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用扫描电镜观察碳毡/碳复合材料的断裂样品及在高温真空环境下的烧蚀样品,探讨了其高温下的组织损伤与显微结构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碳毡/碳复合材料中毡丝随机排列并呈一定的取向,材料表现为准横观各向同性,其组织由浸渍碳基体、CVD 碳致密层和碳丝组成,各周期间产生相互界面,形成环状微裂纹。强度主要来源于 CVD 碳包覆碳纤维结构,浸渍碳组织疏松对强度的贡献少,同时纤维相互搭接形成闭锁网络结构,降低了增强效果。组织的烧蚀受各组分碳的缺陷、致密度影响,浸渍碳最易烧蚀挥发,其次是碳纤维丝,高致密的 CVD 碳最后被烧损。  相似文献   

2.
碳毡/碳复合材料喷管喉衬,经地面试车考核,其的抗热震能力明显优于单纯石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烧蚀型面不均匀、不光滑,在进气段和喉部有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孔洞,在下游段有冲刷流痕和沟槽。这除了与流场的分布有关外,还与材质的显微结构有关。 本文叙述了碳毡/碳喷管喉衬的烧蚀以及该材料解剖样品在扫描电镜观察下的烧蚀形貌。观察结果表明:(1)CVD碳管中的纤维碳容易氧化,烧蚀往往从纤维碳和基质碳的结合面  相似文献   

3.
碳布叠层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片的微观结构和断裂破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片的微观结构和断裂破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碳布叠层碳-碳复合材料的薄弱环节在叠层问。“球团状沉积碳”的出现与断裂破坏有密切关系。兰州炭素厂研制的碳布叠层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片的微观结构形态与美国本狄克斯公司半乱短纤维模压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片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4.
碳-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烧蚀性能和机械性能,以及较好的热物理性能,是战略核武器头部防热材料中极有希望的一种材料。但是它存在“剥蚀”问题,“剥蚀”是影响碳-碳性能的技术关键之一。本文概要地回顾了国外对碳基防热材料的烧蚀剥蚀和破坏的论述。报导了碳-碳材料当前性能,并与国外典型碳一碳材料进行了对比。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了碳-碳材料的微观结构,重点对三向2-2-2和 Z 向增强毡碳-碳烧蚀后的试样进行了研究、观察和分析。其中包括:基质碳的微观结构和特点;裂缝在基质碳中的取向及其发展;基质碳在烧蚀过程中的变化和破坏;Z 向和 X—Y 向纤维束的结构形态和烧蚀以及“球形碳”和它的影响因素等。提出了对上述材料烧蚀剥蚀过程和热裂破坏特性的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研究改进碳-碳材料工艺的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碳-碳复合材料是指用碳纤维或其织物作增强剂,以沉积碳或浸渍碳作基体制成的复合材料。碳-碳材料的性能与它的微观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揭示材料微观结构组成的常用方法有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偏光显微镜观察可以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概貌,也可以利用偏光下晶体的光学特性(消光现象)看到不同晶相的组成。但是,一般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较小(1500倍以下),有些结构  相似文献   

6.
飞机碳/碳复合刹车材料制备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飞机C/C复合刹车材料的出现标志着航空刹车系统的重大变革。本文通过C/C复合刹车材料制备工艺试验研究,确定选用压差法CVD工艺;该工艺选用吉林炭素厂碳布、纯度≥95%的丙烯沉积气和普通氨稀释气体,得到沉积温度>700℃、炉压<8000Pa等最佳的工艺参数;并阐述了碳布叠层夹角及高温热处理在沉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碳/碳复合材料表面纳米HAp/壳聚糖生物复合涂层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声化学法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p)为起始原料,以异丙醇作为分散介质,采用水热电泳沉积法在经壳聚糖(CS)溶液改性后的碳/碳复合材料(C/C)表面沉积纳米HAp/CS生物复合涂层.重点研究了水热条件下沉积电压对复合涂层的晶相组成、形貌和结构的影响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所制备的涂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沉积电压的升高,涂层更加致密和均匀;同时水热环境有利于纳米HAp晶粒的生长,制备出的HAp/CS复合涂层不需要后续热处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研制大尺寸毡基C/C复合材料的方案、热态原子的扩散和CVD碳的生成机理、工艺参数的选择、性能分析和问题。结果表明,缩短了工艺周期,制品线烧蚀率是迄今为止已试过的大中型C/C件中最低的。该技术10年来一直为C/C制造沿用,产品已广泛地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9.
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三种碳-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碳-碳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防热烧蚀材料和耐磨材料,用于制造导弹鼻锥或喷管喉衬和飞机刹车片等部件。取决于实际使用的具体条件,对碳-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将有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纤维和基体原料及不同的复合工艺,所得碳-碳复合材料将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能。本文着重总结我们利用日  相似文献   

