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0,(6):F0003-F0003
12月22日,《航天返回与遥感》召开创刊30周年暨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庆祝会,会议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刘兆军副所长主持,清华大学金国藩院士、总参测绘研究所王任享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周立伟院士等40多名嘉宾应邀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2.
刘洁 《中国航天》2005,(12):18-18
10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院士会议上,国际宇航科学院秘书长宣布,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和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余和琫当选为2005年度院士,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究员郭宝柱当选为通讯院士;科技部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究员林金、  相似文献   

3.
《航天器工程》2011,(1):163-I0003
2011年1月8日,由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主办、《航天器工程》期刊协办的“2011中国空间机械工程技术高峰论坛”在北京航天城圆满召开。中国工程院戚发轫院士,中国工程院范本尧院士,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林益明部长、刘燕宁书记、马世俊工程总师等空间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工程》2011,(1):56-56
据中国航天网报道,2010年12月7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控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软件企业——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与北京希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数字校园云计算服务及国产数据库推广应用等领域的合作。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将有利于推进数字校园软件平台的国产化,实现航天国产数据库在希尔教育解决方案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航天》2011,(10):9-9
为更好地为国际宇航科学院(IAA)中国院士提供相关支持与服务、发挥IAA中国院士的作用,经与IAA秘书处协商,IAA研究中心(中国)于2011年9月3日在北京举办IAA院士日活动。37名IAA中国院士、7名IAA国际院士及相关单位代表近百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6.
2007年2月1~2日,中国宇航学会《宇航学报》编辑委员会2007年工作会议在北京碧水大厦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主要领导有:学报主编、中国科学院庄逢甘院士,学报副主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马兴瑞副总经理、张履谦院士、余梦伦院士、黄培康院士、装备指挥技术学院院长常显奇,学报常务编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丽辉女士、中国科学院吴宏鑫院士、上海八院李相荣总师。学报副主编、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探月工程技术作为里程碑之一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嫦娥三号”即将发射的大背景下,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木专业委员会、中南大学、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探月工程与空间环境、新材料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0月11日在中南大学召开。这次会议围绕我国探月工程与空间环境、新材料的重大技术和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工程》2011,(1):162-I0002
2011年1月4日,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以下简称总体部)开展了“提升总体能力,推动跨越发展——院士专家话总体”活动,邀请了有关院士专家共同研讨和座谈提升总体能力、推动总体部建设与发展的思路和途径。孙家栋、闵桂荣、王希季、屠善澄、戚发轫、徐福祥、叶培建、吴宏鑫、范本尧等院士专家应邀参加。林益明部长等全体部领导、马世俊等“两总”、彭成荣等专家以及研究室、机关相关领导参加活动。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工程》2012,21(4):4-4
据中国航天网2012年7月4日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于7月2日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空间科学及其前沿,空间技术及其前沿,载人航天、月球与深空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重大空间计划,以及对地观测卫星地面应用研究等领域开展战略性科技合作,并希望在框架协议的基础上,以“需求牵引、技术推动、协同创新、共同提高”为原则,展开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促进知识创新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的结合,共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2月16—18日,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航天指挥与控制论坛在北京召开。沈荣骏院士、戴浩院士、龚惠兴院士以及来自全国指挥与控制领域、各大航天系统、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出席这次会议。戴浩院士指出,太空是全球共有资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可再生资源。空间技术是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高技术领域,是智慧和劳动的结晶。随着信息  相似文献   

11.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希季在研究所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了感人肺腑的讲话. 王希季院士说:"50年前,我调入上海机电设计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前身),开始了我从事航天事业的征程,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是我的母亲所."  相似文献   

12.
我卫星遥感图像数字化设备世界领先本刊讯由国防科工委组织,求新高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遥感信息研究所、南京光学仪器总厂等单位共同研制的卫星遥感高分辨率图像数字化仪,不久前通过专家鉴定。以两院院士王大珩、中科院院士母国光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其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9月26日,第三届航天工程和高性能材料需求与应用技术交流会在北京航天城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宇航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南大学共同组织承办。大会开幕式由会议执行主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明主持。李明副院长在代表张洪  相似文献   

14.
四月的北京,桃红柳绿,春光明媚。为了了解国际质量管理的最新动态,了解我国质量管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乘车来到中国硅谷——中关村,采访国际质量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教授。刘教授十分愉快地接受了本刊的专访,并就记者提出的几个大家关心的质量管理问题谈了精辟的见解,现摘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质量与可靠性》2007,(6):F0003-F0003
2007年12月14日-15日,由国防科工委科技与质量司生办,国防科工委质量与可靠性专家组软件专业组承办的“国防科技工业软件评测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国防科工委科技与质量司马恒儒副司长、徐思伟处长、李进忠调研员,船舶重工集团军工部史正乐副主任,国防科工委质量与可靠性专家组专家陈良惠院士、陈世年研究员,  相似文献   

16.
8月10日,我国卫星测控技术和卫星应用技术专家、通信卫星微波测控系统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会理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科技委顾问童铠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8月17日上午,童铠院士的遗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4月13日,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空间站与地球科学"技术研讨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万卫星院士、潘永信院士、魏勇副所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罗文成总师、刘刚总师、王正义副总指挥,以及相关领导、学者应邀出席。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刘国青、科技委主任向树红、总工程师易忠、副总研发师姜利祥以及相关处室领导参加了此次技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8.
日前,应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的邀请,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及专家一行在北京航天城进行了一次有关宇航体制结构和空间磁场探测技术方面的讲座。  相似文献   

19.
葛榜军 《卫星应用》2007,15(3):24-24
“第16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大会”于2007年9月7~10日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饭店召开。会议由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等单位承办。徐冠华院士、童庆禧院士、薛永祺院士、李小文院士等专家、领导及各遥感专业委员会的代表、论文作者300余人出席了会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云帆 《卫星应用》2004,12(4):27-27
中国科学技术部和欧盟委员会2004年10月9日下午在北京正式签署伽利略计划技术合作协议,中国由此成为参加伽利略计划的第一个非欧盟成员国,并成为伽利略联合执行体中与欧盟成员国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的一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