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遥测遥控》2021,42(6):121-121
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Sensors and Transducers Conference of China,以下简称“STC学术会议”)是由我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技术领域的知名学术组织和国家重点研究单位联合主办的大型专业会议,两年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六届,得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作为我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领域内规模大、参会范围广、水平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该会议已成为我国此领域内产学研交流及合作的重要平台。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〇四研究所、厦门大学和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第十七届STC学术会议(STC 2022),将于2022年10月在江苏省泰州市召开。本次会议以“创新超越、泛在感知、赋智万物”为主题,充分展示我国传感器领域的最新成果。热忱欢迎来自敏感元件与传感器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加此次学术盛会,共同研讨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聚焦国家“十四五”战略需求,促进传感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量程薄膜热流传感器敏感元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一种新型瞬态大量程薄膜热流传感器敏感元件,可用于超高速飞行器气动热流的测量,敏感元件的测量量程高达5MW/m2,理论响应时间达到4ms。从测量原理、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三个方面对敏感元件进行研究。综合仿真和试验结果,敏感元件性能良好,能够满足飞行器气动热流测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对MEMS“三明治”式倾角传感器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敏感元件采用双梁-质量块结构,其中可动质量块通过双梁和周围框架相连,可动质量块和上下盖板构成上下差分电容。外界给定某一加速度时,上下间隙此消彼长,从而导致电容量发生变化。通过建立敏感元件的静力学模型,获得敏感元件的关键尺寸与其性能参数的关系,基于体硅工艺建立敏感元件的三维工艺模型,并采用ANSYS有限元仿真对敏感元件的灵敏度、线性度、谐振频率等参数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敏感结构的一阶谐振频率为576.68 Hz,灵敏度为0.76 pF/g,±30°、±90°对应的线性度分别为0.8‰、3‰,均符合设计要求,最后给出了倾角传感器敏感元件的加工流程。  相似文献   

4.
石英晶振微天平传感器是传感器研究的一个热点,文中介绍了自行研制的一种以SPPESK为敏感元件的石英晶振湿度传感器,利用差频法测量了传感器的静态稳定性、重复性和线性度、灵敏度和动态响应。结果表明: 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定动态响应特性,能够用于实际气体湿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灵敏度温度自补偿薄膜压力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溅射薄膜压力传感器具有长期稳定性好、耐高温等优点,但是由于受弹性体材料自身特性的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温度误差大,大约在1.5×10-4~2×10-4/F.S℃,是导致传感器测量误差大的原因之一。在弹性体上设计加工灵敏度温度补偿电阻,使应变电阻和灵敏度温度误差补偿电阻可以在同一时间感受温度,比在后续电路上进行温度补偿,温度响应快。对灵敏度温度自补偿压力敏感元件进行设计与研制。实测结果表明,采用灵敏度温度自补偿工艺技术的敏感元件,灵敏度温度误差较小,可以控制在0.25×10-4/F.S℃以下,传感器的温度性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三遥”专业委员会、国家传感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专业委员会、航天传感器技术联合体、中国航空学会自动控制专业委员会等六个学术团体将于今秋联合召开“第二届航天传感器技术交流会”。会议主题是传感器技术综述、敏感材料、工艺技术、敏感元件与传感器、机电一体化与智能传感器仪表、应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7.
电阻式传感器的核心部件——电阻应变计是目前最常用的应力分析的敏感元件。也常用于测量力、压力、扭矩和加速度等物理量。作者简要回顾了电阻应变计的发展历史,介绍了电阻应变计的结构、分类及现状,展望了电阻式传感器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开发出一种新型油压用高压传感器。该传感器用无定型磁性合金作为敏感元件,能在600气压的高压条件下长期而可靠地检测压力。  相似文献   

9.
1981年6月9日到11日,我们北京遥测研究所传感器考察组一行三人应邀参加了在英国伦敦郊区Wembley举行的“81年传感器/温控”展览会和报告会。本届展览会有英、美、法,西德,瑞士、荷兰、丹麦等国的百余家厂商参展,展出了包括温度、压力、流量、位移、振动等多种类型的敏感元件、传感器、测量仪器及设备。这些展品以及报告会上宣读的51篇文章基本上反映了当前传感器研制的国际水平和新动向。  相似文献   

10.
在各种非电量测量场合使用的电子设备,将传感器敏感元件的变化量转换为电信号,经模拟放大或波形变换后,输到终端设备。我们按照它的功能性质,将与传感器配合使用的电子设备称为变换放大器,也有人称之为二次电路,在国际上通称为SIGNAL CONDITIONER。一、遥测系统变换放大器的特点航天器遥测系统中问变换放火装置(简称变换器,下同),是遥测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处于传感器和遥测终端的中间位置。  相似文献   