10.
三向碳/碳材料属编织型复合材料,制造工艺非常复杂。它包括织物的编织过程和复合过程,生产周期很长,成本高。因此,能否对碳纤维编织物以及碳/碳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实施准确有效的质量监测,是关系到能否发现复合工艺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复合工艺提供参考,以及能否尽早剔除不合格半成品以减少浪费,和能否最终复合出合格产品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前言碳-碳复合材料由于内部有高强度碳纤维的骨架增强,使这种石墨材料在受到热冲击时能阻止裂缝的扩展,因此,作为防热材料应用的碳-碳复合材料,其烧蚀性能与基体形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美国超高温公司曾研究了纤维随机取向的碳毡、多股丝编织的三维结构以及平纹碳布,石墨布层状基体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指出,基体中孔隙  相似文献   

12.
沥青族组分对C/C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整体碳毡为预制体、两种族组分不同煤沥青为前驱体,采用常压、高压相结合的液相浸渍/炭化技术制备C/C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在200~2000℃的热物理性能.结果表明,族组分影响基体碳的微观结构,从而影响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煤沥青喹啉不溶物(QI)质量分数高(7.31%),材料的石墨化度为86.29%,真密度为2.13 g/cm3,微观结构为镶嵌型和域型结构为主,并有部分的流线型结构;QI含量低(0.02%),真密度为2.22 g/cm3,其石墨化度达到91.93%,微观结构主要以流线型为主,含有极少量的镶嵌型和域型结构.QI含量越低,复合材料真密度越大,晶体微观结构渐趋完善,石墨片层的有序度增加,石墨化度越高,材料的比热容和导热性能增强,线胀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13.
碳/碳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碳/碳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导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了碳/碳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介于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之间,既有声子导热,又有电子导热。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碳/碳复合材料石墨化程度的增大,晶体微观结构渐趋完整,石墨片层的有序度增加,材料的导热性能增强。对于高密度的碳/碳复合材料,因为晶粒间联通状态良好,热传导载体运动的路径畅通,所以导热系数高。碳纤维及围绕纤维生长的热解碳是热传导的有效通道,所以沿纤维增强方向的导热系数高。  相似文献   

14.
碳-铝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其工艺过程有密切联系。因此,通过分析研究其显微组织特征,可以发现工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正确选择工艺参数,改善工艺过程。提高纤维及复合材料的性能提供参考。本文介绍了用金相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在各工艺条件下的碳纤维、镀镍碳纤维、真空热处理镀镍碳纤维、碳-铝复合丝以及碳-铝热压试样的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15.
三维编织碳/环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树脂体系的选择和优化、RTM工艺以及材料内部微观结构分析等方面对三维编织碳/环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材料的成型技术中,以TDE-85/DDS/BF3·EMA树脂为基体,同时采用RTM工艺的成型方法是合理可行的,该材料适合用在承力情况复杂的制件上。  相似文献   

