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体火箭技术》2006,29(3):F0002-F0002
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四十三所)成立于1970年5月是中国航天领域内集研究、开发、生产为一体的专业复合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也是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壳体、喷管以及复合材料导弹发射筒最大的研制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
通过国外芳纶应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实例,介绍了美国杜邦公司的Kevlar49、Kevlar149及原苏联复合材料联合体的CBM和APMOC系列纤维的性质;综述了提高芳纶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上强度转化率的途径。并为我国早日成功应用芳纶复合材料提出4条建议。  相似文献   

3.
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复合材料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国内外固体火箭发动机用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现状及特点,总结了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先进复合材料是发展先进武器装备的物质基础,同时,高性能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展和客观需求又是促进先进复合材料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固体火箭技术》2006,29(5):F0002-F0002
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四十三所)成立于1970年5月,是中国航天领域内集研究、开发、生产为一体的专业复合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也是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壳体,喷管以及复合材料导弹发射筒最大的研制、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5.
《固体火箭技术》2006,29(4):F0002-F0002
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四十三所)成立于1970年5月,是中国航天领域内集研究、开发、生产为一体的专业复合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也是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壳体、喷管以及复合材料导弹发射筒最大的研制、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6.
《固体火箭技术》2006,29(2):F0002-F0002
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四十三所)成立于1970年5月.是中国航天领域内集研究,开发.生产为一体的专业复合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也是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科壳体,喷管以及复合材料导弹发射筒最大的研制.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7.
《固体火箭技术》2006,29(1):F0002-F0002
西安航天复合材科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四十三所)成立于1970年5月,是中国航天领域内集研究、开发、生产为一体的专业复合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也是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科壳体、喷管以及复合材料导弹发射筒最大的研制、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电子束固化技术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壳体工艺中的应用,讨论了该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介绍了在航空航天其它领域内的推广情况。  相似文献   

9.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方法,使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分别建立金属壳体与复合材料壳体两组发动机仿真模型,分析复合材料壳体固体发动机的结构完整性,并研究复合材料壳体的各项参数对于发动机装药和壳体的应力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载荷下,选用复合材料壳体的端燃装药固体发动机比选用金属材料壳体的发动机具有更好的结构完整性。随着复合材料壳体厚度的增大,装药的应力、应变值均增大,壳体的应力逐渐减小;随着复合材料壳体弹性模量增大或泊松比减小,装药的应力、应变逐渐减小,而壳体的应力、应变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0.
将全拉格朗日(T.L)法用于轴对称大变形问题,并对纤维缠绕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进行有限元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大变形有限元分析软件的编制,对壳体的缠绕情况,有限元网格划分、应力、应变、位移等的有限元计算进行一体化仿真。  相似文献   

11.
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绕壳体承载能力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某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壳体承栽能力,建立了该壳体的有限元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分析表明,壳体铝裙尖端部位出现应力最大值和应力集中区,裙部变形不协调,结构设计不合理.有限元分析与实际试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为该壳体结构的设计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本刊刊载情况看,2021年对于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有几个值得一提的事情.首先,我国自主研发的?3.2 m分段式固体火箭发动机和?3.5 m整体式复合材料缠绕固体火箭发动机相继试车成功,标志着我国打通了?3 m以上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的关键技术链路;其次,2021年在以超燃、推力可调可控特种发动机等为...  相似文献   

13.
混杂纤维复合材料受拉构件的最优混杂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基于复合材料力学中的复合定律和断裂应变破坏准则,讨论了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的断裂特性,得到了以纤维层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表示的两种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受拉构件的临界混杂比和拉伸强度;并讨论了最优混杂比的选取方法。算例表明,文中给出的最优混杂比的确定,就是一种满应力的优化设计,它可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混杂纤维缠绕壳体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4.
固体发动机纤维缠绕壳体设计准则判别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给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设计准则判别式。依据这一准则,当用于制造壳体的纤维材料特征值时,则该材料按刚度准则设计固体火箭发动机壳壁厚度,否则,按强度准则设计壳体厚度。以及机纤维和碳纤维为增强材料,给出两例分别按强度和刚度准则设计的实例,通过另两例强度相近但刚度不同的设计尘实例的比较。文中提出在设计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时,应合理选用纤维的最佳值,并建议发展纤维材料时,应注重强度与刚度的  相似文献   

15.
对某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轴压载荷作用下裙与筒段连接区(裙连接区)进行了有限元结构分析。依照壳体的结构特征和受力特性建立了裙连接区3D简化分析模型,通过对某芳纶纤维壳体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简化的合理性和有限元结果的正确性;最后对某炭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裙连接区进行了数值分析和壳体连接区结构方案改进。结果表明,增加补强层厚度和提高补强层纤维模量可有效降低应变极值,改善结构应力分布,经改进的结构设计方案承载能力可提高20%。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某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承外载荷能力与质量系数难以协调的问题,通过试验测试了F-12纤维与S-2纤维层间混杂复合材料的抗压缩性能,利用混杂纤维优势提出了壳体改进方案,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试验结果和有限元计算表明,壳体裙外铺层采用F-12/S-2混杂纤维,使壳体承外载荷能力大幅提高,混杂纤维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解决了工程难题。  相似文献   

17.
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缓释技术是提高固体火箭发动机服役安全性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缓释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各技术能够提供的排气泄压通道面积大小,将壳体缓释技术分为整体失强、头/筒分离和局部排气三大类,系统地对比了各项技术的设计思路、工作原理和实用效果。结合国外地地导弹、空空导弹和舰空导弹等导弹发动机壳体缓释技术应用实例和低易损性试验结果,阐明了壳体缓释技术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服役安全性的提升作用。最后,给出了使用发动机壳体缓释技术进行安全性总体设计的设计思路,并提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安全性设计中应重点考虑排气通道临界面积和排气通道开启时刻两个关键因素。文中所述的研究进展可为固体火箭发动机服役安全性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绕壳体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鉴  何洪庆  虞健 《宇航学报》2007,28(3):527-530
为解决某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壳体承载轴压与弯矩能力不足问题,依据原壳体实体及其在轴压与弯矩联合载荷作用下的静力试验,建立了该壳体的有限元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静力计算和稳定性分析。计算分析表明,原壳体破坏的原因是层间剪切强度失效,复合材料基体开裂,局部屈曲和后屈曲破坏发生在铝裙尖端部位。提出用S-2玻璃纤维代替F12纤维做为裙外铺层改进原壳体结构,有效地约束了屈曲波形,提高了结构承载能力,解决了工程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80年代以来固体推进技术的几个主要发展动向:1.固体火箭发动机总体结构的新发展;2.广泛采用石墨纤维缠绕壳体;3.改进喷管结构及喷管材料;4.开展固体推进剂新品种的研究;5.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降低固体发动机成本。  相似文献   

20.
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的常见缺陷及产生缺陷的原因、批生产中的质量控制关键进行了论述,对我国开展固体火箭发动机批生产的质量控制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