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抓计划管理 在运10研制中,设计工作进展是较快的.14万3千A4图纸的设计,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发完了图,草图设计打样仅用了三个季度,总体设计(指实现运10飞机最终方案的总体设计-编者注)仅用了半年,完善总体设计用了一个季度.为什么能这样呢?重要的原因是抓了计划管理.在我的指导下,搞了一个设计的纵横立体计划,按设计三个阶段,按试验、出图、成品系统协调三条主线,综合地搞了一个立体计划,把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在图中表现出来.这就是现在的网络图.当时全国还没有开展网络计划及应用计划评审技术,后来我们又采用计划评审技术,开展了网络计划工作.  相似文献   

2.
3.
4.
解放后,我国航空工业经历了从修理、仿制到自行设计研制的发展过程,为国家提供了一万几千架各种型别的飞行器和数万台航空发动机。纵观其中飞机型号之发展,不难看出运输机,尤其是中、大型旅客机一直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缺口。真正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并试飞上天的大型喷气客机仅有一种,即运-10(Y-10)  相似文献   

5.
明天就要作飞行表演了,我和飞行员王金大等空勤人员商量飞些什么项目的动作.王金大心情激动,提出除正常的起飞降落以外,要进行一次超低空通场飞行,高度为100米.我不同意做这样的冒险动作,虽然我对这架飞机的高、低速风洞试验结果心中有数,但在这样众多的观众面前作这种高难度动作,心里似乎还不扎实.一旦遇到操作上的失误或对高度判断不准确,或者正好遇到一阵下降气流,飞机就可能出事.那样,不光是飞机粉碎,整个工程也将被"枪毙".政治上的影响更无法估计.所以我提出至少高度在200米以上.我还对王金大说,高度为100米与200米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是差不多的,现在进行这样的表演动作冒的风险太大,似乎有些不值得.英国范堡罗、法国布尔歇机场的飞行表演,表演成功,观众兴高采烈,一旦失误,机毁人亡,这类事例已不少见.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我国航空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逐步有了自己的歼击机、攻击机、轰炸机和直升机,但大型旅客机还是空白,长期以来一直依靠进口.1970年8月,根据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要乘坐自己的飞机出国访问的指示,中央军委和国家计委正式向上海下达了制造飞机的任务.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和研制的国内最大的喷气客机终于问世了.  相似文献   

7.
缅怀     
正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开拓者、第一代飞机设计师叶正大因病于12月14日晚在北京逝世。叶正大将军曾在本刊的纪念航空工业四十周年发表题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动弹性专业的奠基者和带头人管德同志,于1月9日因病医  相似文献   

8.
目录 引言 一、飞机的设计技术要求 二、设计规范的选用 三、动力装置的选择 四、飞机的总体布局的选定 五、飞机各主要部件的气动力设计及参数选择 1.机翼的设计 1)翼型的选择 2)翼型的展向配置及后掠角 3)翼载荷或机翼面积的选定 4)机翼上反角的选定 5)展弦比、根梢比等的选定 6)机翼的活动面设计 7)发动机舱在机翼上位置的选定  相似文献   

9.
回忆     
《航空港》2016,(6)
<正>~~  相似文献   

10.
l949年11月9日起义壮举回归前,我是中国航空公司启德机场问讯处的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任务是接送各地往返或经启德机场的各航班旅客,人来人往,喧喧嚷嚷,相当紧张繁忙.  相似文献   

11.
1970年8月,运10飞机研制的序幕在中华大地拉开。1980年9月26日运10飞机首飞上天,可谓“十年磨一剑,扬眉剑出鞘”,全国为之振奋,世界为之瞩目! 运10上天,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大型飞机的历史。运10飞机最大起飞重量110吨,最大商载25吨,按高密度经济舱布局可载客189名。运10成功上天,使我国一举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研制出100吨级飞机的国家。 运10飞机是中国人立足于国内条件,参照国际先进适航标准研制成功的。在研制飞机的同时,还同步研制成功了与JT3D—7性能相当的涡扇发动机…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航空发动机界的著名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实验室与航空发动机可靠性工程的主要创建人、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宋兆泓先生,于2007年4月1日与我们永别了,享年76岁,给我们留下了受益终生的教诲和无限的怀念!  相似文献   

14.
《航空港》2004,(4)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8月2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纪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这个时代的  相似文献   

15.
<正>《航空动力学报》的创办人、第二、第三任主编曹传钧教授于2014年2月4日与我们永别了,享年92岁。曾传钧教授是我国著名航空航天教育家和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和涡轮喷气发动机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曾任北京航空学院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他离开了我们,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怀念和受益终生的教诲。曹传钧教授,1922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青年时代就读于天津扶  相似文献   

16.
我的回忆     
我是旧社会从事航空工业的一名普通工人。从1938年开始进入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当学徒,从汉口到云南瑞丽垒允,1942年日寇侵入缅甸,该厂被迫遣散。同年我被调至成都第三飞机制造厂。1943年我在重庆考入中国航空公司,派往印度加尔各答维修基地工作。1945年调往印度汀江航站工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回上海,1948年去香港。1949年在香港参加“两航起义”。回国后,一直在太原、成都等地航空工厂工作,直至退休。我这一生从十八岁起就一直和飞机打交道。退休后有时回忆起往事,也想写点什  相似文献   

17.
回忆钱昌祚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航空史研究》(39)十周年纪念刊所载云铎教授和蔡镇寰兄同样题目的两篇文章《钱昌祚》后,颇增感念。就个人所知,补充追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上接74期) “三步走战略”的失败— 中国航空工业的后盾不在美欧 进入90年代,航空部制订了通过国际合作发展航空事业的“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是部分制造和装配MD80/90系列,由麦道公司提供技术;第二步是与国外合作,联合研制100座级客机,约在2005年投产;第三步是自行设计、制造180座级客机.2010年实现投产──十分不幸的是,到1998年秋季,这些目标全部落空。 从80年代起,中国的民航运输超常发展,干线飞机需求迅速增加.引起世界航空列强的垂涎和对于中国市场的激烈争夺。我国的对外合作方案如能…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