16.
采用针刺及细编穿刺结构分别引入热解碳和沥青碳的多孔C/C坯体,通过反应熔渗工艺(RMI)与熔融金属Zr反应制备了C/C-ZrC复合材料.研究了预制体结构和基体碳类型对C/C-Zr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材料熔渗后只由C,ZrC两相组成,孔隙率5%~10%,ZrC质量分数53%~63%.针刺结构的...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针刺毡、短纤维树脂模压、碳布叠层 3种预制体 ,其碳纤维体积含量均为 4 0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 4种C/C复合材料 :针刺毡 粗糙体热解碳 (具有两种定向热解碳组织 )、短纤维 树脂和热解碳、碳布 光滑体热解碳复合材料 ,对其进行 2 5 0 0℃保温 2h的高温热处理。在 0~ 90 0℃ ,研究了预制体结构和热解碳组织对二维C/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比热容、热扩散率、导热系数等热物理性能影响。研究发现 :预制体和热解碳结构对C/C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能有强烈影响。 0~ 90 0℃ ,4种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都非常小 ,与温度近似的成线性关系 ,且几乎具有相同的斜率 ,在一定条件下 ,其值呈现负热膨胀性质 ;0~ 90 0℃ ,4种材料都有高的导热系数 ,但作为温度的函数 ,其值随预制体结构、热解碳组织和传热方向而变化 ,x y向的导热系数 (2 5 .6~1 74W / (m·℃ ) )比z向的 (3.5~ 5 0W / (m·℃ ) )高几倍  相似文献   

18.
采用黏胶丝基碳布进行了二维层板C/C复合材料研究。和PAN基碳布进行对比,分别从碳纤维微观结构、表面形貌、碳布物理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炭化过程残余热应力模拟、C/C复合材料力学和热物理性能表征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2 200℃处理的黏胶丝基碳纤维是非石墨化结构;纤维横断面呈腰子形,碳布纬向纱弯曲。黏胶丝基碳纤维的密度仅1.39 g/cm~3;拉伸模量很低,约50 GPa。炭化过程研究表明,黏胶丝基碳纤维轴向具有持续的正的线膨胀行为,在炭化初期与酚醛树脂的膨胀行为相一致;黏胶丝基碳布增强树脂基材料在800℃的面内自由热应变是PAN基材料的1/8;模拟的炭化过程热应力是PAN基材料的1/60。黏胶丝基C/C层板材料的层剪强度高于PAN基C/C复合材料,达到16.2 MPa;其拉伸强度为46.6 MPa,弯曲强度高达95.5 MPa,拉伸模量与弯曲模量基本一致,约10 GPa。黏胶丝基C/C复合材料在800℃的热导率是6.48 W/(m·K),与PAN基C/C复合材料非常接近;在800℃的线膨胀系数是2.18×10~(-6)/ K,远高于PAN基C/C复合材料的-0.387×10~(-6)/K。总之,黏胶丝基碳纤维由于其表粗糙度大、碳布纬向纱弯曲、极低的拉伸模量、正的轴向线膨胀系数,因而C/C复合材料层剪强度高,成型工艺中热应力低,较PAN基碳纤维更适合于研制不分层的二维C/C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9.
多向碳/碳复合材料是以多向织物为增强剂,沥青碳、树脂碳、沉积碳为基体复合而成的材料。三向正交结构是多向结构的最简单形式。这种材料的强度极限、断裂应变、烧蚀性能和整体破坏性能比石墨和二向碳/碳材料都高,因此美国首先将其用作MK-12A导弹的端头材料。细编穿刺结构是三向正交结构的改型,和三向正交结构相比细编穿刺结构具有更小的烧蚀量和更好的烧蚀外形,另外通过穿刺过程加入一定的粒子组分从而提高了抗侵蚀性  相似文献   

20.
镀金属碳毡在电磁屏蔽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三维网络结构的碳毡引入电磁屏蔽材料的应用,对其特有的电磁性能及网络结构作了分析,并进行了复合材料屏蔽效果计算和修正。研究表明:利用碳毡的孔洞结构和尺寸,辅之以金属镀层,能在较宽的频率内对电磁波有良好的屏蔽效率,且不需要很大的填充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