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波瓣喷管红外抑制器装机状态引射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Fluent软件,针对波瓣喷管红外抑制器的不同装机方案,进行了其内部和动力舱全流场的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波瓣喷管红外抑制器几种装机方案的引射性能,为工程上实施红外抑制器装机提供了一定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波瓣混合器的数值计算,研究了接触面积和流向涡对波瓣混合器引射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主次流的接触面积越大,波瓣混合器的引射性能就越好,引射比随波瓣周长比的增加而线性递增.同时,流向涡的强度越大,波瓣混合器的引射比也越大,引射比随量纲一流向涡强度的增加而先快后慢增加,两者之间是指数的关系.当波瓣张角未导致气流分离时,主喷管出口的流向涡角动能随波瓣张角的增加而先慢后快增加,两者之间是抛物线的关系.而且,波瓣张角的增大不仅可以增加流向涡的涡量,还可以扩大流向涡的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3.
波瓣数对波瓣S型混合二元喷管气动热力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某型涡扇发动机波瓣S型混合二元喷管,保持波瓣混合器长度、内扩张角、外扩张角以及宽高比不变,依次取波瓣混合器波瓣数为12,14,16,18,20,建立了一组具有不同波瓣数的波瓣S型混合二元喷管模型.采用经过验证的CFD方法,研究了波瓣数对波瓣S型混合二元喷管气动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波瓣尾缘截面至第1个S弯截面区域,波瓣数对流体混合程度产生很大影响,并且热混合效率近乎随波瓣数增加而增加.在第1个S弯截面至波瓣S型混合二元喷管出口截面区域,波瓣数为16的波瓣S型混合二元喷管模型的总压恢复系数始终最低,其余模型的总压恢复系数以及热混合效率没有明显差别.在波瓣S型混合二元喷管出口截面上,波瓣数为16的波瓣S型混合二元喷管模型的热混合效率最高,达到0.850,然而其总压恢复系数相对于该截面上最高值下降了0.289%.此外,波瓣S型混合二元喷管的渐缩型流道能够提高流向涡强迫混合效果,但同时也加速流向涡的耗散速率.   相似文献   

4.
波瓣喷管结构参数对引射混合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三维CFD数值计算,研究了波瓣喷管几何结构参数对波瓣喷管引射-混合器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瓣宽增加导致引射流量和波瓣出口处速度环量减小,热混合效率降低,但可以减小混合流动损失,提高总压恢复系数。波瓣扩张角的改变,对引射流量的改变因不同混合管尺寸而异,在混合管直径较小时,随着波瓣扩张角在20~°90°范围内增大,引射流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混合管直径较大时,引射量持续提高。扩张角的增加可提高速度环量,但是流动混合损失增加,总压恢复系数减小。   相似文献   

5.
有中心锥圆排波瓣喷管引射器内流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友宏  李立国 《推进技术》2002,23(2):150-153
为了了解有中心锥圆排波瓣喷管引射器内流场和温度场的特性,从圆柱坐标系出发,推导了非正交曲线坐标系下引射器内流场的基本方程,采用SIMPLEC算法和一种完全压力修正方法,在同位网络上求解了流场控制方程,并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中心锥壁面的作用下,圆柱混合管中流向涡很快形成,次流的低温等值线可以延伸至混合管中心轴线处,计算结果与测量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波瓣喷管引射-混合器的数值研究与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理论预测波瓣喷管引射一混合器引射流量比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在计算过程中.主流进口采用速度边界条件,二次流进口采用总压压力边界条件,混合流出口采用静压压力边界条件,两者均设置为环境大气压力,与相关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仅相差10%左右;同时通过改变混合管结构参数.得到了该参数对引射一混合特性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揭示了波瓣喷管有利于强化引射一混合的内在机理,计算结果符合物理过程本质。研究表明,本文的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预测引射流量比和揭示混合流场特性。  相似文献   

7.
波瓣喷管引射系统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靖周  李立国  高潮 《航空学报》1994,15(12):1512-1514
对具有相同出口面积的波瓣喷管和圆喷管两种引射系统,在低压比条件下进行了引射能力和混合效率的对比研究,同时对波瓣喷管引射系统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圆喷管相比,波瓣喷管可使引射系统的引射能力和混合效率得到显著的改善,其原因在于波瓣喷管能够在其尾缘形成大尺度的轴向旋涡和较低的静压。  相似文献   

8.
波瓣喷管双层壁扩压器流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贴体曲线坐标网格,波瓣边界网格加密且正交,在整个计算区域进行全场计算。文中采用了Chen-Kim修正的k-ε湍流模型及同位网格SIMPLC计算方法,对带有双层壁扩压器的波瓣喷管流动进行了冷热态数值计算和分析。对波瓣及双层壁,采用大粘性的方法解决流固耦合,计算结果表明:在双层壁间有外界冷气流被引射进入,形成了壁面的冷却气流,相对单层壁扩压器,双层壁扩压器的壁面温度明显降低;自波瓣出口截面沿流向产生的环流速度场,强化了主次流的掺混,速度分布渐趋均匀。通过试验测试,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二者在离开波瓣420mm的混合管内相对主流速度的最大误差为15.35%。  相似文献   

