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美军方启动卫星重复利用验证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力 《中国航天》2012,(10):20-21
鉴于静地轨道卫星建造和发射要花数十亿美元,而且有时还会遭遇发射失败,美国国防部研究人员已启动一项计划,拟通过重复利用在轨退役卫星的部件来降低成本和风险.据《航空周刊与航天技术》网站8月20日报道,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DARPA)已为称为"凤凰"的这项计划组建了一支基础广泛的工业界团队,由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担任系统集成单位,以验证从报废卫星上回收大型天线等部件并加以重复利用的技术.按计划,该项目将在2015~2016年进行一次在轨试验.  相似文献   

2.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3):73-73
法国阿里安公司称,今年8月将用阿里安-5火箭把美国休斯网络系统公司的太空之路-3卫星(Spaceway-3)送入地球静止转移轨道,卫星发射质量高达6oookg。有效载荷全部为Ka频段转发器,将为整个北美提供因特网多媒体和高清电视业务。Spaceway-3卫星采用了独特的设计方式,整合了在轨交换和点波束技术,使得卫星能够提供按需服务。  相似文献   

3.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3,(3):66+82+89+118+129+140-141
<正>ESA验证退役GIOVE-A导航卫星的新能力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2013年4月17日消息,2005年,ESA发射了首颗"伽利略"在轨验证卫星(GIOVE-A),其主要任务是传送"伽利略"测试信号,确保该系统能占用相关频段,并在太空环境中对硬件进行评估等。2012年,ESA确认GIOVE-A已完成既定使命,将卫星移至比原轨道约高100km的"退役轨道"(23 222km),并  相似文献   

4.
亚太多边合作、多任务小卫星(APMMSS)主要是由中国提出、亚太地区多成员国共同参与研制的一种新型小卫星。它的主要用途是对航天领域内的新技术如新型遥感CCD小相机、Ka波段雨衰通信等进行在轨试验。本文将根据该小卫星的有效载荷配置及其总任务要求,选择和设计其轨道。在此基础上对小卫星的发射、轨道保持和控制等情况进行分析,最后给出小卫星的轨道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5.
针对低轨卫星在主动降轨离轨时存在轨道高度衰减时间过长、碰撞风险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升轨方式的主动离轨处置策略。该策略通过多次霍曼变轨将卫星抬高到安全轨道,按照"保能源、保燃料、保测控"的协调策略,通过调整卫星姿态和角速度,满足卫星离轨后的安全运行、应急处置和科学试验需要。以某退役低轨卫星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主动离轨处置策略合理有效,在轨数据显示,离轨后卫星绕惯量主轴自旋稳定,能源充足且测控跟踪稳定。该策略可为低轨道内较高轨道卫星的主动离轨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研制航天飞机,作为一种新型的可重复使用的空间运输系统,要求航天飞机不仅能部署卫星,而且在卫星出现异常后能够回收卫星或修理在轨卫星。它可利用机械臂将其捕获,放入有效载荷舱,带回地面修理;亦可派遣航天员去舱外更换零部件、排除故障、进行修复;还可对已耗尽推进剂的卫星补给燃料,延长其使用寿命。这些优点是其它航天器无法与之相比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和中高地球轨道(MEO)卫星用于卫星双向时间传递(TWSTFT)时的卫星运动所引入的误差进行了研究,并对IGSO和MEO卫星应用于TWSTFT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首先推导了TWSTFT中的卫星运动误差公式,并利用两行根数(TLE)对目前在轨的IGSO和MEO卫星的运动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8.
卫星在轨任务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21,30(1):1-6
长期以来,国产卫星在轨任务管理工作一般由卫星方、运控方、测控方协同完成。随着卫星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卫星方在协同运控方、测控方进行有效载荷任务管理、卫星健康管理和异常处理等基础上,越来越需要在卫星的最大效能、新功能、新用途、多星协同等在轨应用上创新,扩展卫星方的在轨任务管理工作内涵。文章总结多颗卫星在轨多年来的管理经验,梳理了卫星方在轨管理主要任务场景,挖掘提升卫星在轨的应用价值,归纳提出了"再完善、再开发、再利用、再设计"的卫星在轨"四再"管理工作,提供了多星重构组网等真实应用实例,阐述了拓展新用途等提升卫星应用效能和卫星技术水平的策略,并提出了增加天基对月成像功能等几点建议,可为后续卫星在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简讯     
台湾将于1997年发射第一颗卫星 法新社台北4月15日消息:台湾将于1997年发射其第一颗用于环境实验的卫星——中华卫星一号。卫星呈多面体,高度和直径均为1米,重量为275~365公斤,有效载荷50~100公斤,价值1亿美元。 台湾已派30人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和法国航天局学习,并委托美国TRW公司协助制订空间开发计划。台湾计划在15内发射三颗低轨道卫星,总费用为5.44亿美元。 (吴平) 美一公司准备利用俄在轨通信卫星 设在南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美国汤加卫星公司(Tongasat)正与俄罗斯航天局协商购买—颗俄罗斯在轨的地平线卫星,用于亚太地区、尤其是还没有现代化电话网络的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的通信业务。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微波等离子推力器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任务优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微波等离子推力器(MPT)应用于“东方红三号”(DFH-3)卫星的推进子系统,完成其轨道转移和南-北位置保持任务。建立了卫星任务和系统优化计算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卫星轨道转移和位置保持任务进行优化模拟计算,讨论了推力弧段和推力等对卫星变轨时间、MPT累积工作时间、卫星干质量和有效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MPT可大大减少推进剂工质消耗,增加有效载荷,变轨时间明显大于化学推进,但小于相同电功率的其他电推进。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11,(1):156-157
据美国universetoday网站报道,2010年11月19日米诺陶-4火箭成功将6颗卫星送入644km的轨道上。有效载荷来自NASA、军方以及高校。“快速、经济可承受、科学技术卫星”(FASTSAT)在轨道上自动开启。该项目目的是廉价、有效地部署试验和其他有效载荷进入轨道。  相似文献   

