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表格形式列出了图样中错误的金属材料标注示例和相应的符合QJ547—80《材料的标注方法》规定的正确标注示例,并对各种错误标注作了分析;指出了错误标注会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和影响型号研制周期。  相似文献   

2.
简述材料标准化的意义与作用,分析技术文件中选材错误和标注错误以及造成的影响,提出减少低层次差错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制造工艺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几种改进模具结构设计的新方法。改进后的模具结构,既可以节省制造工时.又利于模具的调整与维修。文中对模具设计时经常出现的尺寸标注错误以及工作零件公称尺寸计算中的小数点圆整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正确地在图样上进行材料标注的重要性 ,分析了QJ 5 47A - 98《材料标注方法》中多种情况下材料的不同标注方式、相对QJ 5 47- 80的改进之处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在产品图样设计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等材料标准标注格式,并通过实例对其标注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GB/T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的修订简况,重点从分类和符号、被测要素的标注、基准代号及标注、公差带及其标注四个方面介绍了与旧国标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结合型号研制的实例,阐述了馆藏标准文献更改代替标注的意义;提出了更改代替标注的具体做法;谈了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不同的材料,依据设计的不同要求,介绍了材料标注的4种类型,并给出实例予以说明,总结了材料标注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新、旧国家标准规定的“尺寸注法”中的尺寸线终端画法、标注尺寸的符号和缩写词、简化注法的标注法,并对其差异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设计中经常遇到的表面粗糙度标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复杂型面表面粗糙度标注的简化方法,并运用有关的表面粗糙度标准对此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结合GB/T13911《金属镀覆化学处理表示方法》和GB/T131《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标注》的有关规定,浅谈了表面粗糙度在镀覆前后的细化标注。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某型号工艺文件中几种螺纹刀、量具不正确标注的情况,详细分析了出现的问题与原因,并根据工作实践,提出了在工艺文件中正确标注加工和检验普通螺纹用的刀、量具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一般图样上不标注公差尺寸的情况,讨论了线性尺寸未注公差新、旧国家标准在公差等级、公差带分布以及在图样上标注方法等方面的主要差别,并对未注公差不适用的尺寸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GBT4459.3-2000《花键表示法》中有关矩形花键和渐开线花键在径向、轴向视图上的画法及尺寸标注法、花键联结的画法,并对新国标新增的两种花键的符号及其标记中各参数和标注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在图样上标注螺纹尺寸时均应标注螺纹公差带代号的意义,分析和介绍了常用的普通螺纹的公差等级、基本偏差、旋合长度及其代号和标记实例,同时对梯形螺纹、管螺纹的公差及其螺纹代号和标记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对产品成册图样封面上代号标注问题争论的两种意见,指出了产生分歧意见的三个原因,并通过对产品图样明细表代号和产品装配图代号两者定义的分析、比较,找出异同点,得出的结论为:用产品明细表代号来标注产品成册图样封面代号是确切的。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用螺纹密封的管螺纹》、《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60圆锥管螺纹》和《米制锥螺纹》等4项管螺纹国家标准的使用范围,介绍了4种管螺纹的特征代号、公差规则、标注实例以及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并提出了标准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QJ547—80《材料标注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811厂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各种传动螺纹与紧固螺纹的新旧国标特征代号与标记 ,以及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吴艳霞  顾国昌  戴葵  沈晶  刘海波 《宇航学报》2010,31(12):2776-2783
目前主要采用实验测试的方法对基于签名的控制流错误检测算法进行评价,但由于控制流错误模型的不确定性,而导致测试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文尝试采用模型验证的方法评价控制流检测算法的错误检测能力。本文首先简述了基于签名的控制流错误检测算法的基本原理,其次,提出了控制流错误跳转关系表示方法和指出了传统的控制流错误检测能力分析方法中未考虑的影响检测能力的因素,接下来,结合这些因素提出了基于签名的控制流错误检测能力验证模型,最后给出实例,通过验证模型分析了目前典型的基于签名的控制流错误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