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本文继承了朱兰博士质量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论述了“持续进行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活的灵魂”这一论点,进一步介绍质量改进的螺旋模式及其操作办法,并指出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2012年11月,应欧洲航天员中心(EAC)邀请.中国航天员中心(ACC)一行6人到德国科隆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访问。其中包括中国的两名航天员。EAC为代表团准备了丰富的学习课程和训练体验项目,使我方对欧洲航天员的训练有了更加深入和系统的了解,对于中欧载人航天领域的未来合作,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特意采访了ACC代表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费俊龙。在采访中,他给我们讲述了欧洲航天员中心之行的见闻和感受。  相似文献   

3.
欧空局航天员弗兰克·德·文1961年出生于比利时.虽然年近50.但看起来非常年轻.体形保持的相当好。当我们在一家咖啡馆见面进行采访时,他看起来竟然像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德·文不是比利时的首位航天员.但是他在比利时甚至整个欧洲依然声名显赫.因为他是欧洲有史以来的首位国际空间站指令长。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9,(9):46-46
德国正在就是否发射无人月球探测器进行辩论。德负责航天事务的经济和技术部国务秘书辛茨8月12日表示.德可以尝试在2015年前后发射无人月球探测器。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德国月球着陆探测计划“可以在未来十年内实现,大致在2015年前后”。辛茨说。这项计划5年内将至少需要耗资15亿欧元(22亿美元):尽管德遭遇了6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但科学上的效益将会使这笔投资“物有所值”。  相似文献   

5.
《航天员》2012,(1):52-54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那么.当航天员站在地球之上的太空时,对于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又有何思考,能看多远呢?2011年10月19日,第29长期考察组指令长迈克·福萨姆(Michael Fossum)在距地球278千米的太空,接受了地面太空网记者维琪的视频采访。以下就是福萨姆关于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一些看法,以及对于我们应当如何激励人们去探索太空的思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远见!  相似文献   

6.
四月的北京,桃红柳绿,春光明媚。为了了解国际质量管理的最新动态,了解我国质量管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乘车来到中国硅谷——中关村,采访国际质量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教授。刘教授十分愉快地接受了本刊的专访,并就记者提出的几个大家关心的质量管理问题谈了精辟的见解,现摘刊如下:  相似文献   

7.
航空装备科研订货新质量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空军新的飞行安全观为依据,树立和明确了新时期新阶段科研订货质量工作的新理念、新目标、新途径和新方法,深化了对装备质量的认识,拓展了装备质量的内涵,切合当前航空装备重点型号质量建设的实际.体现了科研订货质量工作的特点.是航空装备科研订货质量工作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全面提高航空装备科研订货质量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8.
许彤 《中国航天》2001,(4):25-27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加拿大总理率领600人的庞大代表团来到中国,旨在与中国加深了解,促进两国在多个领域中的合作。该代表团号称“加拿大国家队”,成员中各路高手云集,可谓群星灿烂,特里格维松就是其中的一颗“明星”。作为一名宇航员,他的到来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这是特里格维松的首次中国之行。他人华期间,笔者有幸几次与之相见,并对他进行了采访、特里格松松身材魁梧,气度不凡──符合一般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但他和善的笑容和温文尔雅的举止打消了人们对英雄常有的敬畏,与英雄的交谈也随之变得轻松而愉快。 特里格维松…  相似文献   

9.
一般人认为,产品只要检验员人工检验,质量就可合格而无缺陷。其实,人的检验十分容易出错。J.M.朱兰在《质量管理》一书中说:“检验员大约只能查出产品全部缺陷的80%,可能漏掉20%(这20%是占全部缺陷的百分数,而不是占总产量的百分数)。”因此,我们不能单纯100%地运用人工检验,因为缺陷会通过人的差错而漏掉。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自动化生产不但能  相似文献   