11.
聚二氟乙烯是高分子有机压电材料,己用于制作压电层较厚的同轴电缆。作为敏感元件,它能把声音、振动、冲击、压力、应力、应变转换为电信号。为使材料具有压电特性,应作取向和极化处理。然后作成电缆,制成各种传感器。文中给出了传感器的性能、老化试验结果及它的具体应用。研究表明,这种电缆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半导体热敏电阻测量传感器的结构,特性,线性化方法,讨论了敏感元件的性能。指出了由于线路的工作电流大,产生自发热现象引起的测温误差,从理论上推导了测温线路的灵敏度和误差源。  相似文献   

13.
吴瑕  周焰  蔡益朝  杨龙坡 《宇航学报》2010,31(5):1413-1420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是当前国内外军事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大型军事信息系统开发的重点 之一。总结归纳了信息融合在目标识别领域的重要意义,指出目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设 计所面临的问题。从功能模型、结构模型、算法模型三个方面分析了多传感器目标融合识别 系统的研究现状。比较了模型中各典型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领域、最新进展,并论述了各模 型在反导目标识别领域的针对性应用。指出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的体系设计、系统集成 与性能评估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航天对170dB高声压级、1dB小频率响应平坦度噪声传感器的应用需求,采用动态范围和自由场频率响应较宽的1/4英寸驻极体传声器为声压敏感元件,用专用场效应管电路对传声器进行阻抗变换和信号放大,并对传统结构优化改进。经过测试和环境试验,传感器在135~170dB高声压级动态范围内幅值线性度达到了±0.5%以内,20Hz~8kHz频率响应平坦度达到了0.5dB。传感器通过了国家权威机构的鉴定检验,证实了这种传感器在火箭飞行试验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长期以来,人们就发展了压力、温度和湿度的测量技术,研制成各种各样的敏感元件和测量装置。现在,在这些测量工作中,广泛利用半导体元件已成为普遍现象。在这里,我们介绍圆形的振动式传感器,根据它们自身频率的变化,可以测量大气的压力、温度和湿  相似文献   

16.
介绍欧洲航空航天与防务工业协会(ASD)战略标准化工作组的基本情况、运作模式和战略任务,分析ASD等组织为适应全球电子商务(E-business)变革而在航空航天标准化领域开展的探索与实践,及其对我国航空航天领域未来在互联网条件下实现行业协作所需要的标准化策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对振动环境下10Hz以下低频小量程加速度信号的高精度测量需求,设计一种具有窄带宽特点的新型石英MEMS加速度计敏感元件。敏感元件采用变间距式差分电容梳齿结构,基于石英微工艺制作。采用有限元分析手段,对敏感元件质量块尺寸、梳齿长度、梁刚度、止挡与盖板结构等参数进行综合优化设计。仿真结果显示,敏感元件带宽8.9Hz,止挡与盖板结构可以有效提升抗过载及振动能力,设计可以满足飞行器振动环境下小量程低频加速度参数测量需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航天技术不断发展,大推力运载火箭等精细化设计需求日益增加,飞行器高温工况结构及流场状态感知已成为当前研究的关键环节。基于法布里-珀罗干涉结构的光纤传感器在高温、高压、狭小空间等特殊环境展现出独特优势,被视为下一代高温原位测量工具。介绍了法布里-珀罗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及原理,并分别从温度、应变和压力监测方面介绍了法布里-珀罗高温传感技术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石英光纤的法布里-珀罗传感器能够应用于1000°C以下环境,对于1000°C以上环境,需要以蓝宝石光纤作为敏感元件和传光介质。  相似文献   

19.
会议上介绍姿态测定及部件的论文共12篇,其中有关光学敏感器(包括太阳、地球、和星敏感器)的论文8篇,惯性敏感元件论文1篇,姿态测量及控制数据处理用的控制处理机的论文3篇。惯性敏感元件虽然只有一篇,但用狭缝式星敏感器和惯性敏感元件组成的高精度姿态测定系统引起了与会者很大兴趣。  相似文献   

20.
随着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的出现,对敏感元件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平台制导系统使惯性敏感元件与飞行器的转动运动分隔开,然而捷联式系统则直接将敏感元件装在飞行器上,同样处于恶劣的角运动环境条件下,出此产生的误差必须在仪表中和姿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