12.
<正>欧空局2014年12月3日宣布,8月份被联盟号火箭送入错误轨道的两颗"伽利略"导航卫星已有一颗进入新的目标轨道,11月29日成功实现了导航有效载荷开机,并发送了首个导航信号。目前这颗卫星已在进行全面在轨测试。星上的搜救有效载荷也将在近期开机。8月22日发射的第5和第6颗"伽利略"卫星被送入远地点25900公里、近地点13713公里的扁长椭圆轨道。第5颗卫星用17天时间开展了总共11次机动,逐步将近地点抬  相似文献   

13.
太空新航线     
《航天》2010,(7):8-9
俄“快讯”AM1卫星报废 5月17日俄罗斯卫星通信公司宣布,其“快讯”AM1通信卫星已在轨报废,显然是姿控系统出了问题。问题最早是在4月24日出现的。这颗卫星是2004年10月发射的,采用东经40度轨位,设计寿命10年~12年。星上有效载荷由日本NEC东芝空间系统公司提供,用于俄国内电视和互联网服务。俄卫星通信公司尚未回答是否将把该卫星送人静地轨道弧上方几百千米的“弃星”轨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晓春 《卫星应用》2006,14(2):60-60
2006年5月24日,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与航空航天局(NASA)联合研制的新一代静止轨道业务环境卫星-N(GOES—N)历经几次延期后终于发射成功。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气象卫星,也是GOES卫星系列自1975年10月首次发射以来的第13颗,其跟踪定位飓风的精度比上一代卫星高4倍。GOES—N卫星经过在轨测试之后将交给NOAA运行管理。该卫星入轨后将更名为GOES-13,并作为备份卫星贮存在轨位上待命。  相似文献   

15.
关于卫星网整网自主定轨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闫野  周伯昭  任萱 《宇航学报》2002,23(2):80-83
随着在轨卫星数量的不断增多,卫星网的自主定轨已经成为迫切需要,本文重点阐述如何利用星间相对测量(相对距离测量和相对速度测量)技术,将卫星精密轨道确定方法和大地测量中的整网平差方法相结合,来实现卫星网的自主定轨,仿真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阳光 《航天》2010,(4):6-6
加拿大麦克唐纳。德特威勒联营公司(MDA)表示,该公司计划在2013年前发射一颗原型在轨维护卫星。卫星将采用该公司开发的可用于为在轨卫星补加燃料并可在必要时把废弃卫星送人弃星轨道的机器人技术。MDA准备用自有资金解决该项目的至少部分经费,并已同一家卫星运营商订立了一项选择权。  相似文献   

17.
空间单粒子翻转(SEU)对于在轨卫星寿命和可靠性有着较大的影响,然而,针对低轨互联网卫星1000~1200 km的典型极地轨道空间SEU,目前缺少在轨试验验证结果。文章对某型号的两颗卫星在轨7个月以来的SEU事件记录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给出互联网卫星1050~1425 km不同轨道高度上的SEU事件发生的频度、区域及概率,结合在轨运行情况提出互联网卫星在轨单粒子翻转的软硬件防护设计措施。数据表明,在当前低轨互联网卫星的典型轨道高度上,对于抗单粒子翻转阈值为0.7 MeV·cm2/mg的低阈值SRAM器件,在轨SEU事件大部分发生在SAA区域,发生概率约为7.63×10-7 bit-1·d-1。结合卫星在轨空间防护设计经验,通过加强元器件选用控制、软硬件冗余设计、关键器件限流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低轨互联网卫星的在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静止轨道卫星在轨延寿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光  张景瑞  周志成 《宇航学报》2012,33(7):849-859
随着星上设备及元器件可靠性的提高,推进剂耗尽将成为未来静止轨道卫星的主要失效
模式。静止轨道卫星在轨延寿技术可通过发射延寿飞行器与失效卫星对接,采用辅助控制或燃料加注方式,进一步延长卫星在轨工作寿命。本文首先对近年来静止轨道失效卫星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随后介绍了静止轨道卫星在轨延寿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任务特点,在国外典型项目调研的基础上,对在轨延寿任务所涉及的交会轨迹规划与控制、视觉测量与导航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在轨延寿技术的发展必将对未来静止轨道卫星的设计及运营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苏联/俄罗斯中继卫星系统发展历史和现状给出了较为准确和明晰的描述,并从专业的角度对卫星星座、轨道位置、有效载荷及平台特性、服务范围和在轨运营等重要内容作出了技术评论。其结果对评价我国在这一领域中的成就和研发下一代卫星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常志巧  胡小工  杜兰  郭睿  何峰  李晓杰  王琰  董恩强 《宇航学报》2016,37(11):1298-1303
为统一北斗三类卫星的历书拟合算法,提出基于第二类无奇点根数进行历书参数设计的方法,设计了以倾角向量变率作为摄动参数的历书参数模型,并给出新的历书模型的用户使用算法。利用覆盖2013年全年的实际在轨卫星的数值轨道进行了历书拟合试验。结果表明,地球静止轨道(GEO)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的拟合位置误差为2~4km,拟合用户距离误差(URE)约为1km,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的拟合位置误差为1~2km,拟合URE约为500m。通过分析6个轨道根数和2个摄动参数全年的变化范围,对新历书模型进行量化单位和占用比特位的通信接口设计,定量分析量化单位对历书表达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参数截断后对位置误差的影响小于50m,对URE误差的影响小于5m。因此,历书量化误差对信号捕获以及首次定位时间带来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