单个热电偶对在1K温差下的输出电压与热电材料的Seebeck系数相等;增加热电薄膜的厚度能够有效地降低热电偶对的内阻,进而提高器件的输出电压。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高温条件下发动机内部部件的温度测试,研制了1种耐温1500℃的高温包覆热电偶。通过对其进行结构设计、材料选取、包覆工艺的研究,确定了1500℃高温包覆热电偶的材料及制作方法。通过耐高温试验、绝缘电阻试验、相容性试验及检定校准与验证,证明了1500℃高温包覆热电偶的发动机测温工程实用性。将包覆热电偶使用温度提高到1500℃,可以部分代替铠装热电偶,解决发动机内部一些高温部件和复杂结构细径铠装热电偶无法测量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时温度参数是重要的测试物理量,国内外对于这种复杂环境的温度测试,除热电偶外尚无可靠的原位测试方法。为了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时温度测试问题,用超声导波测温方法,设计出一套基于Ir Rth40(铱铑合金)超声导波测温系统,测试了该系统在室温~1600℃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超声测温系统可以在高温环境下稳定运行,并且室温~1600℃范围内校准曲线重复性良好。将获得的数据进行95置信度评估,绘制出95置信条件下的误差带。在温度大于1000℃时,灵敏度的变化幅度逐渐增大,达到0.0035μs/℃。常温常压下,传感器响应时间为1.2s。设计了传感器封装结构,完成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温度测试实验,测得温度-时间曲线,峰值温度为1492℃。  相似文献   

11.
无冷却高温热电偶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满足某型核心机高温测量需求,基于多种耐高温材料研制了1种无冷却高温热电偶。在国内首次将承力壳体和滞止室采用一体化设计,完成高温热电偶的结构强度计算。通过对热电偶速度、辐射和导热误差分析,使热电偶测量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将无冷却高温热电偶应用于某型核心机试验中,结果表明:该热电偶在高温燃气中结构可靠,测量数据能够真实反映高温燃气温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由于航空总温热偶气动构件的复杂性,校验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制成后的电偶热电特性迁移,及配套特性变化强调了配套校验是必要的。本文在着重分析了以上问题后,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已获国家专利的STT-1A系列总温热电偶校验器。  相似文献   

13.
高温高速燃气形成的通气空泡对水下航行体的降阻降载具有明显效果,其温度测量对研究通气空泡的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进行了温度传感器设计、热电偶信号放大器设计、地面静态测试和水下动态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研制的超小型热电偶解决了高温高速燃气下的抗冲刷和电离子干扰问题,成功测得静态与动态条件下通气空泡内的温度变化,为水下航行体通气空泡的研究提供了试验数据采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基于热电效应,即将两种不同的导体,一端焊接,另一端连为闭合回路.当两端有温差时,回路就产生热电动势(也称热电势).由温差产生热电势的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而这两种不同导体组合成为热电偶.  相似文献   

15.
利用真空电弧离子沉积技术在钽钨合金表面沉积均匀致密的铱涂层,研究了钽钨合金/铱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和热震性能。结果表明:在800℃和1 100℃条件下,铱涂层可以有效保护钽钨合金,经过20 h后,铱涂层表面只发生轻微氧化,其表面形成褐色氧化铱产物;在1 900℃条件下,抗氧化寿命达10 h以上;在室温至(1 900±50)℃热震条件下,其寿命可达到1 000次以上。  相似文献   

16.
郁畹兰 《推进技术》1990,11(4):24-28,76
本文叙述了催化分解推力室采用单推-3推进剂、低铱催化剂的特性试验,其中包括地面试验、高空试验、低温试验、高温试验及湿度试验,并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CVD铱涂层/铼基复合喷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介绍了高温抗氧化铱涂层/铼基复合喷管的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工艺,并就铱,铼的有关性能,CVD铱/铼复合中元素的扩散,铱/铼合金的氧化行为及寿命预测等理论研究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铂铑—铂热电偶的焊接是热工计量检定部门和热工仪表使用单位的重要日常工作之一。尽管热电偶工作端的焊接方法较多,但考虑到设备的成本、焊接操作是否简单易行等因素,在工厂和实验室条件下,以采用交直流电弧焊接法和盐水电弧焊接法居多。 一、直流电弧焊接法 我厂以前主要采用直流电弧焊接法,将头部磨成锥形的碳棒接于负极,热电偶的电极接于正极,调定电压后,使碳棒与电极端部瞬间接触起弧,待工作端熔成球状后再迅速分开。这种焊接方法的缺点是: 1.不易一次成功,工艺难于掌握,球头的大小、表面状况、与两电极的对称程度如有不当,就必须剪去重新焊接。一支热电偶往往需焊多次才能成功,如果以焊制一支热电偶平均剪去1cm长度计,就要损失10多元。再者,因为热电偶的高温陶瓷保护套管长度已固定,热电偶经多次焊接后,长度已不再适应于原来的保护套管,尽管该热电偶误差仍在合格范围内,也无法再继续使用下去,从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相似文献   

19.
巧用控温仪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JJG351-96规定:测量读数不应少于4次,测量时管式炉温度变化在±0.23°C以内。为了保证检定质量,对管式炉温度的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将0.25°C换算成热电势约为3μm(S偶),这个值是很小的,也就是说控温难度很大。因为在检定中,标准热电偶与被检热电偶型号不同,热电势相差很大,检定过程时间长:若设被检热电偶为3支,且用直流电位差计(测量准确度高)测量热电势,通常需要3min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使用精密温度自动控制仪(以下简称控温仪)在自动状态下,管式炉炉温往往难以稳定,而在缓慢上升或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20.
根据实际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对各种实用的管道气流温度传感器的误差进行了计算,对电阻式和热电偶式温度传感器的误差原因作了定量分析。由于带密封罩的温度传感器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建议今后使用热电偶测量飞机环控系统管道气流温度,并提出了一种实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形式,同时也介绍了如何减小由于热传导和热辐射引起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