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张学良 《推进技术》1989,10(4):43-45,82
本文建立了由进气道节流特性风洞实验数据和发动机流量特性求其共同工作点的计算法.应用此法能准确计算任意给定飞行条件、大气条件和发动机工作条件下进气道性能数据.与国内进气道设计中常使用的图解法相比,这个计算法便于建立推进系统一体化的数学模型,并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减轻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典型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与侧压式进气道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在相同的约束条件下运用高超声速进气道已有的相关设计方法设计了两类典型的二元进气道与侧压式进气道,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两类进气道的流场结构和总体性能开展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二元进气道出口流场畸变较小,流场均匀性优于侧压式进气道;二元进气道流量系数对飞行马赫数的敏感程度远高于侧压式进气道;设计点,二元进气道性能优于侧压式进气道.非设计点,尤其在接力状态下,侧压式进气道性能突出;侧压式进气道阻力特性优于二元进气道,而二元进气道的前体升力则高于侧压式进气道.   相似文献   

3.
机体对超音速进气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宇  李椿萱  李天 《飞机设计》2001,(2):14-17,21
提供的结果来自飞机进气道的设计和性能研究,分析所用的数据来源于进气道模型风洞实验和CFD数值模拟。通过对进气道在机身两侧、翼下、机身下等布局的进气道性能对比,评估了机体对进气道的干扰影响。借助于数值模拟技术,得出进气道进口前流场特性。通过对进气道出口总压的测量和进气道进口波系及喉道处流动的数值模拟计算,归纳出进气道出口平均总压恢复系数和图谱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二维非常规压缩型面超/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设计概念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志光  张堃元 《推进技术》2004,25(3):226-229
为了提高满足一定尺寸要求的进气道的性能,提出了一种非常规压缩型面进气道,并用数值模拟手段对该进气道和常规的二维斜楔式进气道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该进气道能够获得跟常规二维斜楔式进气道大致相当的气动性能。非设计工况下,该进气道性能优于常规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时,该进气道对保持前机体来流附面层的稳定性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5.
针对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压强过高导致进气道不起动的问题,对一种双侧布局的超声速混压式二元进气道的再起动特性开展数值研究,获得了小侧滑角下迎、背风侧进气道的再起动特性。结果表明:对于双侧布局的进气道,其再起动出现了明显的回路迟滞现象,且在小侧滑角下,迎、背风侧进气道的再起动流态出现了明显的不对称性,在不起动及再起动的过程中会出现单侧进气道不起动的现象。比较发现:迎风侧进气道较背风侧进气道更容易出现不起动,且其实现再起动更为困难。通过对比不同背压峰值作用下的进气道再起动特性发现,当进气道背压峰值大于进气道不起动背压时,进气道的再起动背压值不随着背压峰值的增大发生变化,但进气道会发生倒流,形成反向冲量,导致内阻急剧上升,发动机工作性能恶化。   相似文献   

6.
下颔式进气道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下颔式进气道 /前机身一体化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其进气道性能 ,对下颔式进气道 /前机身一体化设计方案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出了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畸变指数随流量系数、攻角、侧滑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进气道性能较好 ,进气道 /发动机匹配良好。最后提出了下颔式进气道的进一步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进气道理论研究,建立了冲压发动机超声速锥形进气道模型,开发了单锥与双锥进气道设计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计算了进气道的结构参数,并分析了进气道的性能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二元外压式进气道侧板对流场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二元外压式进气道侧板对流场影响,采用FLUENT软件计算了有、无侧板两种方案进气道三维流场,通过对比可知安装侧板的进气道性能显著高于不安装侧板进气道性能.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有侧板进气道在来流马赫数为2.0~3.0之间的性能特性,与进气道二维流场计算结果相比,进气道三维流场中压缩气体越过侧板溢流使进气道性能下降.通过分析不同来流马赫数下溢流流动,得出了侧板溢流对进气道流场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宽马赫数范围工作的进气道性能,对矩形截面高超声速变几何进气道进行了研究,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包括唇口开启、唇口后退等几何动作的变几何进气道设计方案。据此在马赫数Ma=4.0~6.5范围内设计了矩形截面高超声速变几何进气道,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其气动性能开展了研究,并与定几何进气道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设计马赫数及高于设计马赫数条件下,变几何进气道与定几何进气道的性能基本相同。低于设计马赫数时,变几何进气道的性能明显优于定几何进气道。  相似文献   