9.
对比试验研究了4种不同的圆波瓣主喷管和2种二元波瓣主喷管与3种混合管的12种排气引射系统的组合方案的气动和红外辐射性能。结果表明:波瓣主喷管能改善引射系统的性能, 同时波瓣主喷管排气引射系统能够有效地抑制排气系统的红外辐射。圆波瓣与圆混合管、二元波瓣与二元混合管的组合要比它们的交叉组合的性能优越。内外波瓣间距相同的二元波瓣主喷管与相应的二元混合管的组合方案具有最好的综合气动性能和红外辐射的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10.
波瓣喷管引射-混合器涡结构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波瓣喷管引射-混合器的流场三维数值计算,得到了流向涡和正交涡产生、衰减的演变以及对混合效率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揭示了波瓣喷管有利于强化引射能力和混合效率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喷管出口流向涡的尺度基本与波瓣的高度相当,流向涡可以诱发主流和次流之间强烈的对流混合,在喷管下游一倍混合管直径的混合距离内强化混合作用显著,随着流向涡向下游发展,涡强衰减迅速;正交涡具有与波瓣尾缘一样的几何外形,在混合管下游,由于主流和次流之间的速度梯度下降,正交涡的强度显著降低,对强化混合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波瓣引射-混合器特性参数影响的数值研究和验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不可压缩流动Navier—Stokes方程,对波瓣喷管引射-混合器的流场和引射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研究。在计算过程中,主流进口采用质量流量边界条件,二次流进口和混合流出口采用压力边界条件,均设置为环境大气压力。与相关的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本文的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预测引射流量比和混合流场。针对混合管的结构参数开展了系列研究,获得了混合管截面比和长径比对于引射系数和热混合效率的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12.
非对称波瓣下外扩张角对S型喷管气动热力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非对称波瓣下外扩张角对S型喷管气动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含非对称波瓣的S型喷管为研究对象,保持非对称波瓣长度、内扩张角、高宽比及上外扩张角不变,取定非对称波瓣下外扩张角依次为17.75°,22.75°,27.75°,32.75°,建立了一组具有不同下外扩张角的非对称波瓣S型喷管模型。通过数值求解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得到了S型喷管气动热力性能随非对称波瓣下外扩张角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个弯道上游流场中,流向涡具有较强的混合能力,其核心区无量纲涡量值随非对称波瓣下外扩张角增大而逐渐增大;然而,在第一个弯道下游流场中,所有模型对应的流向涡核心区无量纲涡量值均已非常微弱。在S型喷管弯道区域,流道流向、截面形状发生巨大改变,使得内外涵流体混合效果显著提高,但混合流体的总压恢复系数却急剧下降。混合流体热混合效率值受下外扩张角影响不明显,但S型喷管下半部分内壁面温度随下外扩张角增大而逐渐上升。在S型喷管出口,下外扩张角为17.75°模型的总压恢复系数为0.9464,高于其他3种模型,并且相对于该截面上总压恢复系数最低值增加了0.55%。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影响可调收扩喷管最优面积比的因素及其对最优面积比的影响程度,应用MATLAB软件对特定结构喷管的推力系数进行了最优值求解,得到了特定状态下喷管面积比的最优解(对应最大推力系数)。不同于传统的固定喷管,特定结构的可调喷管推力系数最大值并非对应完全膨胀状态,而是对应略微欠膨胀的状态。给出了使用这一优化结果的可调收扩喷管推力系数与使用1维等熵完全膨胀公式计算的推力系数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最优面积比的喷管具有更大的推力系数且对最优面积比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可用落压比和喉道面积。  相似文献   

14.
以氢气和氧气混合物为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对加装收敛扩张型引射器的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引射器喉部面积比对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引射器喉部面积比越小时,冲量增推比越大;而引射2次流率却随面积比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通过数值仿真方法探究不同宽高比对喷管性能的影响,利用通过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验的比对,验证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利用该种数值仿真的手段对飞翼布局无人机的单边膨胀喷管后体气动性能及红外隐身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宽高比对其气动性能及红外隐身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喷管宽高比的增加,在保证二次流进口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二次流的流量增加,二次流增推效果也逐渐增加:随着喷管宽高比的增加,二次流冷却掺混增强,降低喷流温度及喷管下壁面温度能力越强,红外辐射强度越弱。  相似文献   

16.
引射/强迫式波瓣混合器开设通气狭缝的流动分离控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抑制大扩张角波瓣混合器主流侧瓣顶内存在的流动分离现象,在基准波瓣混合器上开设了通气狭缝,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上述处理对次流分别为受迫流动和引射流动两种情况下的波瓣混合器抑制主流流动分离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波瓣扩张角小于35°时,波瓣混合器内没有任何的流动分离的现象发生,当波瓣扩张角增大到35°时,波瓣内开始出现流动分离,继续增大波瓣扩张角,则波瓣混合器内流动分离加大;②对于次流为受迫流动的大波瓣扩张角波瓣混合器而言,开设了通气狭缝后,流动分离得到了有效的抑制;③对于次流为引射流动的波瓣混合器而言,对存在流动分离的大波瓣扩张角波瓣混合器开设了通气狭缝后,流动分离并未得到了有效的抑制,通气狭缝的存在提前诱发主流侧流体的分离.   相似文献   

17.
塞式喷管气动特性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单元瓦状塞式喷管、6单元圆转方内喷管塞式喷管和1单元直排塞式喷管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实验表明,3个塞式喷管具有良好的高度补偿特性和较高的效率,6单元瓦状塞式喷管和1单元直排塞式喷管在设计高度的效率接近100%;由于内喷管型面不够理想和加工时存在的缺陷,6单元圆转方内喷管塞式喷管的设计点效率在95%左右.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结合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外界反压对气流,进而对底部气动特性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底部二次流流量变化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