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人类自古就对它的神秘充满着好奇,围绕着它的先是各种各样的美丽传说,其后则是人类持续不断的探月脚步。月球探测是深空探测的基础,探月的脚步声此起彼伏,目前,人类的探月活动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人们都想成为其瑰丽面纱的掀开者,各国未来的探测竞争将更加激烈。"嫦娥"一号作为我国月球探测序幕的开启者,将带动我国月球探测和月球资源开发利用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03,(4):6-7
“探月工程一期的关键技术都已基本解决,我们整装待发。”近日,在北京国家天文台的办公室里,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专访。他兴奋地说,虽然探月工程还在等待国家正式立项,但相关科技工作者已经为此奋斗了3年多了,现在实际上已经进入探月工程的启动阶段。 办公室的一面墙上悬挂着大幅的月球地貌图。欧阳院士指着这张彩图向记者表示,探月工程启动后,3年之内我们就可以把中国的月球卫星送上太空。紧接着,带着五星红旗的中国登月车也将踏上月球。  相似文献   

3.
贺电     
<正>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指挥部并参加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的全体同志:在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嫦娥"四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并与多个国家和国际  相似文献   

4.
<正>月球与行星探测是人类深空探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研究地球、太阳系和宇宙起源与演化、开展空间资源开发和利用、空间科学与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全球迄今已发射了200多个深空探测器。我国探月工程已经圆满实现"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中的"绕"和"落",将于2020年左右实现"回"——月球样品取样返回;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也将于2020年左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60~70年代是前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时期,两国的争霸对象延伸到了太空领域,其中包括对月球的探测。30多年来,俄罗斯的探月计划一直是个未解之迷。俄罗斯在完全具备载人登月技术水平的条件下,却没有登月,而由美国人完成了这一壮举。在当时那样的特定时期,这让我们很难理解。因为在冷战时期,探月和登月活动是两个国家用整体实力进行的一场较量与对抗,特别是登月活动,它承载的不仅是科研上的意义,而且是提升国际威望、增强民族信心的政治手段。但是,俄罗斯为什么要放弃这一计划?最近,世界范围内又一次掀起了“月球热”,许多国家纷纷推出自己的探月计划,而俄罗斯面对这股“热流”似乎没有积极的反应。人们不禁猜测:俄罗斯是已经成竹在胸,还是对曾经热衷的探月活动已经失去了往日政治般的狂热?  相似文献   

6.
陈全育 《航天》2010,(11):30-31
嫦娥二号卫星是探月二期工程中嫦娥三号、四号的探路者,是个"先锋"。它所承担的重要科学试验、验证任务对探月工程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将给后续探月工程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08,(2):4-9
中国CHINA探月工程将实现月球软着陆3月25日,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在北京召开的"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的启动报告会上透露,探月二期工程已经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目前正在组织  相似文献   

8.
温燕 《中国航天》2014,(2):40-41
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成功发射升空引发世界各国关注。在探月领域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的美国以及近年来在新一轮探月高潮中频频发力的中国近邻印度和日本眼中,中国此次探月任务的水平如何?他们如何看待中国探月的意义?随着探月国家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月亮女神探月计划及对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日本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在顺利完成各项探测任务后,于北京时间2009年6月11日受控落月.该探月计划在一箭三星组网探测月球背面重力场、有效载荷创新设计、科研活动组织、成果产出、公众参与和科普宣传等方面有许多亮点,对我国探月工程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综合回顾、分析和评述了月亮女神探月计划的任务、探测器、轨道与飞控、重要事件等...  相似文献   

10.
地-月系平动点及Halo轨道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徐明  徐世杰 《宇航学报》2006,27(4):695-699
地-月系统的平动点L1点及L2点的Halo轨道在探月工程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分别用于地月连续通信覆盖和月球背面的探测。由于在地-月系统中太阳的引力不可忽略,特别是在长时间作用以后,其动力学行为与摄动力较小的日-地系统有明显的不同。本文分析了如何利用太阳引力进入地-月系统的L1点及L2点的Halo轨道、以及由Halo轨道进入近月轨道的问题,两者综合起来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地月低能转移轨道。研究结果对探月轨道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