10.
国外TBCC发动机进气道设计和试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踪研究了国外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发动机进气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列举了典型的进气道设计方案,总结了TBCC发动机进气道的关键技术,如模态转换技术、不同工作模式匹配技术、流场控制技术以及一体化技术。TBCC发动机进气道需开展大量试验研究以突破技术瓶颈,国外针对性地开展了相关试验,并取得一定成果。二元可调进气道和三维内转式进气道,是TBCC发动机进气道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液体冲压发动机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出了液体冲压发动机特性计算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不同条件下发动机的特性计算, 分析了飞行高度、燃烧室后总温以及发动机部件总压恢复系数对冲压发动机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液体冲压发动机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小偏离线性化理论和Willoh方法,建立了液体冲压发动机和弹体动态数学模型。动态数学模型在微型计算上一体化运行,形成液体冲压发动机/弹体一体化实时数字仿真器。实时数字仿真器通过输入输出接口与液体冲压发动机的实际控制系统进行联接,组成液体冲压发动机、弹性和发动机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系统。对冲压发动机飞行马赫数和控制 系统供油量的半实物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满足研制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of a mathematical model and connected-pipe experimental technique for a test in altitude test facility (ATF) of a liquid fuel ramjet engine was researched.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imple mathematical model was divided into two steps.Firstly,using the test engine's geometry configuration size data,a preliminary adjustment was done.Secondly,using experimental test data,the components' experiential coefficients were modified appropriately.Emphasis was laid on the simulation technique of flight condition and parameters measurement method.The experimental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a ramjet ATF test successfully.The comparis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ized-model has higher precision and the nozzle gross thrust difference drops from 12% to about 4%.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小型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性能计算与匹配性分析.给出了详细的性能计算流程、设计点参数确定准则和模态转换过程参数计算方法.根据涡喷发动机压气机进口、涡轮出口的总静压参数沿飞行轨迹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涡轮模态向冲压模态转换的合理区间.根据冲压燃烧室进口参数和静压平衡等约束条件,确定了小型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关键截面几何参数.分析了不同的流量调节阀开度对模态转换过程参数变化的影响.按照推力连续的准则,确定了模态转换过程流量调节阀开度随马赫数的变化规律.最后给出了沿飞行轨迹的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推力、比冲和喷管喉道面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水下气液两相冲压发动机非设计点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水下气液两相冲压发动机非设计工况下运行特性,建立数学模型并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分析了通入气体质量流率、航行速度及环境压力变化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等,以期全面了解发动机特性,为其设计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计算分析表明:发动机推力随气体质量流率的增大而增大,推进效率随其增大而减小;当实际航行速度大于设计值时,发动机推力略有增大,推进效率在速度为设计值时具有最大值;发动机推力及推进效率均随环境压力增大而略有减小。通过反馈控制调节气体质量流率,可使发动机输出与阻力相近的推力值,使航行体在工作速度范围内的任意速度值下实现匀速航行。  相似文献   

16.
共轴式直升机线性系统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小扰动理论和数值法,对共轴式直升机飞行动力学非线性数学模型进行线性化,获得了用于操稳特性分析和控制系统设计的共轴式直升机线性化模型.以某型共轴式直升机为研究对象,计算其稳定性导数和控制导数,结果与俄罗斯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并对研究对象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的燃烧特性和工作性能,提出了带有中心钝体的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方案,基于雷诺转捩和涡概念耗散方程建立了其湍流燃烧模型,并数值计算分析了其内流场、燃面退移速率、推力与总压损失。结果表明:带有中心钝体的冲压发动机内部流动过程较为复杂,钝体后部有四个漩涡,增强了发动机内来流空气与燃气的掺混;钝体孔隙中的高速气流与两侧的小尺度漩涡保证了钝体尾涡的稳定性;与普通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相比,在燃烧室中增加中心钝体能增大燃烧室内高温区面积,提高补燃室内温度,可使推进剂平均燃面退移速率提高26.11%,发动机推力提高22.12%,燃烧效率提高8.9%。  相似文献   

18.
整体式液体冲压发动机导弹一体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整体式冲压发动机导弹一体化设计,是把导弹与整体式液体冲压发动机作为一个系统,以系统性能最佳为目标,同时优选导弹和发动机的参数,文中以中程超音速飞航导弹为算例,针对整体式冲压发动机的特点,研究了导弹/整体式冲压发动机的一体化设计问题。对总体参数和发动机设计参数在中、低空巡航两种情况下进行优选,使导弹的射程达到了最佳,并分析、探讨了为适应不同巡航高度要求,选择导弹和发动机参数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同轴突扩燃烧室低频不稳定燃烧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飞  何国强  刘佩进  李江  刘洋 《推进技术》2008,29(4):396-400
采用大涡模拟耦合预混燃烧方法,建立了液体冲压发动机不稳定燃烧计算模型。对模型发动机进行了不稳定燃烧数值研究,计算得到的发动机内压强振荡和火焰传播过程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吻合较好。结果分析表明,突扩构形发动机内大尺度的旋涡结构支配了燃烧室中的火焰传播过程,旋涡运动耦合非稳态的燃烧热释放是激发燃烧室低频压强振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虚拟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连管试验的基础技术,归纳了其试验器方案设计任务。重点探讨了连管试验器各部件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