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2010,(10):34-35
今年10月31日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逝世1周年纪念日,2011年12月11日是钱老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为了深入宣传钱老为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和取得的光辉业绩,深入宣传钱学森同志对科技工作者的关心与爱护,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航天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投身科学发展,勇于自主创新,为实现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本刊在“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事业”课题组的帮助下,编撰“回忆与钱老在一起的日子”专辑,以飨读者。并欢迎各位航天前辈不吝赐教,贡献美文。  相似文献   

2.
《航天》2009,(12):10-13
中国航天事业的先驱和奠基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消息传来,中国航天界为这颗中国航天事业的巨星殒落备感震惊与悲痛。  相似文献   

3.
宿东 《航天》2011,(1):4-4
12月8日,在钱老99岁诞辰前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京召开了“钱老的航天岁月”座谈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有关领导,航天老领导、老专家和“钱学森与中国航天”课题组共20多人共同追思与钱老在一起的日子,深情缅怀这位中国航天事业的领路人。钱学森儿子钱永刚教授出席会议并代表家人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相似文献   

4.
雨水 《航天》2009,(12):58-59
2009年10月31日上午,得知钱老去世的消息,非常震惊,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钱老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为中国航天科技事业鞠躬尽瘁,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相似文献   

5.
航讯 《航天》2011,(3):4-4
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命名的青少年航天科学院将于近期在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新馆挂牌。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新馆是丰台区政府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投资2000万元建成的,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设有航天模拟发射、科技互动、科技体验和科普展示四个学生活动大厅,面向全市青少年开展以航天科普特色为主的高水平培训活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6.
薛滔 《航天》2012,(1):42-43
为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弘扬钱学森的教育思想,2011年12月4日,北京市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召开了“缅怀钱老光辉一生——青少年素质教育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在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学习、贯彻落实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大好形势下,在航天工业总公司贯彻《改革与发展纲要》和即将跨入“九五”时期,对航天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在1979年钱学森同志对标准化和标准学研究有过论述,提出“我们国家要打破闭关自守,要和国外交往……干脆下决心全部用国际标准”等。这实际上是要转变观念、标准化要改革开放的问题。总公司质量技术监督部高顺林副经理于1995年11月9日看过此文后提出:在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在贯彻总公司《改革与发展纲要》和第三次航天标准化工作会议精神之际,重新学习钱学森同志“谈标准化和标准学研究”很有意义。为此,本刊将原国家标准总局走访钱学森同志谈“标准化和标准学研究”原文转登于此,以供领导和同志们学习、研究之用。同时,本刊将设专栏进行讨论,欢迎撰稿。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有一所享誉中外,具有113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她就是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主要负责并设计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工程》2012,21(1):42-42
据中国航天网2011年12月12日报道,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钱学森伟大爱国精神和科学探索创新精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命名了“钱学森运载技术实验室”。实验室将建立和不断完善开放融合的创新机制,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按照国家实验室的标准和要求,建设成为高水平、国际化的航天科技领域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基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造就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理工学院11月2日在其网站首页上刊登了钱学森逝世的消息。钱学森曾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了十多年,并在该校获得博士学位。1979年该校授予钱学森最高荣誉:“杰出校友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