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08,17(6):146-147
2008年10月5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监视和控制下,神舟-7伴飞卫星顺利实现在4km/8km椭圆轨道上环绕轨道舱飞行的目标,这标志着中国首次小卫星伴随绕飞试验取得成功。9月30日-10月5日,先后进行了3个阶段共6次轨道控制,逐步控制卫星实现对轨道舱由远距离接近到近距离逼近,并最终形成绕飞。小卫星伴随绕飞试验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08,(3):5-5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2月28日表示,我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现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进行.  相似文献   

3.
《航天器工程》2008,17(6):135-136
2008年9月24日,神舟-7载人飞行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顾逸东院士称,神舟-7伴飞小卫星是一个直径40cm、重约40kg的微小卫星,虽然能拍摄照片和视频观测,但不用于直播出舱画面。伴飞小卫星将在航天员从舱外回到舱内以后与地面共同下指令,让小卫星点火离开轨道舱。前后大约需要10天的时间,小卫星最终才会伴随轨道舱飞行。这种不断调整2个运动物体之间距离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遥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自主任务规划强时效性能力的要求,设计了面向太空目标监视任务的遥感卫星地面应用需求规划系统.基于轨道外推得到卫星、地球、太阳及月球之间的几何关系,综合考虑地气光、南大西洋异常(SAA)区、地影、日光条件与月光条件对卫星任务的影响,实现了 自主预报卫星对目标可见性.根据多任务之间的约束,消解冲突,...  相似文献   

5.
人类通往太空的路,艰难而漫长.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不仅需要挣脱地球的束缚,更需要在挣脱束缚之后,搭建起一个遮风避雨的家.在20世纪,在飞天的道路上,俄美先行一步;在21世纪初叶,在这条路上,终于有了中国航天人的精彩亮相.  相似文献   

6.
自1992年以来,开始了我国新一代返回式卫星的发射。第一颗星于1992年8月9日发射升空,8月25日成功回收。第二颗星于1994年?月3日发射升空,7月18日成功回收。1996年10月20日又发射了第三颗星,11月4日回收,再次获得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第三颗星于1994年11月确定主任务技术状态,1995年5月确定搭载技术状态。1995年10月完成星上设备齐套,1996年4月完成卫星总装,6月20日完成工厂电性能测试,7月2日完成整星振动试验。卫星于8月8日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7.
肖择 《上海航天》2005,22(2):54-54
美导弹防御局希望发射两颗小卫星,作为其他军事发射的辅助性有效载荷。这两次发射任务用于校准轨道目标项目和微卫星推进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标是,至少将一颗小卫星留轨1年,以评估太空辐射和失重对固体燃料发动机硬件(如O型和平衡环)的影响。有观点认为,实验将展示一种能发射小型射弹的卫星。导弹防御局希望证实恶劣的太空环境不会导致推进系统损坏,从而妨碍其快速启动及运行。  相似文献   

8.
胡德良 《航天员》2014,(4):48-49
戴尔·加德纳(Dale Gardner)是NASA杰出的航天员,他曾作为航天任务专家参加过两次太空飞行任务,并在第二次太空任务中创造了历史,完成了世界上首次太空回收工作。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日本技术试验卫星-Ⅷ的概况,分析了技术试验卫星-Ⅷ的系统设计特点和在轨初始运行情况及故障,并简述了该卫星今后的运行计划。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04,(10):7-7
北京时间9月27日16时0分,我国第20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1.
《空间电子技术》2004,1(4):15-15
北京时间11月18日18时4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试验卫星二号”送入太空。13分钟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2.
唐伯昶 《航天器工程》1994,3(3):68-68,F003
我国的新型返回式遥感卫星,继1992年8月第一次发射获得成功,今年7月又发射了第二颗星,飞行试验再次取得圆满成功。卫星由13个分系统组成,即有效载荷、结构、控制(包括姿控和轨控)、程控、跟踪、遥控、遥测、天线、供配电、热控、压控、回收、搭载分系统。卫星由仪器舱和返回舱两大舱段组成。其中仪器舱由密封舱和服务舱组成,返回舱由回收舱和制动舱组成。该星于1993年初开始结构件生产和设备齐套,7月份开始总装,1994年1月卫星总装完毕。2~3月进行卫星电测试,4月完成整星振动试验,5月初完成北京的工作,赴发射  相似文献   

13.
肖择 《上海航天》2006,23(2):36-36
近日,俄罗斯的进步号货运飞船将携带美麻省理工学院(MIT)研制的一颗同步位置保持、连通与再定向试验卫星(SPHERES)前往国际空际站进行试验,其他相同的试验卫星也将相继送入太空。这些自主卫星将首先在空间站内进行试验,而最终在轨道内以编队方式飞行。美宇航局和空军希望这些小卫星可用于多种高风险的计量、控制和自主技术的空间试验验证,并设想其后续星可作为机器人,完成协同空间建造、修理损伤、为其他卫星填注燃料,或构成功能系统。如,组成一个分离的空间干涉仪,可获得比单个望远镜视场更大而分辨率相当的图像。因为单个飞行器因尺寸…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2007,(2):23-23
2月3日零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送入太空。约24分钟后,星箭分离。西  相似文献   

15.
云舟 《卫星应用》2005,13(3):64-64
北京时间2005年8月2日15时30分,我国第21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工程》2010,(1):23-23
据洛马公司网站2009年12月1日报道,美国空军与洛马公司领导的团队在12月1日宣布,成功完成了天基红外系统(SBIRS)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1(GEO-1)的热真空试验。这是该项目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验证了卫星在模拟太空环境中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上关于小卫星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世界航天领域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目前,关于小卫星及其应用的研究也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小卫星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卫星的编队飞行技术也被普遍认为是未来小卫星应用模式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孙青 《中国航天》2005,(9):22-22
8月29日16时45分,长征2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我国第22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送入太空。这是中国航天在一个月内第二次成功发射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火箭飞行9分多钟后,星箭分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卫星已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颗返回  相似文献   

19.
20.
黄琦 《中国航天》2004,(12):15-15
11月18日18点4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声巨响震破了山谷的寂静,在橘红色火焰的助推下,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护送着我国新技术演示验证卫星——试验卫星2号刺破天空.将今年航天“八箭十星”任务中的最后一颗卫星顺利送入轨道。这也是素有“金牌火箭”之称的长二丙在一年时间内连续第5次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