10.
世界著名质量专家朱兰博士曾预言: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是科技发展质量的世纪。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推动着世界经济朝着全球一体化的方向迅猛发展,这种发展促进了国际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竞争的根本要素就是质量,竞争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追求质量正变成一种全球性革命,并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作为集高新科技之大成的航天科技工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政治斗争,还是军事斗争,也不管是经济建设,还是对外交往,都需要高质量的航天产品。航天科技工业40多年的经验教训和已初见端倪的未来发展趋势告诉我们:质量永远是航天事业的生命,质量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在刚跨入12世纪之际,我们就应该注意处理  相似文献   

11.
方良  童创明 《上海航天》2006,23(1):27-30
为提高旋转对称天线的计算精度,在等效矩量法(MOM)的基础上,对旋转对称天线表面电流作离散处理,根据伽列金法给出了天线表面的电场积分方程(EFIE),用朱兰成公式求得天线远场。对某旋转对称天线不同频率处的方向图计算结果表明,与等效MOM相比,该法的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05,(9):12-16,20
令人揪心的发现号航天飞机终于在8月9日平安落地了。此行可以说是喜忧参半,有许多地方值得总结。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请他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下面是采访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张佩 《航天员》2014,(5):56-59
2014年9月10日-15日,金秋的北京迎来了一群尊贵的客人,他们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近百名航天员,现年61岁的俄罗斯航天员帕维尔·维诺格拉多夫(Pavel Vinogradov)就是其中一位。帕维尔曾执行过3次太空飞行任务,7次太空行走,且两次担任任务指令长,最近的一次是2013年执行的第35/36长期考察组值守国际空间站任务。在此次探空探索者协会年会上,有幸见到这位虽年过花甲却依然精神抖擞、充满绅士风度的经验丰富的航天员。尽管很可惜由于时间关系没能直接采访到帕维尔,但在他此前接受NASA网站的采访内容中,依然能感受到他别样的风采,同样会被其人生信念所感染!  相似文献   

14.
记者们都渴望采访张柏楠,作为飞船系统的总设计师,这是一个有意思,有故事也值得关注的人物。记者们又很担心采访张柏楠,这是一个不喜空谈、言简意赅的人物,挖到记者们想要的细节实在不易。记者们也很难采访到张柏楠,这是一个非常忙碌的人物。2006年3月9日下午,百忙中的张柏楠接受了《航天员》杂志的记者采访,他的身后是“神舟”六号飞船模型和堆满书籍的办公桌……  相似文献   

15.
张玉梅 《航天员》2010,(2):34-34
海胜终于在不断地努力与拼搏后实现了他的梦想,在成功的完成神六任务后.他再度获得了清华大学的硕士学位。这一路走来.作为他的赛子.我为他高兴、骄傲、自豪。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09,(11):5-6
在第40届世界标准日到来前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洁接受了中国航天报记者的采访.畅谈了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标准化战略转型指导意见》的精神.更好地实现标准化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2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召开了2008年质量分析会.部署和推进面向产品的质量分析工作.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改进质量体系。袁家军副总经理出席会议并作讲话。集团总部有关部门、所属各单位的领导和质量工作主管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各单位作了2008年质量分析报告.并针对质量薄弱环节提出了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在落实,重在持之以恒.重在严格管理”的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坚持以质量促发展.以质量保进度,扎实落实质量责任,严格质量监督.依靠先进的质量与可靠性技术.提升质量保证能力,确保武器装备和科技重大专项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9.
航天城里处处可见的彩旗昭示着又一次重大任务的临近。每个人都是一种蓄势待发的姿态。2012年6月11日下午。在中国航天员中心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王玮。对她的第一印象是朴素、温柔,一袭过肩长发.声音像是和煦的春风拂过。面对我们的采访,她更多的将话题转向了自己的丈夫。对于自己,“感觉都是琐事。没什么可谈的”。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采用质量加速度曲线估算冲击谱的方法进行建模研究。首先,使用脉冲函数等效冲击谱建立了星箭组合体的基本模型;然后研究了质量加速度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模型.重点对模态质量加速度的理论进行建模,通过对模型求解,求出模态质量加速度;最后以一个算例来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